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视剧《安家》,我们真的要在北上广深买房才幸福吗?

最近的电视剧《安家》实在太火了!可能是娘娘孙俪依旧精湛的演技,也可能是《安家》这部电视剧太真实,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看了电视剧《安家》,我们真的要在北上广深买房才幸福吗?


被房子“捆绑”的人生

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房子不仅是住所,更是家的象征。评价《安家》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拿“中介人的形象塑造”来作为标准。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之下,房子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存在,其对于买房人的意义以及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才是以“房”为核心的电视剧最应该关注的。


而《安家》恰恰通过老、中、青三代人,展现了房子在中国家庭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剧中,老严和妻子年过半百,在上海做了大半辈子的早餐店生意,攒下了一大笔钱准备给儿子买婚房结婚,同时为自己寻得了一个安稳的住所。


老严就像是中国父母的一个缩影,为了让孩子有所居,辛勤一生。房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一生奋斗的目标,如同“四世同堂”的传统家族图景一样,能够为这个心中的美好图景购置一个实在的“宅子”,就成为了许多老一辈人的追求。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对于家族图景的向往,当老严儿媳妇想要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名字的时候,老两口犹豫了。


这种犹豫不是来自于财产被分割的担忧,而是一个家族对于外来者的警惕,当得知儿媳妇怀了孩子的时候,这样一种警惕也就瞬间消失了。房产证加名字,在我们看来关于金钱的事情,在老一辈眼中或许更像是接纳与否的一种象征。


看了电视剧《安家》,我们真的要在北上广深买房才幸福吗?


相较于老严把房产看作是家族象征不同,对于人到中年的阚先生和阚太太来说,房子更像是婚姻的试金石。当阚太太得知房似锦小三买房子的时候,她第一反应是中介在帮着小三破坏家庭,转移财产。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而事实上当婚姻随着年龄走到中期,许多繁重的生活琐事,使得本就变得脆弱的情感联系,被物质所代偿。


对于照顾着二老和四个孩子的阚太太来说,房子像是给婚姻关系上的一把锁,当房子也被窃取的时候,暴露在风沙中的婚姻,真的是“风一吹就散了”。


看了电视剧《安家》,我们真的要在北上广深买房才幸福吗?


而对于年轻夫妇宫医生一家来说,房子是幻想中遥不可及的生活。宫医生和丈夫一个是博士医生,一个是博士工程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他们却被上海的高房价打垮了。


当宫医生坐在马桶上改论文的时候,一个宽敞明亮带着小书房的房子,仿佛是刚毕业时对于生活最美丽的想象。作为年轻人,我们曾经或多或少对于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的幻想,然而当真正走入社会,才发现梦想的地基是房子,而它昂贵的售价最终也让生活离自己远去。


看了电视剧《安家》,我们真的要在北上广深买房才幸福吗?

▲ 宫医生坐在马桶上改论文


《安家》通过中介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房子背后的众生相。在看这部剧之前,我们或许从来没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到:原来房子已经和许多中国人的人生轨迹,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无房不成“家”的传统观念


其实,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把房子看得如此的重要。


当代中国人为房所狂,也为房所困的背后,是无房不成“家”的传统思想与城市高房价的无奈。

和《安家》中的上海小姑娘朱闪闪一样,将房屋放在婚姻之前的“前置观念”,是许多年轻人和家长不愿意放弃的“金科玉律”。


这种看似忽视了爱情,只追求物质的观念,背后是无房不成“家”观念的一个缩影,毕竟在传统意义上:如果连房子都没有,新的家庭又从何谈起呢?


看了电视剧《安家》,我们真的要在北上广深买房才幸福吗?


这是当今中国,无数人为房疯狂的原因,但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为房疯狂的人们最终也只能为房所困。大都市的集聚效应,使得房价突破了许多人的购买能力,怀揣着家庭梦想的人们,最终只能望“房”兴叹。


许多网友感叹道:把故事背景设在上海的《安家》,其“安家”二字本身就充满了无奈与讽刺。与“家”紧紧捆绑的房子,成为了剧中人物欢乐或悲伤的来源。而在现实中,房子也同样困住了亲情、困住了婚姻、困住了爱情。


孙俪在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只是房屋中介,只负责卖房子,又给不了房子里的幸福。的确,面对那些被无房不成“家”的传统观念驱使,却又无力负担高房价的人们,房产中介们的确无能为力。

看了电视剧《安家》,我们真的要在北上广深买房才幸福吗?


但无能为力的又何止是他们,如果我们不能从观念中,将“家”与房解绑,那么房子便很难回归住所的本质,更不用提所谓的“居者有其屋”。

当下,有许多年轻人开始选择租房的生活方式,轻资产的背后是对于家庭有了更高的认知?还是只是迫于现实的无奈?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清楚,抛弃无房不成“家”观念,永远不是最终的目的,使“家”有处可安,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答案。

看了电视剧《安家》,我们真的要在北上广深买房才幸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