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聊透“新基建”之翻倍龍頭篇三:數據中心與工業互聯網

中華網財經7號院紫荊工作室出品文|鈺開

正如我們前文所料,全球進入經濟危機的節奏,一夜重溫了2008年的感覺。我們在上篇介紹的《 》龍頭品種在這次全球暴跌中依然保持逆市上漲。近日有媒體報道質疑刺激基建總投資規模宏大,是否意味著新一輪的投資將“大水漫灌”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萍表示,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關於今年投資的方向,楊萍表示,將會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發力,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接下來我們完成本系列的最終篇說說新基建中其餘非常重要的領域(數據中心與工業互聯網)所蘊藏著的寶貴投資機遇。

深度聊透“新基建”之翻倍龍頭篇三:數據中心與工業互聯網

2020年基建投資預計增速達10%左右(2019年增速為3.3%),基建投資規模達15萬億左右。對於“新基建”的規模,從專項債資金用途和PPP項目行業分佈來看,“新基建”佔全部基建的比重在7%-12%,保守估計2020年規模超1萬億。具體而言,1)5G:2020年是5G商用初期,預計運營商開展5G網絡大規模建設,投資規模近3000億;2)數據中心:當前我國數據中心每年新增投資規模在1000億左右(低估);3)人工智能:2020投資規模約350億;4)充電樁:2020年預計我國將新增公共充電樁15萬臺、新增私人樁30萬臺,投資規模約100億;5)工業互聯網:2020年投資規模達幾百億級,後期會持續加大。

深度聊透“新基建”之翻倍龍頭篇三:數據中心與工業互聯網

5G的大規模應用會產生巨量的數字信息,所以數字中心行業的投資規模在逐年遞增,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巨量數據的雲計算、邊緣計算,實現智慧城市每一個角落沒有數據延遲,無人駕駛與智能快遞真正走入生活。另外,工業互聯網更離不開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

為什麼說工業互聯網的底層基礎就是數據中心與5G呢?我們要從工業互聯網的核心結構與發展趨勢來看。工業互聯網都產業鏈主要分為五個方面:平臺層,網絡層,安全層,邊緣層,自動化,五者缺一不可,相互有效結合。平臺層--工業互聯網的中間層,也是整個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包括企業雲、ERP等等。網絡層--(5G應用)包括各種智能裝備、網絡設備 硬件設備具體有工業以太網設備、傳感器(包括芯片)、物聯網通信模組等等。安全層--主要涉及到網絡安全,網絡都安全性和獨立性是安全層都重點。

邊緣層--(數據中心)邊緣計算,雲計算。工業互聯網必然帶來數據量的進一步爆發,所以雲計算/數據中心的需求也會猛增。自動化--工業互聯網建設同步帶動製造業自動化升級,自動檢測設備、機器人等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

深度聊透“新基建”之翻倍龍頭篇三:數據中心與工業互聯網

目前工業互聯網不是正在意義上的工業互聯,是最初級階段,只是做了一個APP。工業互聯網必須平臺必須要在5G環境下方能實現。

最終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要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工業互聯網最終要實現3D打印,定製化生產。2020年3月5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教育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工程院六部門聯合印發了《增材製造標準領航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要求全面推進增材製造標準化工作,充分發揮增材製造標準對產業發展的規制和引領作用。增材製造,也就是3D打印譽為能夠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之一。根據IDC數據,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13.9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38億美元,同比增長21.2%。3D打印產業應用範圍非常廣闊,包括航空航天、汽車、生物醫療和裝備製造等領域。3D打印的應用是一次工業製造的大升級,它賦能傳統制造業走向智能化生產。

再者就是要實現工業互聯超融合:5G、雲計算、邊緣計算的迅速發展將推動工業互聯網的超融合,而云計算、邊緣計算的基礎就是數據中心。

工業互聯融合(後期實現)之後,製造企業將能實現設備自動化、搬送自動化和排產自動化、進而實現柔性製造(定製化),對產值數十萬億乃至數百萬億的工業產業而言,提高5%-10%的效率,就會產生數萬億人民幣的價值(

工業互聯的規模會達到萬億級),大大提升GDP。

深度聊透“新基建”之翻倍龍頭篇三:數據中心與工業互聯網

數據中心與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迫在眉睫

本次疫情也暴露出國內工業體系的一些短板,例如供應鏈不暢通、自動化率較低等等,提升了工業互聯網建設的緊迫性。另一方面數據中心的上游方也急迫需求中心的建立:雲計算廠商、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其各自的需求佔比分別為:雲計算廠商,佔比37%;互聯網公司,佔比25%;政府類機構,目前佔比17%;金融機構信息系統,佔比12%左右。無論是從5G應用需要,還是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需求來看,雲計算與邊緣計算對數據中心的需求程度是最高的,最為急迫的,未來的增量市場中,由於雲市場的規模持續高速增長,7年的年均增速高達52.34%,雲計算廠商和大型互聯網將是拉動數據中心需求的主力軍。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政策扶持、行業升級的大背景下,疊加主力軍急迫需求,市場佔有率的嚴重不足市場條件下,兩者決定了數據中心的建設已迫在眉睫。

確定性翻倍龍頭品種策略線索

龍頭線索一關鍵詞:城際鐵路,雲(邊)計算,國資,工業互聯超融合

龍頭已經鎖定,以下幾點是其具備的充分必要條件:

1、工業互聯最先能夠得到實際應用的都是大型國企與民企,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引領工業革命轉型,所以我們要獨具慧眼的鎖定其具有國資背景;2、擁有自己的雲計算、邊緣計算硬核實力,是數據中心最大的受益方,與阿里雲、騰訊雲,乃至華為雲(中國前三)有一定的合作,具有自有領域領導地位;3、“新基建”投資的另一個大領域是城際鐵路這塊,投資規模較大,很可能會首次應用到工業互聯,在此領域有深耕受益頗豐;4、能夠真正的幫助企業實現工業互聯超融合,從感知、傳輸、決策、分析多個環節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服務,可以為客戶的3D打印提供智能支持。同時基本面較好,價位估值較低。

龍頭線索二關鍵詞:與儲能龍頭戰略合作,光伏,5G基站,數據中心、充電樁

龍頭已經鎖定,以下幾點是其具備的充分必要條件:

1、涉及的“新基建”領域較廣,以下領域都用到公司產品,比如:充電樁、光伏、5G基站、數據中心。業內排行靠前具有龍頭地位。2、5G基站、數據中心也好,對能源消耗是非常大的,對儲能要求極高,因為要考慮到安全性、穩定性、溫度適宜不能過熱。該細分領域的龍頭往往容易被不懂基本面的散戶投資者忽略。3、與國內儲能龍頭公司有戰略合作。4、產品具有較高的護城河,需要長期積累。同時基本面良好,價位估值較低。

總結:

一定要獨具慧眼的深入挖掘上市公司投資邏輯與策略,市場上普遍公開的一些相關上市公司,往往價格較高,很多散戶投資者看到後如獲至寶的買入,結果往往深受其害,短期被套就割肉。要養成正確的投資價值觀,從基本面入手,從價位與技術面去操作,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