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雅工場章新波:為建立生態血盟而收購,要從戰略上解決用工難問題

在中國勞動力稀缺的大背景下,靈活用工賽道是近期風險投資中的熱點。看To B的投資人,基本都看靈活用工。然而,藍領和兼職工的數據似乎被無限的碎片化了。這是塊大蛋糕,但每家服務商只能去輕輕地咬上一口。

蓋雅工場聯合創始人兼CEO章新波同樣看好靈活用工。但這個自稱比較“傳統”,被員工調戲有點“土”的創始人,最愛談的還是科技、AI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應用。對於友商在靈活用工服務來勢洶洶的進展,他還是堅持著以軟件和技術為主的公司定位。

作為經緯系To B領域的明星公司,蓋雅工場在19年初拿到C輪融資後,就很少有資本上的動作。直到今年3月,蓋雅宣佈收購藍燈人力,正式進入酒店行業。

要做大的意圖是毋庸置疑的,但面對靈活用工業務的高度分散和中國軟件公司增長難爆發的通病,章新波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36氪:關於被收購方藍燈人力,它是上市公司藍燈數據的子公司。之後藍燈數據就會把人力業務交給蓋雅了是嗎?

章新波:對的,藍燈人力的母公司叫藍燈數據,它有兩塊業務,一是做大數據的平臺,面向於公安、政府。另外是他們創業起家時的人力板塊,從09年到現在一直在做高端酒店行業的人力資源的管理系統。收購不是把藍燈數據給收了,只是收購了藍燈人力的板塊。

36氪:蓋雅工場本次收購藍燈人力的目的是什麼?

章新波:蓋雅工場收購策略以控股為主要方式。收購背後,蓋雅工場都有很強的戰略目的。

蓋雅工場是做勞動力管理的解決方案,特點是專注於產品功能,對行業沒有太大限制。早期從製造業起家,逐步擴展服務業、零售等。收購藍燈人力是因為酒店這一垂直領域是我們一直希望進入的。蓋雅工場也有一些酒店領域的客戶,但還是會發現其中的壁壘。此外,我們還看到酒店領域在靈活用工方面的可能性。

本次收購也有機緣性,蓋雅跟藍燈不陌生,過去我們有產品的對接。在合作中發現,兩家的創始人聊得很投緣,對事業上的理解一樣。藍燈數據基於上市公司業務考慮,要更專注於大數據以及政府公安的事業部的推進,藍燈人力也有獨立的想法。

蓋雅工場和藍燈的業務有非常多的互補。第一,在行業上,藍燈聚焦的酒店行業,蓋雅工場涉及得淺。第二,在產品上,藍燈在對酒店業人力資源解決方案基礎模塊覆蓋得很好,但是對更高階的勞動力管理預測、排班優化相對薄弱。這是蓋雅的強項。第三,在擴張上,蓋雅工場已經完成了全國的佈局,藍燈亟待去擴張。第四,雙方都認為在酒店行業靈活用工正在興起。酒店行業是狹義的靈活用工非常落地的場景。因為酒店各種宴會、會議,會產生大量的兼職工、小時工需求,這中間存在著巨大的被科技改造的機會,我們都看到了。

36氪:蓋雅工場的戰略收購有什麼樣的特點?

章新波:需要服從公司的戰略思考,蓋雅工場只是對人力資源行業熟悉,也只會對行業內的標的出手,不會基於財務回報來投資,更不會為了去消除競爭而收購。

具體操作上,我主導,拉上關鍵的業務部門和財務,看對方的的狀況。因為我們人力資源行業做深入瞭解,對於標的情況能夠一目瞭然。我們的投資決策判斷很快。不像投資機構的下注,要考慮很多方面的情況。

我們出手並不多,蓋雅的海外的對標公司Kronos,在40年間收購了70到80家公司,平均每年都有2起的收購。像Salesforce或者Workday都有發生非常多的公司間併購的行為。

在國外,軟件公司、IT企業間併購是一個常態。因為發達國家的市場、政策、管理水平、客戶對併購的態度,都是比較成熟的。在中國,很少在收購以後,能夠有特別良好的結局,很多的收購到最後不了了之,結果不如預期的理想。

在中國,軟件業一直在講Why not me?這事你能幹,為什麼我不能幹?很多企業服務領域所謂的生態合作流於表面。軟件公司的產品和模塊是大而全的,對客戶的需求先承諾下來,如果實在做不了就交給合作伙伴。但除了嵌入式的工具或者to developer的產品,應用產品間的協作其實是短期的,一紙協議的生態戰略合作約束力不強。

我的觀點,應用軟件間的生態合作一定要有血盟關係。血盟關係很多時候就是股權關係,雙方有了共同的利益,才能心無旁騖地為客戶創造價值。

36氪:同為經緯投資的SaaS公司,北森、銷售易沒有通過收購來進入新的領域,而是通過PaaS平臺來做生態,為什麼蓋雅工場走了不一樣的路?

章新波:定位不一樣。蓋雅工場很難去做PaaS,我們的客戶群體是大客戶和超大客戶,做了10年只有1000多家客戶,這樣的客戶基礎很難通過PaaS平臺來服務。不同企業由於產品形態和發展階段不同,選擇不一樣,這沒有對錯,只有合適。

在擴張中,蓋雅工場有特殊性。我們一直在自己的領域做精專,跟所有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軟件供應商是合作的關係。比如收購易勤,是因為蓋雅工場主要面對於中大型的客戶群體,沒辦法滿足中小型客戶以及本地部署需求,所以需要讓易勤來去覆蓋,讓這部分客戶得到更好的服務。

這考驗的是企業在專注與開放上的戰略。我認為,不能無限制得開放,所以選擇去鎖定最優質的合作伙伴的資源覆蓋,彼此結成血盟關係,形成更好的合力。

36氪:收購以後,蓋雅工場和藍燈人力的團隊、業務怎樣進行整合?

章新波:收購只是開始,以後的融合很關鍵。

第一就是文化的融合,公司的文化基礎就是理念、價值觀。只有做到文化融合,彼此才能有信任。當然,在收購前,創始人之間的化學反應就要對,不然很多收購的結局是職業經理人留下,創始人出局。

之後要重新梳理市場定位。以易勤為例,它的產品已經很成熟、很標準化。在這一年多里,蓋雅工場和易勤在產品上的定位更加明確。原來雙方都有銷售團隊,融合的第一步就是先把新客銷售獨立,全部交給蓋雅工場來執行,易勤專注於產品的設計研發。再進一步,將老客進行融合,把客戶的實施交付交給統一的團隊。最後,把產品上進行融合。

這樣整個產品體系就形成了組合拳。以前,蓋雅工場的銷售手裡只有一張牌,造成資源浪費,現在垂直方向有多個產品讓銷售來出牌,團隊效能更高了。

最後才是內部的分配機制、工作流程。在我看來前面兩點做好了,後面就是不斷得去做修正。

36氪:被並進來的公司是否要遵守蓋雅工場政策上的紅線?如果團隊間產生衝突,會如何解決?

章新波:每家公司一定會有自己的紅線的,制度紅線背後是價值觀的體現。蓋雅工場的價值觀有三大條:

第一,客戶成功。如果遇到資源的重複的投入,比如一個產品模塊由誰來做,我們要考慮不是誰的能力強,而是客戶到底需要誰。

第二,連接協作。協作上是根據雙方的長板來定的,避免重複造輪子。像藍燈與蓋雅工場進行融合,大家更像是不同產品的事業部,專注在各自擅長的模塊產品,在市場銷售等方面統一管理。

第三,專業主義。客戶成功的背後是企業服務公司對客戶的所在理解,和交付的產品、方案的專業度。

對創業公司而言,政策沒有對錯。蓋雅工場每年的銷售政策,KPI的體系都在根據外部狀與與內部的理解間的偏差進行修正。

36氪:從服務商的角度去看,受疫情的影響,我們的客戶現在的復工情況是怎麼樣?蓋雅工場有什麼解決方案?

章新波:每個行業都有復工焦慮,尤其是傳統的製造業、零售服務業,由於店面不能營業,根本沒法復工。部分製造企業雖然通過了復工審批,但復工率不高。

復工分幾個階段,前期是應急期。由於年前各地政策的調整,蓋雅工場的客戶成功中心、產品團隊,針對無法復工的情況,幫客戶梳理薪酬計算,第一時間通知客戶產品的調整策略以及系統支持情況。

中間是過渡期,我們很早就提出了健康上報的功能,保證有足夠多的員工能夠安全健康地復工。除了員工的主動上報,由於考勤系統可以鎖定員工的位置,因此能夠確保員工真實的隔離情況。

進入復工階段,我觀察到一些電子製造業領域復工過程中,產生了打出高工資,或者返費的亂象。這當然是不健康的,但目前通過噱頭才能招到人也是無可奈何。

蓋雅工場考慮的是客戶的長期利益。勞動力稀缺以及成本上升是社會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疫情只是放大了這件事。一直以來,製造業都在用機器人替代人工,或者將工廠遷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從15年,我們就在支持客戶在亞太區的擴張的系統和運維,現在能夠支持24個國家跟地區的企業勞動力管咯。

最後是招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只有500人,但是開工必須有800人的最小覆蓋。招聘不是通過軟件就能解決,需要招聘協同的服務。

從去年開始,我們設立了蓋雅利事事業部,為企業提供招聘服務。其中,不一樣的價值點在於連接客戶和人力資源服務商。一方面,蓋雅已經有客戶基礎,瞭解客戶的用工需求和薪資福利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平臺的方式,來自動化匹配勞動者。

36氪:盒馬租借員工,帶火了共享員工服務,你覺得這是不是一次性事件?

章新波:共享用工不是新概念,也不是常態,只是靈活用工中更吸引人的噱頭。疫情導致盒馬租借了一些餐飲業的員工,放大了這件事。共享用工的本質就是勞動力調配,會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企業內部的借調,二是企業間的借調,比如空調製造、冷飲製造的,有明顯的淡旺季的,如果兩家公司身處同一地區,就可以進行錯峰借調。

勞動力借調一直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常態,這次的共享用工也是短期行為。隨著越來越多人復工,盒馬的送貨已經變得正常了。之所以是餐飲業和盒馬進行合作,是因為他們之間有共享的基礎,都偏餐飲的大領域,這類企業上崗需要健康證。其次,需要基本的能力匹配,如生鮮的揀貨、包裝、運輸。

從比例上看,共享員工範圍很小。原來做酒店大堂,現在做外賣,工作強度不一樣。大部分人沒有回到工作地,共享的轉化率很低。同時,共享員工的工資發放、工傷責任、勞動合同簽署等環節的處理方式還不明確。

共享員工還沒有形成常態,但是共享員工是一次很好的理念普及。我相信接下去各家的人力資源機構或者科技平臺,都會做更好的思考和創新了。

國家政策層面,現在也對靈活用工有革新,鼓勵社會資源最大化的,讓我對靈活用工的未來有信心。

36氪:在做靈活用工平臺時,蓋雅工場如何獲取勞動者的信息?

章新波:在平臺上,蓋雅工場會協同客戶的員工、第三方供應商、外部的資源。我們的底線是,客戶的資源蓋雅工場不會碰。勞動者的信息只有經過客戶、員工的授權,才能接觸。

靈活用工平臺也會不斷迭代,先從小時工、兼職工開始。因為政策法令還不夠健全,暫時不會做全職的員工或者純外包的員工。對中大客戶群體,合規非常重要。不合規會讓很多事情被放大,甚至傷害到品牌。

36氪:喔趣科技這家創業公司近期拿到了紅杉領投的新一輪融資,它們的發展非常迅速,也對靈活用工的佈局也很積極,你有沒有感到到壓力?

章新波:我不對友商有太多的評價。在經營過程中,融資僅是一個層面。蓋雅的現金流很好,所以暫不開放融資。

客觀看,蓋雅是一家以SaaS為核心的軟件公司,友商更像一家傳統的人力資源服務的改造的公司,切入點不同。蓋雅工場是一家從軟件公司,在這個基礎上長出人力資源服務或者靈活用工的業務。

市場上有3萬多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於一家大型的企業,會面對至少3到5家,多則10到20家人力資源服務商,來分散用人風險。因此,每一家服務商只是解決了企業部分用人問題,但無法解決企業整體的效能問題。

蓋雅工場一直在回答客戶三個問題:企業到底需要多少人?人來了沒有?人做得怎麼樣?不論勞動力是從哪家服務商提供的,都需要經過全集團的SaaS軟件去進行優化調配。

對藍領群體,截至目前沒有形成數據的壟斷,任何一家機構都難以形成信息優勢。白領數據相對被壟斷,除了最高端人才用獵頭服務,獵聘、智聯、BOSS、51JOBS基本把中國白領的簡歷信息覆蓋了。但藍領的數據分散在58、鬥米、兼職貓、我的打工網、各地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學校……藍領一線員工的數據是被無限分散的,碎片化非常嚴重。

藍領數據的載體基礎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建立。勞動者的應用習慣正在變得越來越好,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微信的覆蓋,藍領數據的積累已經有了部分的基礎。但是把數據集中到一個渠道還為時尚早。

現在需要有更好的方式來抓取藍領數據。中國的大背景是勞動力會越來越稀缺,藍領不愁找工作,因此不需要加入某個平臺。藍領其實是通過老鄉介紹或隨機的機構就搞定工作了。數據分散現象會現狀長期存在,創新應用也只能實現局部覆蓋。但蓋雅工場考慮的是解決全局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