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要脱欧?

null147198478


因为,英国在欧盟中的搅屎棍角色,已经演到了尽头了,欧盟只能够忍痛割爱,将其剔除出去,导致其无立足之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英国当初加入欧盟,就心怀不轨 ,甘当美国的间谍,并给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内部(情报)消息,有意出卖欧盟的利益。



而在卡梅伦担任首相期间,更是故意的进行刁难,恶意破坏欧盟的团结性,否决欧盟的多项决议,让其忍无可忍,并遭到了法德等国家的强力反对。卡梅伦也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国内举行全国公投,而决定了脱欧。卡梅伦知道自己闯下了祸根,没有能力挽回错误。因此,主动辞去首相职务,以逃避被追究。


美国对欧盟的成立,一直都满怀敌意。因为,成立欧盟的宗旨,就是希望用欧元来逐步代替美元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来保护欧盟国家自己的的利益。这在美国看来,就是在向美元挑衅,这是美国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而派英国加入,就是为了刺探情报,阻止欧盟的发展。

当然,英国也是不负美国众望,多次向美国提供欧盟的经济发展计划,军事发展计划等。并且,否决了多项决议,导致欧盟多项重大决策泄漏与流产。英国还以“吃亏论”,诱导民众,将脱欧相威胁。结果——不得已而为之。可以说,这是英国甘心情愿地听从美国的指挥,“忠心耿耿”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英国的脱欧,与其说是民众公投所致,还不如说是,被欧盟踢出来的。所以,即使英国民众举行多次示威游行,要求重新进行公投,都没有允许呢?因为,英国政府根本就不敢和盘托出,只能够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直到现在,以及比较长的时间里,英国政府都不敢向自己的的人民——坦白。而“吃亏论”,只是一个美丽而骗人的谎言而已,心中的酸苦,可能要让几代人来偿还,并让其加速衰退,直到彻底落没。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幸福地带2


英国要脱欧,这不是第一次。其实早在1975年,英国在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2年后,就曾动过脱欧的念头。当年度关于是否脱欧的民意测验中,68%的人回答yes,其中包括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中左翼的工党,差点因此而分裂。

二战期间,欧洲各国遭受巨大创伤,战争结束10年后,经济上依然举步维艰。法国曾数次向英国提出要求,或者双方合并为一个国家,或者加入英联邦,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为国家元首,但最终都被英国拒绝。

为了抱团取暖,1957年,法国找到西德、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在罗马签署协议,成立了如今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他们希望通过经济和贸易合作,建立起统一的大市场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避免互相之间再次开战,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话。

当时美苏之间的对峙,战争的阴影无处不在。1963年,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认为,英国总是会和美国站在一边,而与欧洲离心离德。戴高乐对身边的人说,欧洲的游戏,只能欧洲人自己玩,不能带着假欧洲人英国玩。

戴高乐去世后,蓬皮杜上任。英国继续申请,终于在1973年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1975年,英国已经在是否退出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一问题上摇摆不定。虽然英国最终留在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内,但是两者之间早已貌合神离。

1984年,英国与欧盟的紧张关系正式浮出水面。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地要减少向共同体缴纳的费用预算。当时,英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中算不得富裕的国家,但每年缴纳的费用,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

因为当时的英国农产品高度依赖欧洲进口,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农产品补贴,占总支出的70%。受到民众激烈批评的撒切尔政府,自然要大大缩减这笔预算。由此引发的矛盾是,英国的产品遭到共同体成员国的抵制,贸易摩擦时时发生。

199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在荷兰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宣告欧盟成立。欧盟的目标,是要在政治、经济、贸易、外交、国防、公民身份和权利上,整合各个国家的政策,建立自由统一的大市场,并发行单一的货币―――欧元。

从欧盟成立之初,英国就没有打算进入这个统一自由的大市场,所以既没有加入欧元区,也非申根成员国家,并缺席欧盟许多统一行动。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首相约翰·梅杰,秉持的是相同的政策,与欧盟仍然若既若离。

其间,英国和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战,连续不断。如因疯牛病引发的牛肉大战,及后来的巧克力大战、蔬菜及植物油大战等等。在一些贸易战中,虽然欧洲法庭判定欧盟不得拒绝英国产品,但不少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卢森堡,坚持贴上特制的标签,或限制销售。

2007年,“欧洲宪法条约”被否定,成员国不得不签署极负争议的《里斯本条约》,该条约给了欧盟更广泛的权力。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没有和其他26国的领袖一起,出席签字仪式及随后的庆祝仪式。英国人认为他没能在谈判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英国的利益。

英国与欧盟的分歧,日益扩大。到2013年,英国国内脱欧之声,已越来越成为主流。加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形势持续动荡,移民冲突越演越烈,几乎成为整个欧洲的危机。卡梅伦政府虽然与欧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新的谈判,但成效不大。

激烈的争议之中,2016年,英国开始脱欧公投。超过3000万英国人参与了投票,51%的微弱多数主张脱欧。就地区而言,北爱尔兰和苏格兰赞成留在欧盟, 英格兰和威尔士主张脱欧。就这样,英国脱欧进入了倒计时。


世界真的很大


为什么英国要脱欧呢?

第一,英国作为老牌的日不落帝国,一直有着历史优越感,但是加入盟后,整个欧洲成为了一个整体,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再也显不出英国高贵的头。

第二,一方面英国和其它欧洲发达国家一样,近年经济下滑,人们收入降底,引发不满。另一方面,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在欧盟会费分摊比例上却很高。引发英国民众不满,认为加入了欧盟吃了亏。

第三,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出现裂痕,并且渐行渐远。美国对欧盟的指责越来越多,做为美国的忠实盟友,英国脱离欧洲,有利于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防止美国制裁欧盟时,把英国也夹带其中。

第四,英镑和美元在国际上有着同等的地位,加入欧盟,欧盟内部使用欧元结算,难以体现出英镑的优越性。

第五,在欧盟内部也存着分歧和矛盾。不光是英国要脱欧盟,另外还有别的国家有脱欧的打算。原因是老欧盟和新欧盟存在矛盾,欧盟统一后,许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在内在欧盟内部自由流通。于是,东欧(新欧盟成员)低收入劳动力就向西欧(老欧盟成员国)高收入发达国家流动,侵占了老欧盟成员国民众的就业机会,引发民众不满,英国也是这样。

第六,欧盟内部西欧发达国,时不时总要对东欧欠发达的新成员国援助,也是引起西方发达国家民众不满的原因之一。

总之,英国脱欧是英国国内外多重因素影的结果,并非一单一事件造成的。


王儒枰


英国脱欧初始想法是,欧洲大陆不如英国发展快,欧盟有很多政策对英国人不公平西亚北非移民影响等,高大尚的英国人一直认为自己世界上优等国家和臣民,它不想让自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其实真正想脱欧的人并不多,而是英国一部分民族至上分子不断利用多变的欧洲形势,鼓动国内一部分利益团体进行脱欧行动。当时卡梅伦政府以为能够借此打压对手,把脱欧派打压下去,不曾想反而因为复杂的国际形势而被对方钻了空子,脱欧派成功了。

脱欧是有代价的。英国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才能脱欧,这是英国人不同意的。另外,脱欧后,就不能享受到欧盟一体化的红利,且在和西班牙领土纠纷上还要有让步。所以,英国脱欧带来利好很少,利差很多


风雨追太阳


英国脱欧主要是在欧盟“吃亏了”

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通过脱欧决议,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宣布辞职不玩了,作为吃瓜群众当时在家看电视得知此消息,和大部分人一样,出乎意料,毕竟欧盟这艘船已经开了20多年。

英国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冒着“巨额分手费”“国家信用受损”等风险,坚持脱欧,究竟是为什么?

大部分不理解英国脱欧的朋友恐怕是认为欧洲还是那个高贵富有安逸的欧洲,实际上当今的欧盟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好,希腊债务危机,巴黎恐怖袭击,数百万难民潮,欧盟已经是一艘多处漏水的“破船”,而船上的富国希望穷国扔掉一些“包袱”,比如希望希腊减少福利削减预算,而穷国希望富国出钱帮助修补“经济舱”的漏洞,英国觉得没道理牺牲自己国民的福利去堵这个无底洞,自己坐小船跑了。

智猪博弈下英国的选择

2008年,英国支付给欧盟27亿英镑,作为欧盟机构的开支和扶持弱小成员国的资金。到了2013年这笔钱打到了113亿英镑,英国人认为脱离欧盟之后,可以更有效的运用这笔资金来增加英国国民的福利待遇。

从投票的结果上也可以看出,不赞成脱欧的都是年轻人,认为欧盟通关往来就业便利,同意脱欧的都是年长者,他们认为现在的福利确实不如以前,而年轻人是不知道“以前的好”。

要知道即使在一个国家,不同的省份的社保都是独立缴纳和支付的,如果把北京和河北的社保账户合并,统分统付,恐怕北京也是不愿意的。想明白“智猪博弈”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英国的选择。

德国说了算

欧盟主要是德国说了算,主要的政策都是德国主导,而英国作为大国肯定是不愿意说了不算还要出大笔会费的。

这笔欧盟的“会员费”只是欧盟经济账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英国更在意的是欧盟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对英国进行的“整体式捆绑”。

举个例子,英国的优势产业越来越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与服务业,其中一个大客户是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但欧盟和中国进行的自由贸易谈判中将制造业放在头等优先的地位。这导致了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作为制造业领军者的德国大量获益。根据统计,德国2014年对华出口总额超过74亿欧元,是英国对华出口的五倍多。

移民问题

还有一个争议的关键点是移民问题,欧盟条约规定凡是加盟国必须遵循三项自由原则:贸易自由,资本和服务自由以及人身行动自由。

这就使得加入欧盟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比如东欧国家,以及偷渡到条件较宽松的欧洲国家,产生大量非法移民。他们合法的在英国领土上生活和工作。据估算总共有超过1400万的欧盟成员国公民,生活在不是出生国的土地上。英国本身则一直在饱受大量来自前苏联加盟国公民涌入的烦恼,移民加剧了犯罪等社会问题,并且按照欧盟的规定有权享受英国的福利。这也是大多数英国人难以忍受的。


十分有财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这其实与当时英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绝不仅仅只是英国自身的责任,法国和德国在其中也扮演了跟不好的角色。

特别是英国在加入欧盟之后,虽然在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的市场扩展空间,但是在政治上却始终被法、德两国来防范和抵制。这就使得如果英国想要在欧盟里待下去,就只能仰仗法、德两国的鼻息。而这种情况可以说是英国人难以接受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美国人看到了分裂欧盟的机会希望,并最终推动英国离开了欧盟。

英国是一个岛国,他在欧洲历史上针对大陆的策略,使得英国成为欧洲各大陆国家长期防范和抵制的国家。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个国家与欧洲大陆并不接壤,是一个靠近欧洲大陆的岛国,在欧洲的历史上,英国人与曾经的欧洲大陆霸主法国人,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相互为敌、相互吞并,甚至有的时候一场战争就能打上一百年。所以对于欧洲大陆来说,英国人长期都是不受欢迎的对象,即使这种情况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后也同样如此。

由于英国人始终不能在欧洲大陆获得立足点,因此为了加强其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力,英国人便开始在欧洲国家间的对抗中不断搅风搅雨,这也让英国从此赢得了欧洲大陆“搅屎棍”的称号。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上,谁的国家势力弱,英国就帮谁打击对手;谁的国家势力强,英国就想方设法给这个国家制造麻烦,并想办法削弱这个国家的势力。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欧洲历史上的数百年时间里,欧洲大陆各国一直都十分忌惮英国,而这种局面也同样延续到了二战之后。


比如在法国拿破仑时期,由于拿破仑的强力领导使得法国成为欧洲霸主,于是英国就联合普鲁士、奥地利、沙皇俄国等国家,数次建立起反法联盟并最终击败法国。同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是这样,由于统一的德国国力强盛,于是英国就在一战中支持法国,并最终赢得了一战的胜利。

由于英国在国际外交上长期缺乏与欧洲大陆国家靠近的向心力,使得欧洲人始终不认可英国的伙伴身份,这种情况导致英国人始终认为自己是欧盟内的“二等公民”。

从二战以后法、德、意等六国在1951年建立欧共体时,没有让英国加入,我们就知道,欧洲人并没有把英国视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

为什么英国在欧洲各国建立国家联盟时被排除在外,这一方面因为英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在加入欧盟之后,会和法国和德国争夺在欧洲的话语权,导致法、德在欧盟内部的地位下降。

而在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欧洲的主要敌人-----美国,也是一个英语系国家,这让欧洲各国担心英国人是美国打入欧盟的“楔子”,如果英国在欧共体(欧盟)的话语权增强,将会让美国有机会通过英国插手欧盟事务。而这就违背了欧洲各国成立欧共体(欧盟)的初衷,即为了能够从政治领域帮助欧洲各国摆脱美国额束缚,为今后实现欧洲的完全独立,打好前期基础。

所以在英国加入欧盟这个问题上,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德两国,其实是相当有顾虑的,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直到1973年才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成为第二批加入欧共体的国家的原因。

虽然后来英国也加入了欧盟,但是对于法、德两国来说,他们需要英国在欧盟体系内承当起经济引擎的作用,但是却不希望英国借机谋求欧盟领导者的位置,因此在政治领域长期对英国予以抵制。

正是由于英国在欧盟政治体制内长期受到法、德两国打压的缘故,英国国家内部从一开始就有脱离欧盟的思潮,这种意见被美国抓住之后,便成为了英国脱欧的导火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英国在欧盟内部与法、德两国的裂痕加大,这股思潮最终演变成为了震惊世界的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事件。

2016年发生的英国脱欧事件,绝不应该被简单的描述成美国人的操纵和英国人的随性,这其中不仅包含了英国人在欧盟内部几十年里受到的“怨气”,也包含了英国人对未来的担忧。

对于2000年之后的英国来说,他对于自己国家将会走什么样道路,其实是十分迷茫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英国对欧盟前景的担忧。

因为为了打击和分裂欧盟,美国从1998年开始,就不断地通过经济、军事手段给欧盟制造麻烦,而欧盟却始终拿不出有效的反击手段,这迫使英国必须要为本国的未来多考虑一点,而不是再傻乎乎的跟着欧盟继续走下去。

况且如果仅仅是在欧盟内部成为法、德两国的“小老弟”的话,那么对于英国来说,这种方式的欧盟不加也罢,毕竟与欧盟比起来,美国才是世界的老大,放着世界老大的“小弟”不去做,却直愣愣的去跟着一个整天防着你的人后面混,我想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是不甘心的。

再加上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彻底同化了英联邦国家圈,这对于英国来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就是他从此不能再在英联邦国家圈中说一不二,而好事则是只要英国甘心做小弟,那么美国就一定会尽力罩着他,毕竟英美两国同文同种,天然就具有国家联盟的属性,罩住了英国,美国就可以更稳固的掌控英联邦国家。


落下m


身处欧盟利弊都有,全球经济下行,政客甩锅,欧盟就成了背锅侠。

再加上搞了西方民主政治中“最神圣”的一人一票公投,在很多不想脱欧的年长人士忙于工作生活而没参与公投的情况下,少数激进派年轻人成了投票的大多数,结果“神圣的”一人一票民主公投选出了脱欧的结论。

根据西方民主政治的精神,一人一票的结果是最神圣的,最代表民意的,不能违背,所以,尽管大多数民众不愿意脱欧,政府也不想脱欧,但是为了政治正确、守护西方民主的政治制度精神,向世界证明民主投票的神圣的,高于实际民意的,英国就必须脱欧。

否则,西方民主制度就会陷入是否过时、是否该被废除、是否需要大革新的正式讨论议程中了


左箭头12


一、英国长期对欧陆保持着优越感,一直对欧洲一体化若即若离。英国把自己视为欧洲之外的全球性大国,认为异于欧洲的独特性是其崛起和强大的原因。虽然逐渐衰弱,优越感依旧强烈,二战后,每遇挫折或危机,英国便疑欧声四起,将问题归于欧共体或欧盟。这一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撕裂了英国与欧陆的嫌隙。

二、英国在欧盟缴纳高昂会费,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英国每周付给欧盟的金额在1.63亿英镑左右,大概平均到英国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担的欧盟会员费大约为130英镑。更令英国人不悦的是,金融危机后,一些欧元区国家降低了贡献额,导致英国贡献比例大幅升高。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举措让英国人觉得拿着英国纳税人的钱去救那些“问题国家”。

三、欧盟法律限制太多,欧盟管理毛巾、面包和牛奶的法律分别有454、1246、12653条。欧盟法院上至英国驱逐恐怖分子、下至啤酒售价都要管辖。英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53%

源自欧盟,而英国人对阻止欧盟糟糕的立法几乎无能为力。庞大的欧盟管制体系限制了英国和其他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及英国行业发展。

四、欧盟东扩以来,英国净移民数量持续增长。2015年英国净移民人数增至33.3万,其中来自欧盟国家的移民人数为18.4万,创最高纪录。经济萧条下,移民被认为是挤占福利、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罪魁祸首”。主张脱欧的伦敦前市长约翰逊就表示,英国要想控制移民人数,唯一的方法就是脱离欧盟。

五、欧洲正在面临难民危机,英国不想卷入。去年欧洲闯入数百万难民,130万移民申请在英国避难,其中363000来自叙利亚。接纳这些难民不仅会拖累经济发展,还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脱欧的影响:

第一,学费降低。因为一旦脱欧成功,伦敦金融城的地位将会大大的削弱,这对于外国资本的输出将会有一定的影响,届时各国政府不仅要考虑到跟英国的贸易关系,也要平衡跟欧盟的关系,这些都可能导致英镑贬值。英镑贬值自然会使得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对留学英国的学生来讲,学费应该会降低不少。

第二,物价的变化。英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失去欧盟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之后,英国在2030年以前全国收入将减少大约30%,这部分损失只能通过上调物价等手段,从纳税人的口袋中获取,加上英镑贬值这些原因,脱欧以后英国的物价应该会整体的有所上涨。好不容易可能汇率降低了,物价又上涨了,学费降了,但生活费涨了不少。有调查称,脱欧成功之后,预计会有高达20万的在伦敦工作的欧洲人将离开英国,这有可能很大程度上舒缓了英国的,尤其是伦敦的住房压力,天价的房价也有可能降低。

第三,申根签证。26个申根成员国只要获得任何一个申根成员国派发的签证,其他各国均有效。一旦英国脱欧,欧盟各国与英国的关系可能会变得很尴尬。在英国留学的学生用一张签证周游这些国家的便利性可能也会受到威胁。

第四,工作。脱欧之后来英国留学的欧洲学生会大幅的减少。据预计脱欧将导致约11万以上的在英国的留学生可能会选择离开,在学校身边的欧洲小伙伴可能要更少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对于中国学生来讲,竞争少了,留英工作会容易吗?这个可能不一定了。因为比起即将失去的82万工作机会,竞争者的减少可能还是小巫见大巫。

第五,学术研究方面。有数据显示,如果是脱欧成功,英国18所大学来自欧盟竞争性赠款的研究经费可能会被掐断。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经学院等等一些学校,他们有25%-30%的竞争性赠款是来自于欧盟。还有一些专业的学术研究,也有可能受到重创,像教育学、宗教学、环境科学等等,因为他们有超过30%的科研经费来自于欧洲的赠款。


好看精彩集中地


为什么英国要脱欧?

英国脱欧,是在2016年举行脱欧公投中获通过的!最终脱欧,需欧盟各成员国,一致举手表决才会生效!

英国曾经是一个雄霸世界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二次世界大战,以顽强抵抗法西斯德国军队之壮举,而令世界瞩目惊叹!

欧盟是由几十个国家组成的欧洲联盟,决定一件事,须经所有欧盟成员国统一表决。由于各国利益不尽相同,同时内部又有很多法规限制,每次表决,难免有些机遇不得不被动放弃,甚至有些国家主权或利益要受到损害!

一,曾经兴盛的英国,惯于特立独行,很不情愿受欧盟法规的束缚,不愿低下自认为高贵的头颅,同时也意识到欧盟的法规条律限制了其国家的发展!

二,欧盟内部,各成员国需缴纳巨额会费,英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先进发达国家,所缴纳会费数额相对较大,这些会费大都扶植了欧盟内部一些弱小国家;脱欧后,这些钱不用缴了,可作为英国人的福利用途。还有就是欧盟一些贫弱国家的难民涌入,增加了英国的负担…!

英国本不是一个欧元区国家,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老牌货币,英磅。另外,英联邦也是有生气有潜力的资源,脱欧后,可以充分自由的,挖掘其潜力,发挥其作用。摆脱欧盟太多的监管法规,降低其生产领域的成本,使英联邦经济体系更有作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总之,英国脱欧主要源于,自身利益的权衡和考量,以重新找回当初的自信与强大!

谢谢!


阔海6013


2016年,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最终,脱欧派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派,英国决定脱离欧盟。而接下来三年的脱欧烂戏,也由此拉开帷幕。

关于三年脱欧的是是非非,咱们暂且按下不表。在这里,云石君关注的是:为什么在加入欧盟(欧共体)四十余年之后,英国依然会选择离开?

当然,英国要脱身,这与欧盟自身的弊端不无关系。在之前分析欧盟的系列文章中,云石君曾反复说过,欧盟的特殊政治结构,决定了它天然是一个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的组织,由于欧盟并不是一个国家,而只是一个国家联盟,其之中枢缺乏足够的约束力,所以一旦组织出现问题、面临困难,成员国随时可以自主决定脱盟,而欧盟中枢对此无权阻止。

这就是欧盟最大的命门和短板所在。众所周知,现在欧盟深陷难民和经济双重危机,本就有些风雨飘摇,这种情况下,出现脱离思潮,也不足为奇。

只不过,这个打头阵的是英国,这个就有点狠了?毕竟英国可不是什么歪瓜裂枣,而是欧盟三驾马车之一,也算得上是欧盟体系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只是经济强,文化、政治影响力都远不如英国),虽然英国在欧盟体系内的作用发挥一直都配不上它的实力,但这样一个标志性国家脱离,对欧盟体系的破坏还是相当严重的。

当然,英国的脱欧有一定偶然性——如果不是时任首相卡梅伦犯浑,按正常政治逻辑,至少现在的英国,还不至于走到这一步。而脱欧公投后这三年来英国也的确因此被折腾的七荤八素。

不过,即便脱欧背后有卡梅伦的严重政治操作失误,但公投脱欧派获胜的结果是不可否认的。即便这里面充斥了大量的不成熟和不理性,但脱欧派能占到上风,这依然足以说明,加入欧盟带给英国的不尽是好处,而是同样让英国感到诸多不适,甚至不满。正因为如此,英国人才不惜在加入欧盟40多年之后,选择脱身离去。

那么,欧盟之于英国,究竟存在哪些不适甚至不满,以至于闹到散伙的地步?

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非要说的话,这既有先天性的气场不和,也有后天性的利益消失。

先天性的气场不和,云石君在之前的《地缘政治:帝国的末路——英国为什么对欧盟欲拒还迎》中曾经说了,英国作为欧洲西北段海上的群岛国家,在整个欧洲地缘结构中处于天然的边缘地带。这种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如果欧洲一体化真的成为现实,英国将天然在这个体系中处于边缘、从属性地位。

这是英国不愿意接受的。所以从近代以来,英国一直对欧陆实行均势制衡,就是避免出现一家独大,进而将欧洲强力整合为一体的局面出现。

只不过,二战后,英国的均势制衡玩不下去了。一方面是英国自身已经衰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hold住场子;另一方面,欧洲一体化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列强争霸,强者通吃;变成了各国齐心合作,共创盛世。新的一体化方式,得到欧陆各国广泛认可和接受,这种情况下,英国传统的挑拨离间,借力打力,已经丧失了操作空间。

欧洲一体化大势已成,英国无力阻拦。这种情况下,与其游离其外,还不如加入其中——虽然加入后也不一定能成为主角,甚至从长远看依然有可能被边缘化;但如果不加入,英国立马就会被边缘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英国加入欧盟,本身就有些情非得已。它加入欧盟体系,并不是有多么喜欢它,而只是眼见欧洲一体化来势汹汹,担心再抗拒下去被欧洲抛弃,沦为孤魂野鬼而已——说穿了,带有一定的被裹胁,被大势所迫的成分;从欧洲政治的角度来说,甚至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

现在欧洲一体化出现了困难,欧盟有松动甚至瓦解之势,如果它真的走向崩溃,那至少在欧洲这个范围内,是符合英国政治方面利益的——没了欧盟,英国在欧洲范围内被边缘化的趋势就有可能逆转——虽然这种逆转是以欧洲的整体衰落何话语权丧失为代价,但至少在欧洲这个圈子里,英国不用担心未来会被法德这俩千年老冤家压在头上了。

而欧洲地缘政治环境的变迁,也让英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维护欧盟大局的利益驱使。当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时正值冷战,这种格局下,欧洲的一体化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抵御苏东阵营的。

从美国角度来说,就算它明白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自己对欧洲的控制力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削弱,但搁在当时的环境下,让欧洲强势一些,也有助于分担美国的压力,更好的跟苏联对峙。基于这个首要目的,美国对此的态度也可以相对温和。

既然美国都可以宽容,那作为美国在欧桥头堡的英国,自然也就不用说——毕竟苏联的威胁,对它同样存在。

但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持续衰落,已经不对欧洲构成实质性威胁。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其维持欧盟的政治意义都大不如前,相反,如果欧盟解体,在政治上对英美都有一定的好处。这种情况下,英国脱离欧盟,不仅自己有动力,还能从美国方面得到支持(或者说美国撺掇)。

最后一点,就是经济和难民问题了。本来,即便政治上,英国有拆散欧盟的千般动力,但经济方面,加入欧盟的好处却也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过去几十年,欧盟体系发展顺风顺水,体系的吸金效力不断放大,再加上全球化、区域化浪潮如火如荼,这种情况下,英国作为欧盟体系之一员,还能从中获取极大的利益。

可现在,欧盟已经今非昔比,经济危机之下,欧洲的好日子结束,各种经济危机爆发,全球化的弊端不断显现——产业外流,难民问题等,都让欧盟不堪重负。

这都对英国与欧洲的关系造成了影响。说白了,欧洲一体化的阶段性红利已经吃到头,要想度过危难,甚至进一步享受新红利,整个欧盟架构都要进行根本性革新——说的具体点,整合程度得进一步加剧。

这完全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本就对加入欧盟扭扭捏捏,即便加入,也都是若即若离——直到脱欧,英国也没有加入欧元区,申根签也在英国无效,这种情况下,你让英国为了欧盟整体利益,进一步推动改革,甚至上缴权力,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可欧盟不改革,不集权,就无法克服自身痼疾,甚至连眼前的麻烦都解决不了,更别说去吃什么新的改革红利了。

这种局面,英国该怎么办?脱欧呗!把欧盟往前推,那时法德考虑的事儿,一向游离的英国从来就没这个想法,更没这个动力。可如果不推,就这么混着,现在欧盟已经越来越不难混,好处不断减少,烂事越来越多,性价比自然也就逐渐降低。

本来英国在政治上对欧盟就不感冒,以前靠着经济的诱惑还能维系下,现在经济也眼瞅着江河日下,英国对欧盟的感情自然也就越来越淡,闹到脱欧分手的地步,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

只不过,脱欧也不是那么好脱的。虽然欧盟带来的好处确实是江河日下,但也只是比以前减少而已,论绝对值依然是比较丰厚的,远没到四大皆空的地步。所以,虽然英国人一怒之下,不想再背欧盟的那些锅,但当真要跟欧盟做个了断时,他们又惊讶的发现,自己想甩包袱的话,就得把好多宝贝一起甩掉。这下英国人又不乐意了——他们既不想承受欧盟的负担,但又非要享受欧盟带来的好处。正是这种不科学和不符合逻辑的想法,造就了脱欧三年来,英国政坛的反复折腾和震荡。

其实,严格来说,英国之所以会有这种局面,完全是政府和政治家失职。像脱欧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本来就需要由专业的政治精英全程把控,民众最多就起个监督权而已。可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却把这样一件事关百年国运的军国大计付诸公投——等于是交给毫无政治经验,甚至连基本逻辑思维都没多少的普通民众来决定。最后闹出这样一个尴尬场面,坑了卡梅伦自己倒也罢了(公投结果出炉后,卡梅伦发现玩脱了,赶紧宣布辞职并退出政坛),连大英帝国,也因为他的乱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种级别的政治错误,英国政治家上一次犯,还得追溯到1939年代张伯伦与希特勒签订《慕尼黑协议》。

那么,问题就来了,卡梅伦虽然确实在脱欧一事上犯下了大错,但他本人应该也不傻。民众到底有几分政治能力,他作为英国首相应该一清二楚。既然明知道民众没有足够的政治能力,不足以决策重大国事,卡梅伦为什么还要把脱欧这样一件事关英国百年气运的头等大事,付诸公投呢?

这其实也是被逼的,现代英国的特殊政治和社会环境,严重束缚了政治精英,让他们为了一己政治私利,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不得不滥用公投这种形式。卡梅伦之前在苏格兰公投上就已经冒了次险,只不过侥幸过关。而后来,在脱欧问题上,本不赞同脱欧卡梅伦想故技重施,通过公投,堵住脱欧派的嘴。结果没想到这一次翻了车,把英国彻底带进了大坑。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英国政治精英明知公投有重大局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她加以滥用?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95章——英国之第10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持续收看云石君系列原创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