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稱孤的孫權為何執著‘市馬’?因為心懷問鼎中原的大志

《方輿紀要》廬州府記載: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孫權打合肥可以說是東漢末年一段有趣的記載,在其在位期間,攏共發生了四次北伐合肥,而且是次次親征。合肥是一座悍城,一塊巨石橫在孫吳進入華北平原的重要道上。只要攻下合肥,孫權就可以長驅直入,進入徐州地界,問鼎中原。所以,與其說孫權嚮往合肥,倒不如說,孫權的大志是在這座城池背後的天下。

東南稱孤的孫權為何執著‘市馬’?因為心懷問鼎中原的大志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荊州,孫劉因此結盟,組成聯軍抵抗曹軍。要知道,曹操率北方將士,原本就是人多勢眾,又新得荊州水軍,兵力起碼達到二十萬。面對如此生死關頭,孫權僅僅是給了周瑜、程普三萬水軍用來對抗曹操,爾後,卻自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

又建安二十一年,呂蒙曾向孫權獻計奪取荊州,孫權答應是答應了,但隨後又提出奪取徐州的想法,卻遭到呂蒙的反對。

呂蒙傳: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不得不說,孫權實在是鍾情徐州,但呂蒙說得沒錯:徐州地勢陸通,驍騎所騁。驍騎也就是騎兵,而騎兵正是孫權集團的軟肋。只要進入華北平原,地勢平坦,騎兵就是野戰上的利器。沒有騎兵支撐的孫權,哪怕是一時奪得徐州,這城池之間的聯繫也肯定斷了,只能孤城死守。所以呂蒙後面才接了一句:

即便是七八萬人守城,也沒什麼用。

東南稱孤的孫權為何執著‘市馬’?因為心懷問鼎中原的大志

畢竟呂蒙前面才跟孫權經歷過北伐合肥所帶來的噩夢,也就是張遼的成名戰:逍遙津之戰。

往事歷歷在目啊。

不過即便有了前兩次北伐合肥的失敗經歷,孫權依舊沒有打消奪取合肥、進圖中原的雄心大志,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孫權就開始有意地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要不然哪來第三、第四次的北伐合肥。

好比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襄、樊二城,孫權採取呂蒙的建議,陰奪荊州。可是奪荊州、殺關羽是明面上破壞聯盟,不奪荊州、不殺關羽,又擔心他一時起勢,危害江東。所以孫權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主動向曹操稱臣。後孫權奪得荊州,曹操上表朝廷封了孫權為驃騎將軍,正式承認孫權與漢庭之間的關係。這時候,孫權第一時間做的事情就是上貢及買馬。

孫權傳:十二月,遂定荊州。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曹公表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權遣校尉梁寓奉貢於漢,及令王惇市馬,又遣朱光等歸。

孫權與曹魏的美好關係持續了近三年的時間,這應該是孫權買馬最安穩最長久的一段時間。特別是在曹丕篡位代漢後,孫權更是積極向曹魏稱藩,南面稱孤(另一個原因是: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天下二主並存,加上孫權劉備有奪取荊州之仇,孫權向曹丕稱藩是為了避免面對二線開戰)。後來,劉備興兵伐吳,孫權又破劉備於夷陵,曹丕為此贈馬以表祝賀。

吳歷曰:權以使聘魏,具上破備獲印綬及首級、所得土地,並表將吏功勤宜加爵賞之意。文帝報使,致鼲子裘、明光鎧、騑馬,又以素書所作典論及詩賦與權。

騑馬,應該不等同於戰馬。根據《滕王閣序》的記載: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所以騑馬應該只是用於遊歷車輿所用。不過不要緊,經過三年的精心儲備,孫權應該是自信自己的騎兵部隊是具有相當實力的,要不然他不會在曹丕派遣辛毗、恆階前去正式建盟,徵任質子之時,公然拒絕。

東南稱孤的孫權為何執著‘市馬’?因為心懷問鼎中原的大志

為此,曹丕發兵三路攻打孫權,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

此次交戰,孫曹兩方的總體戰績是持平的:東線曹休因為得了天時,大破呂範;中線曹仁因為判斷失誤敗給朱恆;西線夏侯尚與諸葛瑾勝敗未分,又逢瘟疫,因此雙方罷兵。正好,孫權此時根本性問題復發,就是境地的山越騷亂,所以趁著雙方勢均,孫權再次向曹丕納貢,雙方言和,各自退兵。

但是,通過曹魏買馬這條路算是徹底斷了。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同年十一月,鄧芝訪吳,送來兩百匹馬。

吳歷曰:蜀致馬二百匹,錦千端,及方物。自是之後,聘使往來以為常。吳亦致方土所出,以答其厚意焉。

孫劉本就是唇齒相依。雙方先是孫權背盟,接著又是劉備伐吳,兩家為此損耗過大。所以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第一時間便派了鄧芝前往江東重建聯盟,這禮品之中包含了馬,顯然諸葛亮是知道孫權的痛處,對症下藥。但是蜀漢也就雲南產馬,供應本國軍事所需倒是可以,現在還要支應孫權,就是捉襟見肘了。

東南稱孤的孫權為何執著‘市馬’?因為心懷問鼎中原的大志

除此之外,還有交州士夑的上貢。

士夑傳:壹(士夑的弟弟)時貢馬凡數百匹。權輒為書,厚加寵賜,以答慰之。

這是士夑加盟孫權後一次斥巨資的上貢,單憑馬就有數百匹。只是士夑作為交州太守統御南境長達四十多年,已然是一副土皇帝的架勢,所以士氏一族在交州一地是負有威望的。後士夑一死,孫權分交州為廣、交二州,試圖分化士氏一族的影響力,未曾想倒是激起士夑兒子們的反抗。因呂岱與士壹的兒子士匡有師生之情,呂岱便通過士匡,誘殺士徽等人,以此拿下交州全境,從此這個交州馬就成了孫權的內部供應。

東南稱孤的孫權為何執著‘市馬’?因為心懷問鼎中原的大志

至此,有了蜀漢的禮品,有了產馬的交州,但是孫權覺得還是不夠,因此他將目光轉向了遼東公孫淵。這時候,自孫權稱帝后,天下三主並立。因此分封個燕王,孫權自知還是有這麼個資格的,更何況孫權的目的是在於馬。

孫權傳:嘉禾元年冬十月,魏遼東太守公孫淵遣校尉宿舒、閬中令孫綜稱藩於權,並獻貂馬。權大悅,加淵爵位。

二年三月,遣舒、綜還,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淵。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數百護送舒、綜,權終不聽。淵果斬彌等,送其首於魏,沒其兵資。

孫權‘執著’馬是過頭了,沒想到中了公孫淵的‘拋磚引玉’,不僅金銀財寶被公孫淵給吞了,就連護送的這些人都被殺了。氣得孫權要漂洋過海去討伐公孫淵。顯然是求馬不得,惱羞成怒。好在陸遜說了句話點醒了他。

陸遜傳:今乃遠惜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欲捐江東萬安之本業而不惜乎?乞息六師,以威大虜,早定中夏,垂耀將來。

確實,孫權不分輕重地愛馬已然本末倒置,棄江東基業於不顧。不說公孫淵是何等人物,遼東接壤曹魏,與江東卻隔著萬里汪洋,誰會捨近求遠?只要曹魏稍加壓力,其必然自縛投誠。與其遷怒公孫淵忘恩負義,倒不如休養生息,伺機北伐。

所以,孫權自知遼東買馬是無望了,只能是靠著交州的馬,雲南的馬來支撐自己的騎兵兵團。因此嘉禾二年,萬事具備的孫權再次發動北伐合肥,一路自率大軍直取合肥新城,一路由全琮率步騎五萬攻打六安。不幸的是,兩路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勝利。

緊接著,次年,諸葛亮發動第五次北伐,邀請孫權一同北伐。孫權答應了,並於同年五月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自率大眾圍合肥新城。

這次聲援,可算是下了血本,同時發動三路伐魏。孫權本以為曹叡這個年輕的魏帝不敢遠行,沒想到他的剛比曹操、曹丕有過之而無不及。原來是響應諸葛亮北伐,沒想到曹叡御駕東征,直指江東。嚇得孫權不戰自退,三線一下子退走了兩線,僅剩陸遜一線還在掙扎。

就這樣,遼東求馬不成,仗著南馬北征也不成,孫劉聯盟四線發兵還不成!這下,孫權徹底死心,奪取合肥,問鼎中原的雄心壯志就此煙消雲散,只能是好好守住眼下這份基業了。


資料出處:《三國志》、《吳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