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研二战失败,今年25周了,是三战还是工作,两次考研都达线了超了十几分?

淡淡的云205292900


我16年毕业,毕业那会一直没考虑过考研,18年8月突然觉得学历比较重要了,所以决定考研,突击几个月,参加18年12月份考试,成功上岸。当然决定考研后得阻力也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是年龄问题,毕竟考研年龄也不小了,另一方面就是家庭方面,家人觉得年龄这么大了,该上班了,该成家了,所以也不太支持。但是最后坚持自己观点,没想到运气比较好,竟然考上了。我个人觉得考研这个事既然决定考研,就不要去纠结那些了,年龄不是你的绊脚石,静静复习才是王道。


记忆淡而未忘8019039


我大外甥毕业大连理工,考研时想跨专业考哈工大,第一年总分达标,数学分数不够,第二年数学分够了,专业分又差一点,第三年分数够了,面试被刷了下来,不肯接受调剂,第四年,因专业分过低又擦肩而过,终于放弃。

决定找工作时就更尴尬了,整整四年,既没硕士学历,又没工作经验,都不如大连理工应届生受欢迎,整整四个月,投了无数简历都杳无音信,弄得全家上下都压力山大。

直到去年十月份,大连有一场大型招聘会,我大外甥又向投了十几份简历,竟有四家单位同时录取了我大外甥,几经权衡,我大外甥既没选择合资单位也没选择外资单位,而是选择了一家民营企业,规模不大,待遇却极好。

因为这个企业有一个研发项目是由几位高校老师领导,但招聘技术骨干时,名校应届生不屑一顾,普通毕业生能力还不够,所以看到我大外甥的文凭几位高层一致决定用优厚的待遇把他留下。

短短三个月,我大外甥也真不负众望,已能独立研究项目,公司不仅让他提前转正,奖金加班费一分不少,还给了一室一厅的公寓,另外还在商讨让他在职硕博连读,正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想起逝去的时光也隐隐有些悔意,至少三战四战考研真的是有些破釜沉舟之意了,现在想来真是大可不必。

所以,考研二战失败,虽然曾经的心血付之东流,但我也赞成再一再二不再三,有些东西真的是七分努力,三分运气,即使我们再努力,如果运气不好也要学会放弃,而幸运说不定就在另外一条路上等着我们。




简心如玉


孩子考研二战失败,这种情况我身边就有一个。同事的孩子,去年考研败在英语上,无奈二战,专门报了个辅导班,静心备考,期待今年冲关成功,可惜的是,再次败下阵来,还是因为英语不过关。看来,英语真的成了孩子的硬伤。现在,冷静了一段时间,孩子打算考公务员。至于以后考不考研,等公务员考试结束,结果公布再做决定。

相对而言,你家孩子的情况好多了。两次初试成绩都过线,结果败在复试上。要不要三战,我觉得应该先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然后看自己能否攻克这一难关再做决定。

面试失败,要么是专业课有欠缺,要么英语表达能力差,要么是胆小、怯场、紧张、不自信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如果属于专业课和英语方面的问题,努努力或许可以过关。但如果天生胆小、怯场因而影响了正常发挥,我觉得想要改变不太容易。就像有的老师,课讲的很好,可是一上大型的公开课,或者到市里、省里参加优质课赛讲,就乱了阵脚和方寸,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一样,天性胆小所致,需要慢慢锻炼。

孩子今年已经25岁了,如果明年再战,已经26了,感觉年龄是有点大了。因此,在总结失败原因的基础上,如果合适考研就继续。如果不合适,还是先参加工作再说。现在,很多工作也得考试,也得面试,这说不定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如果工作不错,工作稳定住再考研也不迟。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静静助学


首先,我今年23岁,刚刚毕业,在考研考公就业方面,我并没有着急选择,在综合了多方面因素后,我选择了考公和考事业编。我觉得,您的孩子能够坚持了两年,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勇气,先说一下我的想法和理由,然后再说一下,我对您和您孩子的态度吧。理由如下:

1、我并不是什么名校毕业,普通二本,在学历面前我没有任何优势。那么,选择考公或考编的综合因素是,这两个考试,对于学历要求不高,一般来说本科就可以了,这样,在学历方面我并没有和竞争对手拉开太大的差距,尽管有的岗位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过大多数岗位的要求就是本科,甚至专科的学历也有许多岗位可供选择。

2、自身专业的问题。其实,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就业方面还是不错的,但是,当时选择专业得时候,我忽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牺牲了喜好的东西,而选择了该专业。这就造成了我即使专业知识学的不错,但时间久了,总感觉兴趣不大,没有工作的热情,这在我半年得实习中暴露无疑。甚至,在被一家不错的互联网公司录用的情况下。果断辞去了工作,而选择了备战考公。

3、个人性格的问题。对于考研我并没有完全放弃,我给自己得目标是毕业一年之内,要上岸事业编或者公务员,为此全力以赴,为什么说没有放弃考研呢,我觉得当今社会,终身学习是每个人不得不去做得一件事,那么考研无疑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一年之内,没有成功上岸,那我我就不得不考虑考研这方面了!

4、家庭方面。对于我的计划,我的家人是持支持的态度,并且经常与我沟通,为我提了很多的意见,在交流的基础上,我的计划稳步推进。而对于我是否考研。我的家人给我的意见是,既然选择了考事业编公务员,那么,考研先放下,或者,抽点空闲时间,把学习的状态先稳定住,全力备战考公考编。

总结一下,我在做出选择得时候,是综合了各个方面的,想必您孩子也是考虑了许久,综合了许多方面,才会做出他的选择。其次,两次考研成绩都不差,那么,说明,他的能力是不差的。那么,我想问题是否出在所选学校上呢,我觉得,可以适当的降低一下要求嘛!谢谢,写的有点跑题,还望包涵!不过,我的意见是支持他三战,别让人生留遗憾!


大米Fittinger


不请自来,说说我的经历,我是08年本科毕业,本科读的一所二本里的末流专业,高三复读两年,本科毕业时已经24周岁。我们专业的学生都调剂过去的,由于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所以大三时,我决定跨专业考研。但是,在大学期间疯狂地玩网络游戏,虽然说准备考研,但是没有全力以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可想而知,大四毕业那年考的很差。本科毕业那年,刚好家乡所在的四线小城市招大学生村官,在家人的建议和要求下考了村官,被录取,同时准备考研二战,由于复习时间比较短,考研二战再次失败。下定决心给自己最后一年机会,准备考研三战。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第三次复习时间比较长,也比较用功。2010年,三战考研过线,被中部一所211录取26岁去读研究生,29岁硕士毕业,去南方一所985高校读博士。毕业后到一所高校当老师。今年也有一些考生联系调剂,今年调剂的考生特别多,调剂难度比较大,西部B区的高校都爆满。明年考生只会更多,调剂的难度会更大。所以二战没有考上的话,建议慎重选择。


Miller38


这样吧!我也许你的孩子报考的大学太顶尖了,这样的情况下,估计十战还是没有希望的!这样的大学不仅仅是聪明脑袋就能够进,看看研究生最难考的五所学院吧!考进的概率太低了!我的孩子今年就是考了其中的一所,总分超过四百,因为在考研前两个月,胃溃疡住院而没有复习最拿手的文科——政治,考了55分,虽然总分超了十多分,单科政治没上学院线,进不了复试的!现在就职去,月薪八千,单位同意她边工作边继续考研的!还是先找单位吧!这样首先要养活自己的!我原来叫她回来复习一年,明年避开顶尖的大学,考上海交通大学,但是孩子说还是继续努力考那所大学的!


原野144341624


考研确实很看运气和你对考研信息的掌握。


鉴于题主的情况,两次都达线,而且超十几分,即使是超国家线的十几分,也是有调剂资格的。但是两次都是超过分数线十几分,一直没有上岸,确实有点可惜。


单说年龄的话,我也是25周岁才读的研,还有比我年龄更大的。对于题主来说,即使现在再去找工作,相当于从0开始(无应届生身份),优势不是特别大,除非有特别想做的工作;还有一条路就是边工作边备考,这样可以减缓全职备考的焦虑。


首先谈一下我对接着考研还是开始工作的看法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考研是为了将来有一份好工作,是一项长远投资。连续两次考研都失败,除了分析失败的原因外(下一部分述),也需要好好谋划一下未来。


这个时候孩子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想专心备战一年,则可以让孩子专心准备复习,没考上也许是还有更好的在等着他,没必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还有一点是孩子既想读研,又担心考不上,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让孩子找一份工作,边工作边复习,有了工作可以缓解备考过程中的压力,即使考不上还有工作,不至于太悲观。之前我也是一战没考上,之后就去工作了,后来发现学历没有优势,就又边工作边考的研。当然这也和工作性质又很大的关系。


如果继续备战考研,我们如何反思自己?

1.先谈一下过线如何增加考研复试的成功率

前车之鉴的例子有很多,比如400多分复试被刷,但是也存在分数不是特别高,积极准备复试或者调剂成功考上研的。所以当你努力争取时,机会就多了,运气自然也就会好起来。


记得贝鱼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当时是超国家线十几分,打算去调剂。当时还不清楚有预调剂这回事,以为等全国调剂系统开通之后,在录入调剂志愿就可以了,可是那年由于调剂火热,分数也不是特别占优,也就考研失败了。


相反的,我的一个好朋友,他在分数线出来后,知道自己的分数没竞争优势,就一直联系调剂,在他的第一志愿院校还没复试前,就已经参加了调剂院校的复试,最终通过了调剂院校的招生,成功上岸。


其实,在初试成绩出来后,国家线发布之前,一些学校会为缺额比较大的专业提前吸收生源,来满足这些专业招生的缺额,相比于全国调剂系统开通之后的大调剂,在调剂竞争激烈的时候预调剂系统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2.报考学校目标的设定

如果说两次考研都超过分数线十几分,由于不清楚是那条线,也不好有太多定论。如果是报考专业的专业线(一般学校的专业线会比相对应的国家线高),说明成绩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自己报考的学校相对于自己来说是竞争压力太大还是自己没有给自己多一条选择(比如调剂)。竞争压力大体现在报考学校的统招名额、专业课考试的难度以及门数。


倘若是比国家线高十几分,就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毕竟复习两年时间,成绩应该有一些提升。


3.学习方法是否得当

在反思学习方法的时候,可以考虑的因素有复习资料的排版方式、学习方法等因素。考研中每一门科目复习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如果不能很好的总结,学习起来会非常的吃力、效率低下。


好的资料,会把知识点科学地罗列起来,你会感觉越学越想学,反过来更有助于你的理解和学习总结,当然复习资料的话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需要去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学习方法的话要更注重联想和总结,面对浩瀚的知识点,如何将知识点总结、管理起来,是一门技术。平时可以学习一些学习方法、阅读技巧,将这些方法和技巧应用于考研复习的总结、知识管理中是非常有效的。


有时候还真是这样,考研的念头一动,说放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将来工作了,如果发展不好,没有去读也会成为一个遗憾,所以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吧。


感谢您的阅读,原创不易,期待您的评论和关注

answer-2020-No.003


贝鱼


个人建议你是先工作,然后再考研。如果一味的考研不工作,对学生对孩子的压力比较大。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当年考公务员就是全日制备考,公务员反倒没有考上,边工作边考公务员反倒一次性上岸。

这其中很大的程度取决于心态,因为对于考公务员来说时间是很重要的,答题的速度就决定你能不能考上。但是如果你没有工作,你一心想考上研究生,那么你就会在考场上特别的紧张。这样就不利于你考场上的发挥。

反倒如果你已经有一份工作,然后再别考研究生,心想大不了自己还回去工作,这样就会让你在考场上不会太过于紧张,因为你是知道即使考不上也还有一个退路。

而且对于你孩子来说,今年25岁。已经不小,现在工作正好,假如今年能够考上,那么当然好。三年后28岁毕业。

但是,如果考不上那意味着又要错过一年的时间。目前情况下,实体行业越来越难做,企业倒闭的比较多,考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很多人的追求。

我个人觉得学历再高其实不如工龄多一点,你如果特别想读研究生,你可以在工作以后再去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觉得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没有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高,

但是自从2016年改革以后,非全日制的含金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名牌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很多单位和企业是认可的。


体制公文写作大讲堂


作为一个工作一年后参加考研的过来人,很高兴帮你回答这个问题!

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无论你的孩子考不考研,要不要选择进行三战,时间都会不断地过去的!不会因为不考研而使孩子的年龄不变的!我是工作后考研的,我能体会到当你上研究生的时候,别的同学买车的买车,买房的买房,结婚的结婚,有的孩子都几岁了!要说没压力是不可能的!这种压力是无形的压力!所以,别说是三战了,你的孩子即使是二战也会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想上研究生那就三战吧,我今经常这样想,我都二战了我还怕三战吗!好多人认为我说的有点自私,不顾家庭负担,对自己不负责任,但是我想反驳的是考研并非找工作一样,可以随时找,考研的黄金时期就这么几年,你错过了可能永远就错过了!工作几年后或者成家立业后你考研的斗志基本被生活磨灭完了!到时候留下的只能是遗憾!难道你要孩子带着遗憾过一辈子吗?(可能我说的有点过了,请见谅!)

个人建议!

你的孩子两次考研均能过校线10几分,说明你的孩子并非不适合考研,我猜测你的孩子两次考的都是同一个学校!所以,我觉得考研能成功选择其实比用功更重要!就拿我一起考研的六个同学(均二战),其中只要是换了目标院校的均考上,没换目标院校的均失败(其中没换目标的每年录取人数大概10个以内!)

所以,你的孩子之所以两次上线均没被录取,不是能力问题,是选择问题!

解决方法:(如果选择三战的话)

①适当的降低一点目标,找一些比较好考的学校!②不降低目标但是可以选取录取比例大的学校!③走出名校误区,有的名校不一定适合我们考研,比如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等!(录取比例太小,风险太大!)总之,我对你的孩子三战持支持态度,考研黄金期就这么几年!不过,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归你的孩子,遵循他内心的想法吧!(如果他选择三战希望叔叔阿姨可以支持他,不要给他压力,每个考研人的梦想都应该被尊重!)加油,一定会成功的!以上是个人看法,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在下方评论!

喜欢小李的朋友不妨点赞关注转发支持一下吧!


小李子雷彘穼


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有点觉得诧异。

原因在于,孩子已经25了,作为考研的主要参与者,为何是父母来提问?他是自愿考研,还是出于父母压力而考研?

首先,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况,年龄不算最大问题,我就是25岁考上的研究生,还有比我更大的。

其次,以我多年来的观察,大多数考研二战三战依然失败的原因,一般是以下两种:

(1)没有充分分析一战考研失败的原因,二战的时候更没有做任何改变和应对策略。这种属于认知有问题,死读书的类型。

(2)分析了一战失败的原因,但二战的时候几乎没做什么改变,似乎也就一战失败时有了一些“反思”和“后悔”,但后续却没有开展任何行动去改变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这是最要命的。还有的是想过做出改变,但显然执行力不够强,所以效果依然不好。

我一战考研也是失败了,总分不到200,后来下定决心反思过去的问题,自己的优劣势,二战考研需要做哪些改变等等。

虽然也迷茫了一段时间,因为十分痛苦,毕竟还得再拼搏一年,成功与否也不能确定,未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时也是求医问药,问了一个学长之后,他的话提醒了我:

“你一定要分析下,一战失败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去找到他们,然后如果二战的话,就一定要把它们逐一解决,否则二战还有可能是炮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可以说,通过与前辈们的交流,开始反思和总结,制定新的考研策略。

考研复习地点,考研作息方式,复习备考策略等等,统统做了大范围变化。

最后效果非常好,总分考了364,最后录取到北京一所211院校。当年成绩如下图所示。

所以啊,如果想要考研,过去的成绩年龄都不重要,重要的要有反思。

当然,就像我开头说的,考研要看他自己的意愿,都这么大了,还要跑头条来提问,父母是不是对于子女教育方式有些问题呢?按理来说应该他自己来提问。

如果考研路上,总是被父母影响和干涉,也会影响复习稳定性和做出决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