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的哥伦布 王兴的新大陆

收购摩拜之后的第二天,美团CEO王兴有了新发现。“其实bicycle最准确的翻译既不是单车也不是自行车,而是两轮车。

活跃在饭否上的王兴,几乎每天都在探索未知的新世界。这样的好奇心和对创新的痴迷,已经深入到王兴和美团的基因中。以至于他回忆起对摩拜的初印象时说,2016年10月,第一次在上海体验摩拜时给了我‘哇’的感觉。摩拜改变了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印象。

或许,正是这样的意外之喜早已为美团收购摩拜埋下了伏笔。

靴子已经落地。2018年4月4日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宣布美团和摩拜签署全资收购协议,之后摩拜将继续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摩拜的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王晓峰将继续担任CEO,总裁依旧是胡玮炜,夏一平保持CTO。

具体交易结构是,摩拜35%的股权以相应价格置换成美团股权,剩余65%的股权以现金的形式被收购。相当于,摩拜以27亿美金(16亿美元的现金,加11亿美元的美团股票)出售给美团。

为什么是摩拜?很大程度上,摩拜独特的中国原生创新模式,击中了王兴的兴奋点。早在2016年10月,王兴就曾以个人身份参与了摩拜的C轮融资。在王兴看来,最难得的是摩拜是中国的有科技含量的原创,而且这个创新解决的不只是中国,而是人类的普遍需求,可以成功输出到别的国家和市场。

2017年3月,美国共享单车公司Lime Bike获得1200万美元的融资,这个黄绿色的单车不仅有内置GPS和无线通讯,还有远程上锁系统。

总管中国互联网市场,很难找到一家既是“中国原生创新企业“,又能够无缝输出海外的模型。即便是阿里和腾讯已经成长为5000亿美金市值的超级巨无霸,也都能在海外找到商业原型。可以说,摩拜是唯一的特例,它所开创的共享单车模式却是用技术解决了全人类的短途出行需求。

早在2016年4月摩拜面世的时候,关于共享单车是个伪命题,盈利模式不清晰等质疑声此消彼长。但是短短两年时间,摩拜用自身的技术、产品、运营等创新形态,站稳出行市场的刚需地位。

虽然也遭遇了成长的阵痛,但是并不影响这样一个高频高流量的业务对AT甚至对美团、滴滴的巨大价值。多数投资人选择投资摩拜的原因之一就是,摩拜是技术创新驱动型的企业。

而且,摩拜所创造的一个商业新生态,并非是单车这样一个单点经济,而是通过物联网构建一个生态圈,连接并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态天生就带有全球化的基因,按照公开的统计数据,摩拜已经进入全球200个城市。而摩拜的愿望就是,打造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平台。

事实上,坚持无边界扩展的美团也有相似的创新基因。虽然王兴做的很多业务都不是第一个,美团的每一条业务线几乎都能在海外找到原型。

在美国,虽然团购有Groupon,餐厅点评有Yelp,预订餐厅有Open table,外卖有Grub Hub,订酒店有Booking,旅行评价有TripAdvisor等等,但是,唯独没有一家像国内的美团点评一样,在商业模式、公司体量、甚至估值等方面足以称为巨头的综合本地生活平台。

而美团作为一个全平台的服务电商,可以说是“Yelp + OpenTable + GrubHub + Fandango + Tripadvisor + booking”的综合体。这样用一根线把所有本地生活服务串成线的巨无霸平台也属于全球首创。

而这个超级平台显现出来的价值,正是很多人追捧美团的原因。正如今日资本徐新所说,超级平台(1亿以上的用户,每年使用八次以上)很稀缺很值钱。

在几年前,互联网圈常见的说法是“中国版的Uber”“中国版的Twitter”。但是,如今更多则是美国版的摩拜、东南亚版的美团等等。中国原生企业正在以更高的姿态被模仿和被追赶。

在东南亚市场,GO-JEK这家在2015年1月上线的公司,分别在2015年4月和2016年4月推出外卖服务GO-FOOD和数字支付服务GO-PAY。如今的GO-JEK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物流、支付、送餐和其他预约服务。

当地人习惯介绍说,“GO-JEK是东南亚版的美团。”同样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连接器,GO-JEK的起点是出行,而美团则是外卖,但是殊途同归。

500多年前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多年后曾有人不屑的评价,不就是开着船一直往西走就行了。但是究其根源,哥伦布的价值不只是新大陆,更重要的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并开辟新的时代。

正如王兴所说,生活在沙漠里的人很难体会“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种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而摩拜,无疑给美团增加一股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