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景區裡的國人幾乎人手一個單反,而外國遊客基本上都用卡片機?

趙彬衫


國內遊客喜歡拍照,外國人注重旅行的快樂

我自2008年從事旅遊業,當時主要就是做導遊搞接待,的確發現這個現象:國內遊客多數手拿大單反,而外國遊客反而用卡片機多。

事實上,這不是誰買不買得起好相機的問題,國內入門級單反現在也就三五千,基本上普通家庭都買得起,國外更如此,這只是文化差異不同。

對白人種族來說,出來旅遊最重要的是感受,是自己的體會,是玩的是否開心,帶相機便攜最重要,反正別礙事就行;中國人不同,就像某信的火爆多年一樣,與外國人相比,我們更喜歡社交,出遊一趟如果不天天曬美拍照片、攻略、大龍蝦、海灘,就好像沒辦法引起親友的關注和眼球,折騰這麼久,好不容易出去一趟,這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事實上,你從哪種手機賣的好也能看出來。在國內,帶有美拍、美顏、高清雙攝像頭的手機銷售的最好,拍的好目的是幹嘛?就是曬,愛曬,也說明我們的經濟不夠發達,人均出遊次數和頻率還太低。

有古建築營造和山西看廟問題歡迎問我

亦文亦物,一分鐘講古建,希望文化遺產對所有普通人平等開放


亦文亦物


先上一張12年的照片,那時候我剛剛進入大學,去長江三峽郵輪上工作的一段時間,在郵輪上會碰到很多外國人,去旅遊過的朋友應該瞭解,至於國內的朋友和外國人用單反和卡片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以下概述針對國人外國人通用理論!

剛剛入行的時候,都喜歡追求長槍大炮,技術平平,這也是你在景區看到很多人帶著長槍大炮,其實大部分人只是為了牌面,因為專業的老鳥很少會出現在景區,甚至不會帶這麼沉重的單反,往往反其道而行

那麼你會發現去景區很多人都帶著單反,為什麼喜歡帶單反?

其實沒了解單反以前,覺得只要快門一按就可以拍出很棒的照片,心理作用覺得單反像素高,肯定拍出來就很好,其實並不是這樣,如果只是這麼簡單,那麼人人都是攝影大師了?

景區帶單反無非以下幾類人

1、職業攝影師

2、剛剛入行又想認真求學的小白

3、愛裝逼的那類人

4、有一定技術的

基本上就這幾類人,職業攝影師需要更專業的裝備去滿足他拍攝,因為需要旅行拍攝工作,所以會選擇單反,剛入行的小白,他們是精力最旺盛的😄!因為我當初也是那樣,而且那個時期特別羨慕那些拿著長槍大炮的,覺得他們好厲害!有一定技術後,這類朋友喜歡逛景區了,慢慢的覺得技術已經夠用了,慢慢膨脹,喜歡痴迷器材了,如果一旦陷入器材裡面出不來就完了,因為攝影師用大腦拍照,而不是單反,好的作品都是通過大腦構思想到的。

最後一類人,這類人接觸攝影的目的就不單純,這類人也是損害攝影師名聲那類人,整天只知道裝逼,這類人用攝影泡妞,打著攝影的目的拍一些低俗的照片,例如那些毫無美感的人體照片,就為了滿足自己淫慾的內心,練習人體攝影的朋友不要被我這樣一說內心句怒火攻心,因為我說的是那些目的不純的人。

至於歪果仁(特指歐美人群)喜歡用卡片,並不是這樣的,因為他們帶黑卡,徠卡等等,哈哈😄可以取代單反了!因為有錢嘛,這個比普通單反貴哦……



小白的奇幻旅行


幾乎人手單反這句話有點誇張,但必定會見到帶著單反的國人是真的。老外卡片機也是過去式,現在更多的是手機拍照。說說這個現象吧,挺奇怪也挺有趣的。不知道何時開始,高像素等於畫質好,畫質好等於單反,單反等於高端有逼格,變成了一個大家認定是否有面兒的標準。

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其實是面子工程偏向性的問題,在“面子”這一塊國內外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只是偏向的方向不同。國人的標準是:這是用專業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有排場。老外的標準是:我在ins上有很多認同,有排場。指向的都是有排場,而ins需要手機拍完手機修圖,所以老現在用手機的多。而我們的標準是專業、像素、銳度、色彩,所以單反就多了。

其實說一句迴歸理性的話,除了商業用途以及特殊需求外,單反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可是很多人都不認同這一點。放上網的照片就這麼大,沒人會放大看你的噪點,更別說現在的移動網絡時代,手機屏幕比電腦來的小更多,細節也就越難被發現。


再深一步去看到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有趣的點了,旅行景區什麼的,仔細看會發現其實拿著單反長鏡頭的,年紀大的居多,年輕人其實並不多。這就和上面說的又有聯繫了,你們會發現,這其實就是需求的不同。年輕人要的是能“點贊”的照片,是個全局。而年紀大的人需求的是精緻,緊緻到放大每個點記錄每個細節,所以那些拿著單反的長輩很喜歡拍完把照片放大到很大,在那塊小小的屏幕上品味一番。

這是一個需求的不同,年紀大了有錢了,希望記憶能更完美是一點,年輕沒錢也怕麻煩也是一點,說白了就是代溝問題。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愛裝之人,但並不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年齡圈愛好圈。而那些人手單反的基本就是一個圈,一個名為攝影愛好者的消遣圈而已。


秋秋就是那個秋秋


因為每一個人旅遊的目的不一樣!

拿卡片機(普通數碼相機)攜帶方便,裝入口袋裡或相機套卡在皮帶的攜帶都可以。旅行時簡單照相留念;

拿單反相機的人是希望拍攝出更加美麗的圖片,單反相機成像質量好,可擴展性好,專業性能強。但是單反相機比較大、比較重,攜帶則需要裝入攝影包背在身上;

還有一類人群,就是對於我們不是專業為了攝影而旅遊的人來說,帶個好一點的智能手機,在旅遊中照像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智能手機即是電話、又是地圖、又是相機,需要準備的是一塊“充電寶”,防止智能手機中途沒有電!我旅遊的目的是用眼睛看風景,用心感受意境,照相都是次要的!

我這五年的旅遊中,已經不用卡片機(普通數碼相機,2013年之前有個“尼康”500萬像素的相機)、更沒有用過單反(專業照相設備),從2013年的“紅米1”至2016年的“小米5”,“小米5”用到現在,我這五年旅行中一直用的手機照相!


人在風上走


樓主提的這個問題其實體現的是中西消費文化的差異:

首先,國人喜歡攀比和趕潮流。看周圍的朋友都有單反了,自己怎麼也得想辦法買一臺,加上現在單反的價格跟工資收入來比還是完全能承受得起的。而西方人中除少部分科技迷會特別感興趣最新科技外,所以蘋果手機一出新款就會有粉絲通宵排隊買去。但大部分老百姓沒有這樣的興趣,原因是他們認為旅遊觀光度假都是個人的事,拍的照片好壞不會有朋友說笑話更不會有人看不起。因為他們都明白一點,如果你不是專業攝影師,拍的照片入不入流是無所謂的。所以你在國外最流行的社交平臺Facebook上會看到很多人拍的自拍照或風景照其實從拍攝技巧來說非常一般,畫面也因為他們用的拍照器材或拍照手機像素低而質量非常一般。但他們看重的是拍了什麼,如果是合影那肯定是情緒非常飽滿的,如果是純粹景色那就顯得很一般了。但他們不會因此說,朋友裡誰誰誰家有單反,所以他也要去買單反。西方人很少有這種攀比心理,源於他們不會妒忌有錢人,只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過日子。

其次,西方人對於觀光的觀念是,到了也留下照片了就可以了。至於說照片有多好,多麼值得曬,那不是普通西方遊客的心理,那是想靠旅遊宣傳賺錢的旅遊達人的事了。所以,他們的觀光遊更重視導遊,每到一個景點特別是外國的景點,他們都會認真的聽導遊的講解,不管是他們完全陌生的景點還是有所瞭解的景點。如果是一家人出遊或獨自旅行,都是儘可能的拿本旅遊攻略書比如《孤獨星球》,這樣他們才認為是真正的去旅遊了。而國人旅遊時當場認真聽導遊講解的就不多,能記住並回家後再做功課的就更少了。大家都是想著既然花了錢出來玩,就是要拍照拍個過癮,回去最少有秀朋友圈的資本了。至於景點的真正看點甚至文化內涵,在參觀的時候就沒太注意了。

中西兩種消費文化和旅遊消費心理的差別,決定了老外看景是帶著心去看的,國人看景通常是帶著鏡頭去看的,所以才會有樓主說到的這種現象的出現。



紀實攝影黃華


文化存在差異。國人出去旅行,喜歡打卡拍照,大家匆匆忙忙的,先不瞭解這個景點有什麼歷史故事和風俗民情,拍出好照片是最主要的。國外人更喜歡旅遊帶來的體驗,他們有時候在一個景點能呆上一天,要麼躺在海邊啥太陽、要麼找個景點靜靜地坐著。所以對他們來說拿個單反多麻煩!

消費觀念不同。國人旅行帶著單反,一部分是專業需要,另一部分是跟風了,大家都有攀比心裡,人家買,我也跟著買嘍!至於價位,當然是越貴越有面子。國外人不太注重這些,卡片機比較輕便實用,沒必要花上萬塊錢買單反。

國人幾乎人手一個單反,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了,只能說是多數,還有一部分人也拿著卡片機或者是手機拍照的呢!再說,大家出去一次也不容易,買個好點的相機也不為怪。

再者是攝影發燒友,出門必備單反,玩就玩最好的,所以沒什麼奇怪的。

關注@寒江,分享更多精彩世界~


寒江


為什麼我覺得景區內國人幾乎人手一個手機呢?外國人也是拿手機呢?

比如景區內有一萬人,可能拿單反或卡片機的也就是成百上千人吧?並且中國的景區內,外國人再多,相對於國人來說還是鳳毛麟角



拿單反還是卡片機,純屬個人愛好,不一定單反就比卡片機貴,可能按比例算外國人拿單反少一點,我想那主要是因為距離遠,他們大老遠跑中國來玩,帶那麼大個單反,著實有點不方便

現在的手機拍照越來越完美,自動修圖,濾鏡也多,各種拍照功能也很全面,像素也不錯,誠然手機拍照趕不上單反,但是對於一般遊客來說,區別不大,單反還更笨拙,並且單反拍後期修圖也是個重要過程,一般遊客那顧得上做這些,發發朋友圈,手機拍完就能發,多方便



景區內拿單反的要麼就是真正的攝影愛好者,要麼就是專業攝影師有目的性的去拍景色,而這些人,國內國外都有,也並沒有說是國內幾乎人手一個單反,要是不信,你可以去景區做個仔細的統計


遊客視覺


三方面花式跟你‘港’,為啥出門要待機(帶機)

這個現象很普遍,我之前和朋友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下面我將從三方面為大家帶來接地氣的回答。

一、 出趟門兒不容易,帶相機才不留遺憾

我身邊的朋友也有玩相機的,他們出門旅遊也經常帶相機,我問過他們為什麼喜歡帶相機,他們很實在地告訴我:“好不容易出門旅遊,自己還會拍照,不帶相機怎麼拍出好照片”這個手法看似很合理,但是我發現他們也就是幾分鐘熱度,剛到景區會象徵性地拍幾張,越往後就會手拿著也不拍了,我問為什麼,他們說拿著相機太累了。還不如用手機拍拍,都是記錄嘛。(你有這樣的感受嗎?)


二、 外國遊客重享受環境

在外國語大學上學的俄羅斯朋友,有時候問我,他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國人出門旅遊還要帶著那麼沉重的相機,他很費解。從他的口中得知,一般外國人出門旅遊大部分是為了放鬆自己,讓自己有一個愉快的假期,所以會盡可能地減少自己的行李,所以他們會選擇輕巧的東西。並且,他們旅遊重在享受旅遊的過程,看到值得紀念的東西,才會隨後拍一張,不會像我們一樣,就是使勁地和景點合照自拍。

三、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我們大家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很多遊客去景點帶相機,就會促使我們自己也想帶,儘管不會操作,我用全自動也要拍攝。其實到頭來還是會感覺帶相機很累。

所以,我建議大家去景點遊玩,最好是考慮好是否真得有必要帶相機。我們出去玩,不就是為了圖個開心嘛,開心比什麼都重要,你說對嗎?


攝影的秘密


題主去美國會看到同樣的場景吧,只是反過來而已……幾萬塊的C、N算什麼,上歲數的老外好多用的都是幾十萬的復古機,哈蘇、瑪米亞中畫幅、超畫幅都不算什麼,人家年輕人用的都是手工皮腔機……對人家本地人來說基本都是開車出行,自然可以帶足裝備,我們飛過去的當然一切從簡……反觀國內也是一個道理,資金充足又不怕麻煩的當然可以多帶設備,總之比打麻將健康百萬倍;

國人玩兒個C、N單反真的不值一提,更別提什麼專不專業,拿個EOS1系5系也就三級鄉鎮入城的敢於說說什麼專業……還是老謀子那句話:國人連經典攝影時代的門兒都沒摸到就進入數碼時代,不會是個好事……早晚會在我們的影視作品中暴露出短板。









看熱鬧不怕事大30


不少人會說,選擇單反最重要的是後期製作。 如果不會後期,就不能買嗎?



橙籽不認為,我長輩有玩攝影的純熟愛好,不怎麼會後期,但每天和攝影團這裡走走,那裡看看,在能走的日子裡,多拍攝美麗的景物,順便揹著鏡頭跋山涉水,鍛鍊了身體,還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橙籽覺得這沒什麼,只要老人開心快樂,選擇正確的愛好。



國人使用長前短跑的單反多基本呈現兩個年齡段: 老年人,多是退休後。他們經常拿著單反或採風、或掃街、或蹲點拍鳥。時間金錢都很空閒。

橙子就看到過三里屯很多老人在刷街,拍美女的巨多。 年輕人拿著,多是工作需要,吃飯的傢伙。因大多數年輕人會選擇手機出行。畢竟發朋友圈,傳照片手機就可以滿足。



另外一種屬於特殊需要,比如拍攝火山,拍攝動物遷徙,手機或一些卡片機根本滿足不了將遠距離動靜物拉近的需求,好不容易去一次,當然想要拍好。



外國人難道沒有那單反的?

有!多屬於專業人士。來中國旅遊的基本也屬於兩類,年輕人,多數買不起,也不是幹這行的,使用性價比不高,所以不買。

老年人,們手中多為卡片機,單反笨重,對於每天奔波於各中國景點的人來說,體力也吃不消。況且好的卡片機也不必單反便宜。



外國人是享受風景,中國人也是享受回憶,享受照片裡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