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种香菇!鲁山县土门办事处:特色种植强村富民

鲁山县土门办事处:特色种植强村富民

要想富、种香菇!鲁山县土门办事处:特色种植强村富民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丁需学 通讯员王洪旭 王永安)

3月16日,鲁山县土门办事处庙庄村脱贫户曹铁牛在忙着往冷链运输车上搬运鲜香菇。

曹铁牛租用村里的两个大棚,种植香菇5万袋,去年收益超过8万元。靠着这些收入,他供了两名大学生,其中大儿子已在郑州参加工作。

庙庄村今年的香菇种植户有67户,其中像曹铁牛一样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占50余户。这是土门办事处发展特色经济的缩影。

近年来,在土门办事处的全方位支持下,庙庄村、构树庄村依托党员致富带头人,探索种植新技术,完善产销服务体系,推动香菇、冬桃等特色扶贫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致富能手是推动土门办事处扶贫产业蓬勃发展的“火车头”。在办事处9个行政村中,庙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冠、构树庄村党员荆中敏和荆育程等20余人成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为发展香菇种植,郭冠多次带领村民到外地考察学习,此后创办了惠盈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种植香菇。去年,郭冠种了5万袋香菇,收益超过10万元,取得产量和质量的双丰收。

在香菇产业初具规模时,庙庄村利用专项资金上马了村集体经济项目,兴建了占地40亩的大棚,增添了冷库及烘烤设备。积极鼓励贫困群众租用集体兴建的大棚种植香菇,享受从菌种购买、技术指导到市场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先后有94户贫困群众依托这一产业甩掉贫困帽。有17名村民长期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年务工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72岁老人陈长春身体动过多次手术,因病致贫,2019年种植香菇6万袋,实现了从政府兜底户到“脱贫之星”的“蝶变”。

2019年,庙庄村仅香菇种植一项的集体经济收入就达7.6万元,加上光伏电站的收入,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余万元。利用集体经济收入,该村向兜底贫困户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至150元的补助金,为重症户和困难大学生每人救助1000元。

庙庄村还吸引区域批发商设点收购,分级筛选、分类出售,为土门办事处香菇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以前,这里出售的都是干香菇,受品相影响价格不理想。2019年,一位区域批发商在庙庄村驻点收购,推行分级筛选、全冷链鲜货出售,连剪掉的香菇腿也成了香菇酱生产厂家的“宝贝”。在市场的拉动下,土门办事处今年的香菇种植袋数达到了200万袋。

除香菇外,冬桃是土门办事处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构树庄村老党支部书记荆中敏从山东青州引进冬桃进行种植,经过多年的摸索、钻研,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看到冬桃特别适合当地的土质和气候,土门办事处多渠道筹资购买优质冬桃苗13万株,免费发给贫困群众进行种植。构树庄村庵子顶组贫困户雷留新种了6亩冬桃,其中4亩进入盛果期,靠着这些“摇钱树”,他的年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一举摘掉了穷帽。

构树庄村2015年冬桃种植户仅有5户,种植面积为20亩,2017年以来利用扶贫资金配套建设了道路、灌溉设施,扶持产业做大做强,如今冬桃种植户增加到63户,种植面积达200亩,年产量超过10万公斤。该村还建成30亩集体果园,租给贫困群众种植。该村还成立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病虫害防治、施肥到剪枝、销售,为种植户提供一条龙帮扶服务。

在构树庄村的示范引领下,土门办事处当地冬桃种植面积已达2100多亩,打造出了金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孟良寨农林牧发展有限公司等产业龙头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