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使融資、A輪融資、B輪融資?它們的關係和區別在哪兒?


什麼是天使融資、A輪融資、B輪融資?它們的關係和區別在哪兒?

作者:林煜佳先森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40052/answer/6066307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融資,幾乎是互聯網創業的標配。我們經常會聽到說某某公司A輪融了多少錢,B輪融了多少錢等等,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筆錢是白拿的嗎?


- 1 -


首先,我們來說說 融資是什麼?

說到融資,還有一個詞跟它對應,叫做投資。那麼投資和融資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先來看看定義,

融資的定義是: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採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採取的貨幣手段;
投資的定義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的標的物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


這種文縐縐的東西看的頭都暈了,也不符合咱公號的定位。用大白話翻譯一下,其實很簡單,融資指的是從別人手裡拿到錢的手段,而投資指的是把錢給別人的行為,兩者最主要的區別是主體不同,一個是出錢一個是拿錢。


- 2 -


那現在明白了,融資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從別人手裡拿錢的手段,那麼別人憑什麼要把錢給你呢?這裡就牽扯到了融資的方式


融資的方式多到數不清,特別是企業上市之後,圈錢的方式那叫一個眼花繚亂。但我們今天講的主要是早期融資方式,早期融資大概可分為兩大類,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


債權融資可以理解為找銀行或者其它平臺貸款,期限到了之後本金和利息一起還。對於早期項目,一般這條路都是走不通的,因為風險太大,銀行根本就不願意貸給你。而其它平臺,利息又太高,吃不消,很難。


這個時候就該股權融資上場了。股權融資可以通俗地理解為“賣股權”

在項目剛開始的時候,創始團隊持有公司100%的股權,然後在一輪輪的股權融資中賣一部分換現金,不管最後創業成功還是失敗,這個錢一般是不用還的

。而至於賣多少股,能賣多少錢,那就不一定了。我們常聽說的什麼A輪B輪指的就是這個,這也是互聯網創業最常見的融資方式。


- 3 -


我們都知道,股權對於股東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僅代表了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收益的權力,也代表了在公司中的地位。那為什麼創業者們還要進行股權融資呢?

第一種情況就是,公司缺錢,創始人自己也沒錢。而其它渠道又搞不來錢,所以只能通過賣股權的方式融資。或者說相比之下,股權融資的成本最低。

還有另一種情況,雖然公司缺錢,但創始人家裡有錢啊,那他為什麼不拿出來呢?這就是股權融資的重要作用——轉移風險。

我們知道,創業是一種九死一生的冒險,風險極大,要是失敗了錢就打了水漂。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一部分風險打包賣給更能承受風險的人,一般就是投資機構了。反正對於創業者來說,這個錢是一般不用還的,失敗了我就少損失一點。


當然,股權融資還有許許多多的作用,比如可以獲得投資人給的各種資源,可以和其它公司戰略合作等等等等,這裡就不細說了。


- 4 -


接著我根據投資人的不同把企業劃分為幾個融資階段。


第一階段,種子輪,投資人:自己。

種子,顧名思義,就是指特別特別早的項目,甚至可能只有一個想法。這個階段的投資者一般都是自己或者家人,或者特別特別熟悉且相信你的朋友。


第二階段,天使輪,投資人:天使。

這個時候,企業已經進入發展階段,慢慢的需要擴大業務,加強團隊等等。這個階段風險還是極高,通常只有特別相信你的人才會投,所以形象地把投資人稱為天使,因為他幫助極大。


第三階段,風險投資,投資人:VC機構。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階段就包括了我們常聽說的什麼preA輪,A輪,B輪,C輪等等。此時商業模式應該跑通了,正在擴張市場。之前一般都是面向個人融資,這個階段是面向機構融資,也就是風險投資機構。


第四階段,Pre-IPO,投資人:私募基金。

一般上市前還要進行一輪融資,為IPO做準備,通常這時金額較大,投資方一般為私募股權基金(PE,Private Equity)。


第五階段,IPO上市,投資人:普通股民。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是首次公開募股的意思,嚴格意義上說不等於上市,但它倆往往是孿生兄弟,所以我們經常會把 IPO 等同於上市。上市意味著我們普通投資者也可以買到該公司的股票。


到這裡我們發現,通過一步步的發展,終於輪到普通股民來接盤了

什麼是天使融資、A輪融資、B輪融資?它們的關係和區別在哪兒?

。當然上市後還有各種各樣的繼續融資的方式,這裡就不贅述了。今天我們主要講初期階段。


- 5 -


那這時候問題又來了,對於投資人(上市前),特別是VC機構來說,我為什麼要幫你分攤風險?對我有什麼好處?我拿你的股權有啥用?


表面上看,投資機構買的是你家公司的股權,實際上,他買的是你家公司的發展潛力。我們可以簡單地把股權當作一種普通的商品,那麼投資機構做的生意就是低買高賣,賺差價。也就是說,只有你的股權有升值空間,才有人願意投資。


之前說過,創業失敗的概率相當高,所以投資人的風險也就特別大,意味著只有在一定概率能獲得特別特別高的回報的情況下,投資人才會冒這個險。

對於創業項目來說,如果是線性增長的,雖然每年都能穩定地賺錢,但是風險投資機構一般不會投。而是那種有一定概率會指數級增長的項目,雖然這樣的概率很小,風險很大,但一旦成功了,回報就是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所以,雖然投資的成功率特別特別低,但是隻要十個裡面有一個成了,總體上就能賺錢。


- 6 -


既然投資的風險這麼大,難道投資人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嗎?當然不是。一般情況下,投資人也有它的投資人。


這裡我們主要說的VC和PE,之前的天使投資人用自己的錢比較多。

投資機構的金主叫LP(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s),所謂的有限就是指出錢就行了,其它的事不用操心,資金的管理由投資機構來操作。


簡單來說,投資人背後的金主爸爸就是一些特別特別有錢的人,把錢全部放銀行裡肯定不行啊,需要分散投資,才能取得資產的增值。所以呢,就把一部分資金拿出來做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把錢給投資機構,讓專業的投資人去做投資。


到這裡我們能反過來理解為什麼投資機構一般不會投穩定增長的項目,因為說白了它這筆錢就是奔著高回報去的。穩定的線性增長,它壓根就看不上。


- 7 -


最後,既然投資人做的是低買高賣的生意,那他怎麼把股權賣掉呢?


資本的退出機制也很簡單,一般也就三種,

上市、併購和回購。本質上都是把股權賣給別人,換回現金。三種主要方式對應不同的接盤人。

上市就是讓普通股民來接盤,說得再白一點就是把股權賣給散戶,自己換現金退場。

併購,接盤的就是其它大公司,比如騰訊、阿里等等,就經常收購其它小公司。

回購,一般指創始團隊或管理層把股權買回來,相比之下這就不是一種很好的退出方式了,因為通常回報不會很高。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只有投資的公司發展得很好,上市或者被收購了,投資人才能取得高回報。所以我們反過來又能理解之前為什麼說投資人不投線性增長的項目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