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聯合錄製推出“在經歷中學習——疫情防控公開課”(以下簡稱“公開課”),上線開講以來,廣大學生認真收看,反響強烈。

3月13日上午,第七次公開課在“學習強國”上線,北京大學李玲教授開講《歷史視角下的中國抗疫之路》。她指出,中國人民在歷史上曾成功抗擊過天花、鼠疫、非典等多種疾病、疫情,從西方國家口中的“東亞病夫”到日新月異的“健康中國”,中國衛生事業經歷了若干重要發展階段並取得重大成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再次表現出團結和勇氣,並通過全民抗疫化“危”為“機”,有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疫情正向全球蔓延,中國抗疫之路,必將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各種宣傳媒介繼續報道廣大學生的學思踐悟。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文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8-1班 卜亞寧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平均壽命35歲到如今人均壽命77歲,從過去被外國嘲笑為“東亞病夫”到如今以“健康中國” 而享譽世界……70 年的發展,中國的人口從5億增長到14億,70多年裡,中國經歷了多少次疾病的苦難,但每一次都能迎刃而解、逢凶化吉,我想中國的抗疫之路不正是一部歲月崢嶸的中國健康發展史嗎?以史為鑑,以中國每一次抗疫成功的歷史為鑑,我們能對這次抗擊新冠肺炎必將取得勝利充滿信心,更能理解勝利背後所蘊含的中國特色醫療衛生和中國特色人民健康發展之路——將醫療衛生與動員群眾相連、與愛國運動相依!

從歷史的中國抗疫之路中,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首創精神與偉大智慧。面對多種多樣病毒的肆虐,我們沒有走許多其他國家走的舊路——依靠高精尖技術與設備,針對病毒尋找“解藥”,而是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以不變應萬變。全民除四害、全民消滅釘螺、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培養赤腳醫生、獨創醫療衛生制度……我們自己培養醫生、自己造藥的首創精神引發瞭如印度等世界多國的競相效仿,我們以社會治理的方式建設中國醫療衛生治理體系,如此種種無不彰顯了中國智慧!

從歷史的中國抗疫之路中,我理解了中國共產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路線方針。從將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結合,到中共中央成立領導小組帶領人民戰勝血吸蟲病,再到如今黨採取多部門聯合的方式帶領我們共同應對新冠疫情,我看到了一個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黨,一個放手發動群眾、信任群眾的黨,它將人民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制定中,它用價廉物美的方式讓普通老百姓都能病有所醫、疾有所治,而這正是一個負責任的黨的體現!

從歷史的中國抗疫之路中,我明白了作為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國家帶領我們跨過了上海甲肝、非典、禽流感 、鼠疫等多重難關,然而中國接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其中的艱難險阻可想而知,更多病毒的出現也是不可避免的。那時我們的前輩業已老去,未來終究是靠我們這一代人去創造,我們每一人身上都肩負著保證國家與人民健康的重擔。唯有不忘初心、堅持學習,才是我們青年當下應做之事,唯有不斷總結歷史、從歷史中汲取養分,才能開創更好的未來!

中國的抗疫之路啟示我們,社會建設尤其是健康衛生建設是經濟建設的前提,也是一切建設的根本,吾輩定當以此為準則,走中國道路特色的防疫之路,建設更高水平、更強軟實力的健康中國!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文法學院法學專業2018 級 泮紀穎

庚子鼠年,疫情肆虐,停擺的時間裡,有人記錄,有人思考,有人發聲。

聽了北京大學李玲教授講述的《歷史視角下的中國抗疫之路》,更是感觸良多。縱觀歷史,中國人民曾成功抗擊過天花、鼠疫、非典等多種疾病和疫情。我們於積貧積弱中涅槃,從一窮二白中奮發,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從西方國家口中的“東亞病夫”到如今的“健康中國”,中國在抗擊災害與傳染病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世界貢獻了一個又一箇中國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地堅決落實黨中央的部署,堅持全國一盤棋,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們抗擊疫情的強大決心和執行力。我國全員調動,全力以赴,共同抗疫:數以萬計醫護人員主動出征,全國各地誌願湖北,短期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工程奇蹟,基層工作者逐戶摸排,十幾億人控制流動自我防護......

疫情當前,我們都是親歷者、見證者和記錄者。我們要在場疫情中深入反思,深刻理解中國在此次抗疫中與新中國70年鉅變中所蘊含的內在邏輯,講清楚輝煌成就背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為“健康中國”的建設提供動力與鎧甲。

餘華在作品《活著》中講述:“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我們為此次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惋惜,為國家在疫情期間的損失扼腕.....當我們從苦難中重生,不應感激苦難,而應當感激中國人民從歷史中磨練的意志、汲取的智慧,同時交出對歷史負責的答卷。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文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8-1班 阿克布塔·巴合特堅

李玲教授講述的《歷史視角下中國抗疫之路》,讓我受益匪淺。翻看歷史,我們中國人民曾一同抗擊過很多疾病、疫情。從過去的“東亞病夫”到現在的“健康中國”,我國的衛生事業經歷了很多重要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爭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中國出色的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這是其他國家做不到的,中國這套防控措施給全世界樹立了典範。

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健全完善、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讓中國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魔鬼較量的戰役中脫穎而出,體現了中國製度的優越性。中國上上下下服從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各司其職,彰顯出我國人民的責任和擔當,更彰顯了黨集中統一領導的顯著優勢。疫情防控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這時我看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人盛況。我是一名在內地就讀的普通新疆大學生,我看到醫療條件不太發達的新疆一次又一次地派出醫療軍隊、送出醫療物資,還有那一噸噸水果蔬菜。因為新疆人民一直記得內地兄弟省市在新疆脫貧攻堅工作上的幫助和支持。我們都是祖國母親的兒女,我們一路攜手走來,一起面對坎坷面對阻礙,這就是在中國。

“在災難面前,不存在一個人的桃花源”這句話很好地揭示了在災難面前沒有一個人可以獨善其身,要全民團結一致共同抗疫。這就是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態度,這就是我們中國為打贏這場戰疫為世界提供的中國方案。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文法學院法學專業2018級 潘昱竹

今天有幸收看了由北京大學李玲教授的講座《歷史視角下中國抗疫之路》,讓我受益匪淺,也對我們國家的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曾幾何時,中國人民的人均壽命只有35歲,而現如今,中國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7歲,延長了不止一倍!然而,如此顯著的提升是中華民族以一次次慘痛的經歷換來的,天花,鼠疫,非典……歷朝歷代,無不湧現出有妙手回春之能的無畏勇士,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從這一次次經歷中,中華民族成長了,中醫藥學進步了,中國的抗疫經驗豐富了,中國的衛生事業發展了,中國的優秀社會制度也得到了體現。

單論這次疫情,我們就可以看見令中外人民為之嘆服的中國速度。疫情當前,全國上下一條心,迅速封城,調配物資,建設完善基礎設施,供應人民基本需求;人民群眾皆是響應國家號召,居家隔離,主動佩戴口罩,做好必要防護措施;醫護人員更是無畏無懼,奔赴前線,抗擊疫情,為大愛舍小愛,令人敬佩。這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勝利,更是中國優秀制度的完美體現。習總書記說過:“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黨,相信國家,相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相信團結的力量,相信中國人民的力量,相信飽經風霜的華夏必將戰勝疫情,相信庚子年的春天必將到來。

中國的抗疫舉措讓全國人民為之自豪。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雖不能在前線抗擊疫情,但我們要學會從疫情中學習成長,做一個有夢想、有定力、有初心的年輕人;做一個熱愛祖國、懷揣信念、團結友好的年輕人。今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還生種花家!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18-2班 賀新楠

今天,我收看了“在經歷中學習——疫情防控公開課”之“歷史視角下的中國抗疫之路”。李玲教授情感豐沛的講述令我受益匪淺,讓我瞭解了近代中國的抗疫之路,認識到黨和國家在保衛人民生命健康所作出的努力。

自有文字記錄以來,我國有疫病上千次。有些新疫病流行之初,人們往往由於認識不足而深受其害。疫病不但造成人們心理上的恐慌,更造成了大量的人員死亡和巨大的物質損失。在人類對醫學的認識剛剛進入起步階段時,限於科學技術水平,人們對疫病心生恐懼,防治疫病的希望主要寄託於巫術,求神祈靈,驅鬼逐邪。然而,數千年的歷史證明,中國是一個勇於並善於抗擊疫病的國度,有著戰勝各種傳染病的傳統。面對疫病,我們的祖先非但沒有被嚇倒,反而眾志成城,樹立起必勝的信心,開展了前赴後繼的抗疫救災活動。數千年來,他們在災害面前高昂起頭,挺著胸膛,同疫魔進行著殊死的鬥爭。上至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下至平民百姓,他們同疫病鬥爭的精神可歌可泣。

磨難壓不垮、奮起正當時。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刻,我們不能在一線奮戰,但我們能在大戰中堅定信心、不負韶華。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雖然來勢洶洶,給我們的生活都蒙上了厚厚的陰影。但是,作為學生的我們,要把這次的疫情當作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去學習前輩這種處變不驚,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機會,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規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強大,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另外,還要學會如何做好防護措施,儘量不出門,如果必須去公共場所記得佩戴口罩;要經常洗手;不要過度疲勞,這樣會降低免疫力。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斷聚焦中國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認為中國採取“最勇敢、最靈活和最積極的”嚴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戰“疫”的速度、決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樣,應當學習中國的應對措施。

疫情如令,責任如山。在這場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戰鬥中,中國人民的團結信念和責任感令世界印象深刻。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18-1班 吳琦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一個民族的歷史,是這個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瑰寶,它蘊含著先人在社會中實踐的成果,我們通過學習歷史經驗、總結歷史教訓,並將其運用於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能使我們少走錯路、少走遠路。在這次防疫公開課學習中,我跟隨著老師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中國的疫情防控之道,有以下兩點學習體會。

一是要發動人民群眾,運用人民群眾的力量解決問題。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中國不僅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還要面臨鼠疫、霍亂等傳染病爆發流行的局面。那個時候的中國尚且不能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更不用說擁有足夠完善的醫療資源了。但中國政府也沒有任疾病肆虐,而是“上下求索”,找到了合適的解決之道,即充分利用中國的人力資源,開設醫療學校,大力培養赤腳醫生,讓基層的百姓能夠得到有效的醫療照顧。這一思想並沒有隨著中國的新發展而逐漸消失,而是在社會治理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黨中央動員人民群眾在疫情期間不外出,同時集中物力、人力支援湖北,確保對患者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習近平主席在召開部署會議時說過:“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安危放在首位”,黨中央以犧牲國家經濟發展為代價,盡最大努力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保證人民群眾的健康。也正是得益於這一措施,我們才能如此迅速地抑制住疫情。

二是要採取有效的健康政策。預防傳染源的關鍵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在鼠疫等傳染病爆發時,我們通過分組,採取“除‘四害’”的措施,因為它們是疾病的傳播載體。本次疫情爆發後,中國政府一方面通過限制居民出行,保護了易感人群,另一方面將所有的確診患者集中收治、疑似患者集中隔離,控制傳染源;同時加大對販賣野生動物的查處力度,陸續將相關市場關停,切斷傳播途徑。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西方國家日漸蔓延的疫情。我們看到,意大利的無明顯症狀的感染護士仍然在抗疫一線、居民為自由而不戴口罩出行……西方政府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這些行為,無疑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造成更嚴重的傳染。

中國能屹立世界五千年而不倒,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大抵就是中華兒女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難中總結經驗,吸取歷史教訓吧!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來  源/黨委宣傳部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