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景区里的国人几乎人手一个单反,而外国游客基本上都用卡片机?

赵彬衫


国内游客喜欢拍照,外国人注重旅行的快乐

我自2008年从事旅游业,当时主要就是做导游搞接待,的确发现这个现象:国内游客多数手拿大单反,而外国游客反而用卡片机多。

事实上,这不是谁买不买得起好相机的问题,国内入门级单反现在也就三五千,基本上普通家庭都买得起,国外更如此,这只是文化差异不同。

对白人种族来说,出来旅游最重要的是感受,是自己的体会,是玩的是否开心,带相机便携最重要,反正别碍事就行;中国人不同,就像某信的火爆多年一样,与外国人相比,我们更喜欢社交,出游一趟如果不天天晒美拍照片、攻略、大龙虾、海滩,就好像没办法引起亲友的关注和眼球,折腾这么久,好不容易出去一趟,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事实上,你从哪种手机卖的好也能看出来。在国内,带有美拍、美颜、高清双摄像头的手机销售的最好,拍的好目的是干嘛?就是晒,爱晒,也说明我们的经济不够发达,人均出游次数和频率还太低。

有古建筑营造和山西看庙问题欢迎问我

亦文亦物,一分钟讲古建,希望文化遗产对所有普通人平等开放


亦文亦物


先上一张12年的照片,那时候我刚刚进入大学,去长江三峡邮轮上工作的一段时间,在邮轮上会碰到很多外国人,去旅游过的朋友应该了解,至于国内的朋友和外国人用单反和卡片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以下概述针对国人外国人通用理论!

刚刚入行的时候,都喜欢追求长枪大炮,技术平平,这也是你在景区看到很多人带着长枪大炮,其实大部分人只是为了牌面,因为专业的老鸟很少会出现在景区,甚至不会带这么沉重的单反,往往反其道而行

那么你会发现去景区很多人都带着单反,为什么喜欢带单反?

其实没了解单反以前,觉得只要快门一按就可以拍出很棒的照片,心理作用觉得单反像素高,肯定拍出来就很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只是这么简单,那么人人都是摄影大师了?

景区带单反无非以下几类人

1、职业摄影师

2、刚刚入行又想认真求学的小白

3、爱装逼的那类人

4、有一定技术的

基本上就这几类人,职业摄影师需要更专业的装备去满足他拍摄,因为需要旅行拍摄工作,所以会选择单反,刚入行的小白,他们是精力最旺盛的😄!因为我当初也是那样,而且那个时期特别羡慕那些拿着长枪大炮的,觉得他们好厉害!有一定技术后,这类朋友喜欢逛景区了,慢慢的觉得技术已经够用了,慢慢膨胀,喜欢痴迷器材了,如果一旦陷入器材里面出不来就完了,因为摄影师用大脑拍照,而不是单反,好的作品都是通过大脑构思想到的。

最后一类人,这类人接触摄影的目的就不单纯,这类人也是损害摄影师名声那类人,整天只知道装逼,这类人用摄影泡妞,打着摄影的目的拍一些低俗的照片,例如那些毫无美感的人体照片,就为了满足自己淫欲的内心,练习人体摄影的朋友不要被我这样一说内心句怒火攻心,因为我说的是那些目的不纯的人。

至于歪果仁(特指欧美人群)喜欢用卡片,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们带黑卡,徕卡等等,哈哈😄可以取代单反了!因为有钱嘛,这个比普通单反贵哦……



小白的奇幻旅行


几乎人手单反这句话有点夸张,但必定会见到带着单反的国人是真的。老外卡片机也是过去式,现在更多的是手机拍照。说说这个现象吧,挺奇怪也挺有趣的。不知道何时开始,高像素等于画质好,画质好等于单反,单反等于高端有逼格,变成了一个大家认定是否有面儿的标准。

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是面子工程偏向性的问题,在“面子”这一块国内外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偏向的方向不同。国人的标准是:这是用专业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有排场。老外的标准是:我在ins上有很多认同,有排场。指向的都是有排场,而ins需要手机拍完手机修图,所以老现在用手机的多。而我们的标准是专业、像素、锐度、色彩,所以单反就多了。

其实说一句回归理性的话,除了商业用途以及特殊需求外,单反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可是很多人都不认同这一点。放上网的照片就这么大,没人会放大看你的噪点,更别说现在的移动网络时代,手机屏幕比电脑来的小更多,细节也就越难被发现。


再深一步去看到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有趣的点了,旅行景区什么的,仔细看会发现其实拿着单反长镜头的,年纪大的居多,年轻人其实并不多。这就和上面说的又有联系了,你们会发现,这其实就是需求的不同。年轻人要的是能“点赞”的照片,是个全局。而年纪大的人需求的是精致,紧致到放大每个点记录每个细节,所以那些拿着单反的长辈很喜欢拍完把照片放大到很大,在那块小小的屏幕上品味一番。

这是一个需求的不同,年纪大了有钱了,希望记忆能更完美是一点,年轻没钱也怕麻烦也是一点,说白了就是代沟问题。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爱装之人,但并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年龄圈爱好圈。而那些人手单反的基本就是一个圈,一个名为摄影爱好者的消遣圈而已。


秋秋就是那个秋秋


因为每一个人旅游的目的不一样!

拿卡片机(普通数码相机)携带方便,装入口袋里或相机套卡在皮带的携带都可以。旅行时简单照相留念;

拿单反相机的人是希望拍摄出更加美丽的图片,单反相机成像质量好,可扩展性好,专业性能强。但是单反相机比较大、比较重,携带则需要装入摄影包背在身上;

还有一类人群,就是对于我们不是专业为了摄影而旅游的人来说,带个好一点的智能手机,在旅游中照像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智能手机即是电话、又是地图、又是相机,需要准备的是一块“充电宝”,防止智能手机中途没有电!我旅游的目的是用眼睛看风景,用心感受意境,照相都是次要的!

我这五年的旅游中,已经不用卡片机(普通数码相机,2013年之前有个“尼康”500万像素的相机)、更没有用过单反(专业照相设备),从2013年的“红米1”至2016年的“小米5”,“小米5”用到现在,我这五年旅行中一直用的手机照相!


人在风上走


楼主提的这个问题其实体现的是中西消费文化的差异:

首先,国人喜欢攀比和赶潮流。看周围的朋友都有单反了,自己怎么也得想办法买一台,加上现在单反的价格跟工资收入来比还是完全能承受得起的。而西方人中除少部分科技迷会特别感兴趣最新科技外,所以苹果手机一出新款就会有粉丝通宵排队买去。但大部分老百姓没有这样的兴趣,原因是他们认为旅游观光度假都是个人的事,拍的照片好坏不会有朋友说笑话更不会有人看不起。因为他们都明白一点,如果你不是专业摄影师,拍的照片入不入流是无所谓的。所以你在国外最流行的社交平台Facebook上会看到很多人拍的自拍照或风景照其实从拍摄技巧来说非常一般,画面也因为他们用的拍照器材或拍照手机像素低而质量非常一般。但他们看重的是拍了什么,如果是合影那肯定是情绪非常饱满的,如果是纯粹景色那就显得很一般了。但他们不会因此说,朋友里谁谁谁家有单反,所以他也要去买单反。西方人很少有这种攀比心理,源于他们不会妒忌有钱人,只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过日子。

其次,西方人对于观光的观念是,到了也留下照片了就可以了。至于说照片有多好,多么值得晒,那不是普通西方游客的心理,那是想靠旅游宣传赚钱的旅游达人的事了。所以,他们的观光游更重视导游,每到一个景点特别是外国的景点,他们都会认真的听导游的讲解,不管是他们完全陌生的景点还是有所了解的景点。如果是一家人出游或独自旅行,都是尽可能的拿本旅游攻略书比如《孤独星球》,这样他们才认为是真正的去旅游了。而国人旅游时当场认真听导游讲解的就不多,能记住并回家后再做功课的就更少了。大家都是想着既然花了钱出来玩,就是要拍照拍个过瘾,回去最少有秀朋友圈的资本了。至于景点的真正看点甚至文化内涵,在参观的时候就没太注意了。

中西两种消费文化和旅游消费心理的差别,决定了老外看景是带着心去看的,国人看景通常是带着镜头去看的,所以才会有楼主说到的这种现象的出现。



纪实摄影黄华


文化存在差异。国人出去旅行,喜欢打卡拍照,大家匆匆忙忙的,先不了解这个景点有什么历史故事和风俗民情,拍出好照片是最主要的。国外人更喜欢旅游带来的体验,他们有时候在一个景点能呆上一天,要么躺在海边啥太阳、要么找个景点静静地坐着。所以对他们来说拿个单反多麻烦!

消费观念不同。国人旅行带着单反,一部分是专业需要,另一部分是跟风了,大家都有攀比心里,人家买,我也跟着买喽!至于价位,当然是越贵越有面子。国外人不太注重这些,卡片机比较轻便实用,没必要花上万块钱买单反。

国人几乎人手一个单反,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了,只能说是多数,还有一部分人也拿着卡片机或者是手机拍照的呢!再说,大家出去一次也不容易,买个好点的相机也不为怪。

再者是摄影发烧友,出门必备单反,玩就玩最好的,所以没什么奇怪的。

关注@寒江,分享更多精彩世界~


寒江


为什么我觉得景区内国人几乎人手一个手机呢?外国人也是拿手机呢?

比如景区内有一万人,可能拿单反或卡片机的也就是成百上千人吧?并且中国的景区内,外国人再多,相对于国人来说还是凤毛麟角



拿单反还是卡片机,纯属个人爱好,不一定单反就比卡片机贵,可能按比例算外国人拿单反少一点,我想那主要是因为距离远,他们大老远跑中国来玩,带那么大个单反,着实有点不方便

现在的手机拍照越来越完美,自动修图,滤镜也多,各种拍照功能也很全面,像素也不错,诚然手机拍照赶不上单反,但是对于一般游客来说,区别不大,单反还更笨拙,并且单反拍后期修图也是个重要过程,一般游客那顾得上做这些,发发朋友圈,手机拍完就能发,多方便



景区内拿单反的要么就是真正的摄影爱好者,要么就是专业摄影师有目的性的去拍景色,而这些人,国内国外都有,也并没有说是国内几乎人手一个单反,要是不信,你可以去景区做个仔细的统计


游客视觉


三方面花式跟你‘港’,为啥出门要待机(带机)

这个现象很普遍,我之前和朋友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下面我将从三方面为大家带来接地气的回答。

一、 出趟门儿不容易,带相机才不留遗憾

我身边的朋友也有玩相机的,他们出门旅游也经常带相机,我问过他们为什么喜欢带相机,他们很实在地告诉我:“好不容易出门旅游,自己还会拍照,不带相机怎么拍出好照片”这个手法看似很合理,但是我发现他们也就是几分钟热度,刚到景区会象征性地拍几张,越往后就会手拿着也不拍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拿着相机太累了。还不如用手机拍拍,都是记录嘛。(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二、 外国游客重享受环境

在外国语大学上学的俄罗斯朋友,有时候问我,他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国人出门旅游还要带着那么沉重的相机,他很费解。从他的口中得知,一般外国人出门旅游大部分是为了放松自己,让自己有一个愉快的假期,所以会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行李,所以他们会选择轻巧的东西。并且,他们旅游重在享受旅游的过程,看到值得纪念的东西,才会随后拍一张,不会像我们一样,就是使劲地和景点合照自拍。

三、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我们大家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很多游客去景点带相机,就会促使我们自己也想带,尽管不会操作,我用全自动也要拍摄。其实到头来还是会感觉带相机很累。

所以,我建议大家去景点游玩,最好是考虑好是否真得有必要带相机。我们出去玩,不就是为了图个开心嘛,开心比什么都重要,你说对吗?


摄影的秘密


题主去美国会看到同样的场景吧,只是反过来而已……几万块的C、N算什么,上岁数的老外好多用的都是几十万的复古机,哈苏、玛米亚中画幅、超画幅都不算什么,人家年轻人用的都是手工皮腔机……对人家本地人来说基本都是开车出行,自然可以带足装备,我们飞过去的当然一切从简……反观国内也是一个道理,资金充足又不怕麻烦的当然可以多带设备,总之比打麻将健康百万倍;

国人玩儿个C、N单反真的不值一提,更别提什么专不专业,拿个EOS1系5系也就三级乡镇入城的敢于说说什么专业……还是老谋子那句话:国人连经典摄影时代的门儿都没摸到就进入数码时代,不会是个好事……早晚会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暴露出短板。









看热闹不怕事大30


不少人会说,选择单反最重要的是后期制作。 如果不会后期,就不能买吗?



橙籽不认为,我长辈有玩摄影的纯熟爱好,不怎么会后期,但每天和摄影团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在能走的日子里,多拍摄美丽的景物,顺便背着镜头跋山涉水,锻炼了身体,还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橙籽觉得这没什么,只要老人开心快乐,选择正确的爱好。



国人使用长前短跑的单反多基本呈现两个年龄段: 老年人,多是退休后。他们经常拿着单反或采风、或扫街、或蹲点拍鸟。时间金钱都很空闲。

橙子就看到过三里屯很多老人在刷街,拍美女的巨多。 年轻人拿着,多是工作需要,吃饭的家伙。因大多数年轻人会选择手机出行。毕竟发朋友圈,传照片手机就可以满足。



另外一种属于特殊需要,比如拍摄火山,拍摄动物迁徙,手机或一些卡片机根本满足不了将远距离动静物拉近的需求,好不容易去一次,当然想要拍好。



外国人难道没有那单反的?

有!多属于专业人士。来中国旅游的基本也属于两类,年轻人,多数买不起,也不是干这行的,使用性价比不高,所以不买。

老年人,们手中多为卡片机,单反笨重,对于每天奔波于各中国景点的人来说,体力也吃不消。况且好的卡片机也不必单反便宜。



外国人是享受风景,中国人也是享受回忆,享受照片里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