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代言“威海品质”

——全市质量工作会议侧记

◎本报记者 孙世超 王海潮

昨日,在全市质量工作会议上,3家企业2名个人荣获2015年度威海市市长质量奖。

威海市市长质量奖是全市质量管理最高奖,不仅是对获奖企业所得成绩的极大认可,也是对全市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种种举措的肯定。与会企业纷纷表示,要以此为动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供给水平,真正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以工匠精神为“威海品质”代言。

创新质量管理

赢得声誉赢得市场

“质量管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昨日举行的全市质量工作会议上,代表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接过沉甸甸的“2015年威海市市长质量奖”奖牌的副董事长孙海涛感慨地说。

领先性、创新性、高成长性,一直都是威海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的典型特点。其中,天润曲轴通过实施质量强企战略,质量管理驶入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轨道。“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提升问题。”孙海涛说,公司把创新企业质量管理方式作为重要任务,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和精益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方式。精细化的管理,赢得了全球顶级厂商的认可,加快了公司经营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强化质量管理,最终要落到质量安全上。此次获奖的成山集团有限公司对轮胎等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跟踪与控制,公司生产的每一条轮胎均有一个唯一代码,根据这一代码可以溯源出该轮胎的生产部门、操作者、机台和所用原材料。“为了严把产品质量,公司还建立了首席质量官制度。”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席质量官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一票否决。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全市以质兴企、以质强企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企业成长为行业的领军标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家企业和12名个人获得威海市市长质量奖。

往届获奖者现场取经

以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

当天,往届市长质量奖的获奖企业和个人以及部分行业领军企业、政府机关、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也来到了全市质量工作会现场,以期在会议上取得质量管理方面的“真经”。

“我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看看其他企业在质量管控上还有哪些经验亮点。”海马集团市场部经理李峰说,他非常认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质量提升。“近年来,海马集团每年都会投入近1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产品质量逐年提高,企业也因此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李峰说。

“对港华燃气来说,最有效的质量管控就是保证百姓用气安全。”威海港华燃气公司副总经理于永德说,“今天听了部分企业的经验交流,我受益匪浅,有很多亮点值得借鉴。”

会上,威海市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关于标准化的打造与实施,给与会企业提供了有效借鉴。“我们根据居民需求,建立了一套服务体系,共计223项标准,用标准规范服务,靠服务提升标准。”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180多家企业达成共识

自主品牌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在当天举行的全市品牌战略管理讲座上,全市180多家企业达成共识,那就是自主品牌的建设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经历了之前的快速发展,如今威海渔具产业急需转型。要想突出重围,需要通过品牌建设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占领更加高端的市场。”宝飞龙钓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告诉记者。

在王伟看来,品牌需要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为此,企业苦练内功,在研发核心技术、制定行业标准、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苦下功夫,使得产品的主要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越来越多的威海企业加入品牌建设行列。市质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市227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65个服务项目被认定为山东省服务名牌,名牌数位居全省前列。

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引导大中型企业设立品牌管理机构,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和规划,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引导条件成熟的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以及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省服务名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