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为什么你变胖了,饮食3件事,摆脱肌少、脂多体态

许多五十岁来门诊来门诊治疗五十肩的肩友,都是体态健美、皮肤透亮、肌肉弹性佳,即使是五十肩,恢复状态都快速明显,十之八久,都是从年轻就有规律运动习惯喔!

50岁看起来像30岁并不难,我们先从认识肌少症开始,之后再从营养及运动着手。

30岁后开始肌肉自然慢慢少

一般来说,人体在过了30岁之后,每10年就会减少约3~8%的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退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研究显示到了70岁之后,每10年会减少15%的肌肉量。对于高龄者来说,不仅代表着肌肉力量的减少,还连带影响了活动能力,进而增加了跌倒与骨折的风险。在医学上,这样的状况就称之为肌少症(Sarcopenia)。

但对于学者来说,肌少症指的不仅仅只是肌肉量的减少而已,还合并有肌力下降与生理功能的异常。例如国际肌少症小组(IWGS)对肌少症的定义即为:「随年纪而导致的肌肉质量流失与功能下降。」亚洲肌少症小组(AWGS)的定义中还提及「肌少症会导致年长者生理机能退化、生活品质低下、心肺功能缺损、代谢作用缓满、跌倒、失能甚至是死亡,并提高了医疗支出。」

简言之,肌肉少可不能只有感叹身材变型而已,还有连带的健康问题会随之而来,需要提早准备喔!

不只肌肉流失,还有脂肪增加

对于迈入老年化社会的台湾来说,肌少症是高龄长者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而肌肉变少、基础代谢下降,脂肪就会堆积,称为「肥胖性肌少症(Sarcopenic Obesity) 」特别是老年族群常有久坐却不太活动的生活型态,使得身体消耗的能量降低,多余的能量转而以脂肪的形式堆积在体内。当老年肥胖者合并有肌少症时,就称之为肥胖性肌少症。

这也就是为何明明觉得自己越来越有肉,但体力却大不如前的原因啊!幸好,因应高龄化,政府推广运动,每区都有一个健身中心可以使用,早上还有免费银发时段,快跟三五邻居好友,一起预约未来健康吧!

吃得饱更要吃得巧

「肥胖性肌少症」要分成两种方式来应对,分别是「保持身体肌肉质量」与「减少脂肪」,方法不外乎运动与饮食,以下先介绍「营养」的部份。

蛋白质不可少

首先,在保持身体肌肉质量这方面,蛋白质若摄取不足,会减少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少症发生的风险,所以对高龄者来说,蛋白质的摄取是不可或缺的。

对老人来说,建议依个人体重来计算,每天每公斤建议摄取1~1.2公克的蛋白质,才能阻止高龄者的肌肉流失并维持骨骼健康。除此之外,蛋白质的摄取也必须平均分配在一天的饮食中,每餐需要摄取约25~30公克的蛋白质,让餐餐都有蛋白质才能刺激肌肉合成。

在食物来源的选取方面,建议以胺基酸成分含有丰富白胺酸(leucine)的食物为主,像是大豆、花生、小麦胚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维生素D很重要

除了吃蛋白,一起去晒晒太阳吧!

近来的研究也发现维生素D能维持肌肉的功能与强度、调节肌肉细胞增生,是骨骼肌肉群必要的营养素之一。一般来说,动物性来源富含的维生素D较丰富,鲑鱼、鲔鱼、沙丁鱼、牛奶、起司、蛋黄等都是可以选择的食物;植物性来源则有柳橙汁、豆腐等。另外,高龄者也要避免过长时间的待在室内,若有机会到户外享受充足的日照,也能帮助皮肤活化维生素D来供身体使用。

控制热量减少脂肪

而在减少脂肪的部分,就要在饮食中适度减少摄取的热量。为达到每周减轻0.5~1公斤、或是六个月减轻8~10%体重的目标,须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状况来调整热量摄取,大约每日减少约200~750大卡,但要避免每天的摄取量少于1000大卡,以免过度的热量限制导致营养不良,而加剧了肌少症的严重性。

人人都说少吃多动,但事实上对抗肌少症,必需要多吃多动,多吃蛋白质、多让皮肤晒太阳,让肌肉有原料可以生成,再透过控制热量减少脂肪,是最健康又省事的方法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