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高山流水觅知音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古琴

琴者,情也

琴者,心也

朱晞邀你赏古琴之《潇湘水云》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朱晞“赏”《潇湘水云》

情到深处,

痛苦化为诗意,

就有了弘一的悲欣交集与天心月圆

…………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潇湘水云》,南宋郭楚望作,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其题解说:“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此曲最早分十段:1.洞庭烟雨 2.江汉舒清 3.天光云影 4.水接天隅 5.浪卷云飞 6.风起云涌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万里澄波 10.影涵万象。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作者抑郁、缠绵、忧虑的内心世界随着音乐的推进,令人心柔。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与强烈追求的思绪。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五知斋琴谱》曰:“此曲云山叆叇,香雾空朦;怀高岚于胸臆,寄缠绵于溪云,一派融和春水,浓艳温柔,有情至而弥深者矣。低弹轻拂,真落花流水溶溶也。”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大还阁琴谱》曰:“……今按其曲之妙古音委宛,宽宏澹茂,恍若烟波缥渺。其和云声二段,轻音缓度,天趣盎然,不云水容与。”这样的低弹,这样的恍惚,情不深,难低诉。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如呼如唤,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水墨画,《大还阁琴谱》曰:“至疾音而下,指无沮滞,音无痕迹,忽用云驰水涌之势。泛音后,重重跌宕,幽深思远。”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面对现实,留下的只是诗意。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虞山派古琴艺术追求的“博大和平,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诗梦斋琴谱》曰:“此曲最难得其缠绵,余弹此近十五年,仍不能得其旨……”青灯黄卷,自言自语,个中情景,最无奈的是鼓者听者两不知…天心月圆,悲欣交集,岂是一下缠绵了得。

朱 晞

江苏省常熟博物馆馆长

常熟古琴艺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虞山琴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

江苏省古琴学会会长

苏州古琴学会会长

常熟市文联副主席

虞山琴社社长

高山流水觅知音 | 《潇湘水云》:情到深处,痛苦化为诗意

ID:xiangchou_china

从故乡到异乡 铭记乡愁里的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