防疫新闻变“打假新闻”,别一笑而过


防疫新闻变“打假新闻”,别一笑而过

据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一名代购在微信朋友圈推销自己近期从韩国买回来的商品。韩国属于疫情严重国家,附近居民认为这名代购没有遵守规定隔离,于是向警方举报,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警方没有查到该女子的出入境记录。

防疫新闻变“打假新闻”,别一笑而过

这位代购不仅晒出了自己的购物经历,朋友圈还显示了“北京首都机场”“韩国首尔”等定位信息,还不忘说一下首尔的天气,看上去妥妥地去韩国购物回来,其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售卖的商品“货真价实”。

然而,根据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从疫情严重地区及国家返回北京的人员,均需要接受14天的隔离观察。如果这名代购刚从疫情严重的韩国回来,那么就不能随意外出。邻居举报也是一个守法公民在依规办事,在维护与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的抗疫环境与公共利益。

出入境记录却揭穿了代购的老底,所谓行程满满的海外代购过程不过是欺骗顾客的“瞎话”。其实,早有媒体报道,从采购小票到朋友圈定位,从国内生产再到海外镀金,小作坊不足1元的低劣原料便可摇身一变成为价格昂贵的国际“爆款”,制假售假者处心积虑,“精益求精”,已经形成了微商“黑色代购”化妆品产业链,而精致的包装、高仿的细节,让消费者难辨真假,一些微商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2019年1月1日,电商法正式实施,对代购微商的规范化经营提出了严格监管。这位代购虚构事实,兜售假冒伪劣商品,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商法》等一系列法规,欺骗消费者,必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代购太急着赚钱,而忘了疫情期间境外回国必须隔离的法律规定,故被举报。那么,反向来看,若非在疫情期间,这位代购恐怕还会一如既往地“海外直播”,大赚黑心钱,顾客也可能会照价埋单。

为了追求海外商品的高质量,或出于其他各种心理,不少消费者认为海外代购名牌化妆品,物美价廉,纷纷找人海外代购,但没想到,自己花了大价钱通过微商购买的国际名牌化妆品,不过是“黑色代购”化妆品产业链上的一环,是一些无良代购售假、发财的道具。

国外回来没隔离,违法;没去国外售假货,也是违法,“防疫新闻”变“打假新闻”不能一笑而过。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特殊时期的世相百态。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力量,规范微商行为,严厉查处唯利是图、罔顾国法的制假贩假者,让他们为制假贩假、坑害消费者的不法行为付出代价。而广大消费者则要擦亮眼睛,尽量去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发现上当则要保存证据,勇敢举报,合法维权。各界齐心携手,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把疫情所带来的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