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也要上學,明代的太監大學:內書堂

中國的歷史,總擺脫不了一群人的影響,那就是宦官,也就是太監。他們雖然只是皇帝的家奴,但是由於從小陪皇帝長大,往往很受皇帝信任。一些宦官甚至權利大到能影響皇權的更替,例如秦之趙高,唐之馬元贄。

太監也要上學,明代的太監大學:內書堂

而歷朝歷代中,宦官為禍最厲害的非漢、唐、明三代莫屬。尤其是明代,由於沒有宰相,皇權得到空前加強,皇帝身邊的太監更加容易操縱朝政。而明代宦官專權,不僅僅是靠皇帝信任,還有宦官自身也有能力。不怕流氓會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明代宦官能人輩出很大原因是因為在明代設有專門給宦官上課的學堂-內書堂。

據明代司禮監太監劉若愚的《酌中志》記載,明代曾設立過一所專門培訓宦官的專業學校叫做內書堂。宦官只是伺候人的奴僕,用不著有文化,但是為什麼明代要設立這麼個機構呢?這還得從明初的歷史說起。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吸取歷代教訓,對宦官的工作職能做了明確的規定,在《皇明祖訓》中,更是詳細的記錄了各個宦官官職的工作範圍,並多次規定宦官只能酒掃侍奉,不準識字,不文兼武銜,不御外臣冠服,嚴禁內侍與外廷諸司文移往來,相互交結,甚至鑄有“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鐵牌掛在皇宮的門上。可見朱元璋對於宦官的警惕,然而,在封建專制皇權高度強化的過程中,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訓成了一個笑話,甚至這塊鐵牌也被宦官摘下來給扔了。

太監也要上學,明代的太監大學:內書堂

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以某犯罪誅殺胡惟庸,並廢除了宰相制度,讓六部直接對自己負責,大權獨攬。但是,擁有多大的權利,就要付出多大的義務。廢除了宰相,全國大大小小的事物全部湧向了朱元璋。最高峰時,朱元璋曾經在8天內處理了400多件公文。這麼大的工作量,就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也會感到難於應付,何況朱元璋當時已經57歲,在快近花甲之年仍“昧爽臨朝,日宴忘餐”,確實是力不從心。

朱元璋意識到這樣下去,自己要被活活累死,要找幾個秘書幫助自己。於是不得不先設四輔官“協贊政事”,再設殿閣大學士,以品級較低的翰林編修、檢討、講讀來協助自己批閱奏章。並且親手打破了自己制定的宦官不得干政的規定。洪武元年(1368)九月“遣中使奉御等官至北平犒北征將士”,洪武八年〔1375)五月“遣內使趙誠往河州市號”,洪武十一年(1378)十月“遣太監吳誠謂總兵官指揮楊仲名行營觀方略閱兵”,宦官自此開始參預政事。

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很多事不方便做,只能派宦官暗中去做,做了皇帝后更是對宦官倍加信任授予他們“出使、專證、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特別是在永樂十八年(1420)設立東廠,此後宦官的權勢日甚一日。

太監也要上學,明代的太監大學:內書堂

宦官們權力大了,不可避免的就要處理公文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而當一些原本識字的老太監死後,小宦官們由於不識字,根本無法勝任御用圖書、典籍、文簿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永樂時,不得不“聽選內官入內教習”小宦官們。第一個入內擔任宦官教師的乃是由刑部主任改任翰林修撰的劉中。

明宣宗朱瞻基繼後,其叔父漢王朱高煦野心勃勃,朱瞻基對其防範很深,利用宦官對朱高煦加以監視,從而又進一步注意到對宦官的培訓。宣德元年(1426)七月,他終於在宮內正式創立內書堂作為培訓宦官的專門場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宦官學校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宣德四年(1429),明宣宗特命大學士陳山為內書堂專職教習,用高級知識分子、具有輔臣身份的高級官員向小宦官們系統傳授文化知識,這在中國封建史上還是第一次。朱元璋不讓宦官識字讀書,只用作晨昏酒掃侍奉,可是他的子孫卻並不遵循“祖制”。“自此內官始通文墨。”

太監也要上學,明代的太監大學:內書堂

在行政關係上,內書堂隸屬於宦官首腦機關司禮監。萬曆年間的司禮太監劉若愚在《酌中志》十六卷《內府門職掌》中記道:“本監(指司禮監)提督總其綱,掌司分其勞,學長司其細。”司禮監的提督太監是最高負責人,掌司則是內堂的實際負責人,相當於今日的常務校長。學長是掌司的助手,負責處理日常學習、責罰等具體事務,一般有六至八名。對學長的要求是“年長有勢力。”在內書堂供職的太監都必須具有文化。教師的固定編制是四名,均由翰體官員充任,實際上往往超過四名。入內書堂學習的小宦官一般為10歲左右。內書堂盛時學生多達二三百人。

入學時要先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牌位,再拜眾詞林老師;還必須交納束脩(學費),一般是手帕、白蠟或龍桂香,以表示是求知的。學長在小宦官入學的當天,給每人發一冊有關內書堂紀律條規彙編的《內令》,在數天內小宦官們必須熟讀記牢。學習的主要課程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四書”等。除了完成規定的功課外,小宦官們更多的是私下偷偷傳閱一些史書和其它雜書,像《通鑑節要》、《大學衍義》、《貞觀政要》等。

太監也要上學,明代的太監大學:內書堂

如果在學的小宦官“背書不過、寫仿不堪,或損汙書仿、犯規有過者”,即由任教的詞林老師告訴提督太監,提督太監根據犯過輕重分別交由有關職事太監處罰。輕者由學長用特製的木尺打手掌,重者罰跪;再重者需面向孔子牌位直立彎腰,雙手扳兩腳成180°雙膝不得彎曲,如果彎曲就會被打。這些犯過的小太監往往被打得遍體鱗傷,斑痕累累。罰站彎腰的時間以一柱香燃完為準,也有罰半柱香或幾柱香的。受罰的小宦官往往不到半柱香便頭暈目眩,嘔吐不止,直至暈倒在地。劉若愚後來回憶說這是“最近理之法。”

經內書堂培養出來的宦官,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也瞭解前代宦官擅權的奧秘所在,從小又耳濡目染宮中的爾虞我詐,如果心術不正,這些人在複雜的宮廷政治生活中往往更加危險。

太監也要上學,明代的太監大學:內書堂

從內書堂結業後,這些宦官的最好出路是被選派到文書房供職。司禮太監專權往往是派文書房太監前往內閣發號施令的。所以,文書房裡的人類似機要秘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門。而升入司禮監的宦官又必須是文書房出來的太監。一旦擔任了司禮太監,就猶如擔任了內延輔臣,號稱內相,是所有宦官們為之奮鬥的目標。萬曆年間的大宦官馮保就是內書堂出來的,明代幾個專權的宦官如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無一不是司禮監太監。

次一等的出路是被選派擔任官內教書,負責教習宮女。對這批宦官的要求是“多讀書、善楷書、有德行、無勢力者。”

然從內書堂培養出來的宦官絕大多數是分充到十二監,四司,八局,即到所謂的二十四衙門內供職擔任文職。他們的地位雖不如前者,但還是遠遠高於那些只能灑掃、執炊、漿洗等無事不做的低級宦官。

所以經過在內書堂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尤其是一些精明的小宦官們便開始留心觀察內廷的人事關係,四處鑽營,尋找靠山,以期“分配”時能到文書房工作。

太監也要上學,明代的太監大學:內書堂

明代內書堂的設置對整個明代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它是明代宦官擅權亂政得以達到登峰造極的一個重要因素。宦宮有了文化,擅權弄柄更工於心計。特別是萬曆皇帝,竟然長達幾十年不上朝,終年不見大臣,一切政務讓司禮監“批朱”,後期的魏忠賢更是號稱九千歲,權傾朝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