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借钱,崇祯无计可施,袁世凯却轻松搞定,性格决定命运

皇帝也有缺钱的时候,手头拮据了,他们也需要借钱。让我们先回到明末,看看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是怎样借钱的。

公元1644年的春节刚过,远在西安的李自成就开始起兵进军北京。消息传来,身在紫禁城的崇祯开始愁上加愁。因为大明除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之外,已经无兵可调。而吴三桂在山海关还肩负着阻挡清军入关的重任,根本脱不开身,这可怎么办?

同样都是借钱,崇祯无计可施,袁世凯却轻松搞定,性格决定命运

思虑再三,崇祯觉得保卫京师毕竟是重中之重,于是,他召来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见面后,崇祯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吴襄。吴襄当即表示:“护卫京师和皇上是吴氏父子义不容辞的责任,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说完这些,吴襄话锋一转,接着又说:“皇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开拔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请朝廷先拨付些银两。”此时的崇祯,最怕的事情就是提钱。“需要多少?”崇祯硬着头皮问道。吴襄答道“大约100万两白银。”听到这儿,崇祯惊得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因为他清楚,此时的大明国库,最多也就只能拿出7万两的白银。

同样都是借钱,崇祯无计可施,袁世凯却轻松搞定,性格决定命运

吴襄离开了已经好长时间,而崇祯还坐在那儿发呆。这时,周皇后走了过来,她了解自己的丈夫此时在为什么发愁。她对崇祯说:“皇上,还是向朝中的大臣们借点钱吧,我再找一下我的父亲,让他带个头,多捐点。”崇祯叹了一口气,说:“也只能这样了。”

第二天,崇祯把满朝大臣都召进了皇宫。他先谈了一下当前的急迫形势,以及自己的应对之策,最后提出向大家借钱。满朝文武大臣听后无人吭声,大殿内寂静的可怕。许久之后,崇祯为打破僵局,点名自己的岳父周奎首先表态。

周奎心里虽然有一万多个不愿意,可女儿已经给他传了消息,再者自己毕竟是皇帝的岳父,不拿钱实在说不过去,只得答应拿出一万两。接着,无奈的崇祯只好挨个点名。可大家纷纷喊穷,叫苦连天,只答应最多也就拿出几十两银子。

同样都是借钱,崇祯无计可施,袁世凯却轻松搞定,性格决定命运

面对此情此景,崇祯万般的无奈。最终,在他的劝说和强压下,满朝大臣总共凑了还不到20万两银子。这样,由于没能凑够吴襄所需的100万两白银,调兵之事只得不了了之。由于坐失良机,大明最终走向了灭亡。

大明的这些大臣们真的没钱吗?还是不愿意借给崇祯?据统计,李自成攻入北京后,通过抢掠和严刑拷打等手段,总共搜刮了7000万两白银,其中,王公贵族、太监宦官的财产占了六成以上。

由于崇祯的私人借款没能成功,再加上当时又没有银行,最终,大明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宣布破产关门。下面让我们再看看,明朝灭亡258年之后,几乎同样的情况,袁世凯是怎样借钱的。

同样都是借钱,崇祯无计可施,袁世凯却轻松搞定,性格决定命运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八国联军撤出了北京。1902年1月7日,慈禧太后终于从西安回到了北京,此时也正逢她的73岁大寿。面对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的紫禁城,慈禧即伤心又无奈,她吩咐袁世凯赶紧修缮,尽快恢复原貌。

接此重任,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也是一筹莫展。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也苦于缺钱,因为国库早已被八国联军抢掠一空,而要想将皇宫修缮如初,没有几百万两银子是无法办到的,到哪里去筹集这么多钱呢?

经过一番思索,袁世凯终于想出了一条路子。他命人将曾经在朝中担任过肥缺的在任的和已经退休的官员们都召集来,和他们商量,请他们帮忙,暂时借一部分款项,以后再陆续归还。

同样都是借钱,崇祯无计可施,袁世凯却轻松搞定,性格决定命运

可是,这些人利用一辈子,好不容易才搜刮到手的积蓄,谁肯轻易拿出?说不定就泥牛入海无了踪影,甚至还会因露了富而被扣上一顶贪污的帽子,出力不讨好。所以,他们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但不肯借钱,反而向袁世凯哭起穷来。

其实,对于他们的表现,袁世凯在心里早就有准备,他不露声色,客客气气地送走了他们。这些人刚出门,他便派了一个精明人去北京、天津的几家大型钱庄去接洽,说有一笔相当大的公款想存进他们的票号,问他们能给什么样的利息。

票号的老板回答,最高只能到八厘,不能再高了。这个人一面假称不相信,一面说有人在这里存款,给了九厘半的利息。老板想揽生意心切,为了取信于他,便把账簿搬出来摊开给他看,并将某官某大人存款多少,利息多少,一一点出来,证明自己的话不假。

同样都是借钱,崇祯无计可施,袁世凯却轻松搞定,性格决定命运

这个人于是将这些姓名和存款数一一记下,这样如法炮制,情况很快被袁世凯了解了个清清楚楚。过了几天,袁世凯又将上次那些人都请了回来,将他们的存款情况大致都说了一遍。趁着他们发呆的时候,袁笑嘻嘻地说:“我知道大家没钱,这些票号老板竟敢用各位大人的名义招摇撞骗,我为了惩罚他们,已经将这些线先借过来使用了。”

就这样,袁世凯一下子便得到了150多万两白银,加上他从军饷和赈灾款中借用的200多万两,凑齐了资金,将紫禁城修缮的与当初基本一致,博得了慈禧的欢心。

同样都是借钱,崇祯无计可施,袁世凯却轻松搞定,性格决定命运

一代枭雄袁世凯,从一介武夫,用不到20年的时间官至慈禧眼前第一红人,而且能够得到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举荐和赞扬,决不是单纯依靠溜须拍马和善于钻营,也确实有真本事。反观崇祯,却做事不讲究手法,不善于运用计谋,最终落得了一个国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