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古往今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有一點是亙古不變的: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步入小康生活的行列。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都可謂是風生水起,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城市。

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但在中國古代,其實很多百姓都曾一度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言語行動受人壓迫,甚至於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死。

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尋求一份快樂和自由,於是更多的人就將內心的這份渴望寄託於幻想中。

世界上本沒有什麼妖魔鬼怪,但是在中國傳承至今的文化中,還是產生了極大一部分的神話志怪小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幹寶所撰的《搜神記》。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搜神記》書籍內頁

幹寶,東晉時著名的史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少年時喜愛陰陽術法,蒐集了許多“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的故事,遂撰成《搜神記》。

《搜神記》不僅是一部記載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書籍,更反映了當時百姓備受壓迫的生活現狀。

其積極意義在於藉助神異題材,反映出廣大人民的思想和願望。電影《劍干將莫邪》就是表現人民反抗鬥爭的經典作品。

該電影在原有的神話題材上略有調整,最終干將莫邪的兒子赤並沒有死,死的是楚王、殺手冷和她的師父,三個人的頭顱共在一個鼎中烹煮,最終難分辨彼此,遂只好將三顆頭顱一併以君王之禮厚葬,故通名“三王墓。”

雖然《劍干將莫邪》在故事情節上做了一些改變,但其所表達的主旨還是一樣: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莫邪干將之子赤

故事情節離奇荒誕,卻十分形象地揭露了楚王的兇殘暴虐,表現了底層人民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和豪俠重義的可貴品格。

雖然在故事中犧牲了太多的俠義之士,才有了後面好的結局,但《劍干將莫邪》傳遞給觀眾們的這三點品格確實值得頌揚!

1. 對百姓的“仁”

所謂仁,就是以人為本,富有愛心。

仁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干將無疑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干將,吳國人,鑄劍大師歐冶子之徒,和妻子莫邪隱居山林,本性淡泊,不問世事。

所以對於風胡子提出的為楚王鑄劍的要求,干將剛開始其實心底是非常牴觸的。不僅因為自己是吳國人,更是因為如今的當權者楚王暴虐無道,他不願助紂為虐。

但當聽到風胡子說,因為城裡沒有良好的劍匠師能鑄成上好寶劍,楚王因此已殺害數百名無辜百姓。聽到此,為了拯救性命垂危的工匠們,干將才同意給楚王鑄劍。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鑄劍大師干將

雖然最後干將莫邪劍鑄成,但其還是被楚王殺害。

疼愛百姓,甚至於願意為了他們獻出自己的性命,此等仁義,確實是可歌可泣!

對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國家日益強盛,百姓們都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雖然並不需要我們獻身來求“仁”,但是“仁”的優良品德還是值得大家學習和頌揚。

疫情當前,力所能及地獻出自己的愛心;在他人身陷險境時,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做傷害他人的事等等,這些其實都可謂是“仁”。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秦國不施行仁政,最後導致國家滅亡。

管理一個國家如此,管理公司又何嘗不是呢?

不僅人與人之間應該相親相愛,為國家的利益和發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作為公司的管理者,對自己的員工施行“仁義”同樣重要。

只有這樣,員工們才會死心塌地地為公司做貢獻,企業才能發展得越來越好,國家才能變得更加富強。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風胡子為干將立的仁義碑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仁”在我們的生活中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人與人之間當如此,企業與人,人與國家之間更亦如此!

2.對父母的“孝”

所謂孝,就是孝順父母,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從狹義上來說,是指兒女孝順父母;廣義上來說,亦指為國家盡忠,這是大“孝。”

在父親干將被楚王所殺後,赤一心照顧因鑄劍而元氣大傷的母親,極少違揹她的意願,對於母親的照顧亦是無微不至。

即便楚王為了打仗來村裡抓人,他寧願裝瘋賣傻,往臉上貼魚尾泡,也不願離開自己的母親一刻。終日陪伴在母親身邊,給她熬藥,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母親臨終前和赤對話

縱然如此,母親最終還是因病逝世。赤的內心悲痛不已,但為了給父親報仇,亦為了楚國的未來,他只能振作起來。

無論於母親,還是於國家,赤都可謂將“孝”發揮得淋漓盡致!

古往今來,孝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孩提時,父母悉心培育我們;長大後,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亦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講的是為人子女想要盡孝的時候,父母卻已亡故。

都說父母在不遠游,現在諸多的年輕人在外打拼,一年到頭可能都不曾回家看過年邁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們擔憂,父母接電話的時候也總會說自己一切都好。

即便家裡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亦或是自己的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他們都不會告訴自己的孩子。就像白百何電影《親愛的新年好》裡演的那樣:我努力地賺錢,就是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卻想不到媽媽的病已經這麼嚴重了。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親愛的新年好》劇照

很多時候很多問題並不是沒有看到就不存在了,就像電影裡面白樹瑾媽媽的病一樣。

當我們長大的那刻,父母其實就已老去,再也經不起風風雨雨了。縱使此刻的他們或許還健在,但那並不是我們常年不回家的理由。

不管工作多忙,亦無論我們身處何地,有空的時候都應該多回家看看,盡一份孝道,更盡一份心。

3. 對國家的“義”

所謂義,就是正義,可釋為正道,行天下之大道。

從狹義上來說,義也可指朋友間的義氣;從廣義上說,就是舉動合乎正義,於國於家有著重大的意義。

在《劍干將莫邪》電影中,無論是主角赤、亦或是刺客冷、風胡子、宮以及平兒等人的行為,都可謂是大義之舉。

他們深知天下的百姓在楚王的暴政下民不聊生,為了國家大義,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只為讓天下百姓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清平村百姓被屠殺現場

平兒為了讓師父迷途知返甘願被殺;刺客冷割下自己的頭顱給赤;風胡子在楚王被殺後毅然選擇自殺,以及宮為了助赤刺殺楚王等等,他們的這些行為無不體現了“舍小家保大家” 的大義精神。

雖然現在的中國可謂是太平盛世,但是這種“義”的精神依然值得大家稱讚和頌揚。

疫情時刻,那些冒著生命危險,依然堅守在武漢前線的醫護人員,他們的行為其實就可謂是“義”舉。

“先義後利者榮,先利後義者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正義和利益之間,我們應該把正義擺在首位。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管是為國家做貢獻的“大義”,還是幫助他人的“小義”,只要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我們都應該去做。

當武漢同胞身陷肺炎的困境時,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為抗擊疫情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和力量。特別是企業和娛樂圈的明星們,在這場疫情面前,都可謂做了很好的表率。

雖然明星們收入比普通百姓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於他們而然,捐款幾十萬,幾百萬,甚至於幾千萬,都不是什麼問題。

但即便如此,普通的民眾們也不應該站在所謂的道德至高點,對他們的捐款金額指指點點,讓善意的捐款變成被迫交易。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雖然在“你”看來,她那只是“小義”,但反襯之下,其實你的行為就是“小惡”。

如果一個人做好事,都要受到社會的譴責,那這個社會以後還會有正義存在嗎?

所以無論何時,身處何種境地,我們都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言行舉止合乎正義和道德。

總結

一本書,鋪就了一個時代;一個故事,記錄了一段人生。

雖然電影中的干將莫邪夫婦最終以悲劇收尾,但是《劍干將莫邪》中塑造的那些英雄人物卻深深地感染著我們。

人類會隨著朝代和歷史的更替而興亡,但他們身上的這些優良品質卻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反而在時代的傳承中,越發牢固和深刻,同時亦驗證了亙古不變的一點: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所以不論現在的我們生活現狀如何,貧窮或是富裕,我們都不應該拋棄傳承千年的中華傳統美德——仁,孝,義!

從《劍干將莫邪》看人生,這三點確實值得頌揚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在這個世界上,終究還是邪不壓正,所以我們始終都要秉承正確的價值觀,真心實意地對待身邊的親人、朋友,亦或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立足;只有這樣,我們生活的社會才能變得更美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