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复读高三却愿意考研二战、三战?

小明的历史故事


我觉得我就是那很多人中的一个。我想大家的原因也都差不多吧。

那时候高考考的不好,能够选择的学校少之又少,家人劝过我复读,但那时候不知道从哪来的决心就是不想复读了。感觉高三很苦啊,虽然自己没有很努力但是也没有很放松,潜意识里认为高考就是很恐怖。


那时候的想法就是即使上个三本院校我也要上大学,毕竟一个班的几乎没有人要复读,我一个人的话简直太孤独了,更加没有勇气了。

那时候就想着不是还能考研么,到时候我考研再考到好学校不就行了。感觉那时候的自己很天真,心智真是很不成熟。

反观现在,大部分人宁愿二战三战也要考研,可能是都长大了成熟了,面对这个社会的竞争,想想自己的未来,哪怕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而且考研与高考也有很大的不同,录取分数线不会因为你是某个省的考生就会偏高或偏低。


总之,高考就像是一颗树,你只管可劲的向上生长,而考研则像一只小鸟,你要自己选择哪棵树适合你,然后在落脚。


一本正经的小宋


第一,高考在19岁左右,考研在23岁左右,四年大学会让一个孩子成熟很多。开始明白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名校荣耀,没有研究生高学历,不甘心做一份普通工作。


第二,高考时班上很多人都读大学去了,你复读就成了少数派,人在潜意识里是不愿意成为这样群体的一员的。考研不一样,大部分你都是孤军奋战,每年考不上的人比考上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即使你复读,每年的大军会让你成为多数。


第三,很多二本三本考名校都不止考一次,你身边肯定也流传着哪位学长学姐的传奇逆袭故事吧,每个人都想成为英雄,下一次会是你吗,值得一试。而且考过一次的人,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和考研的整个流程都熟悉了一遍,心理上会有更大的优势。


第四,不考研就只能去工作,很多家庭条件还不赖的朋友,考研有没有成为你不工作的一个借口呢?


第五,社会上考研机构的宣传,会刺激着你战火重燃的。考研对你关心最频繁的,除了父母,估计就是这些机构的从业人员了,出于现实或者工作的考虑,他们可能会鼓励你再战,这也很可能正中你的下怀。

希望这些对您有帮助。


考研Woo


这个问题其实认真回答起来我都能感受到那种自责、懊悔与无奈!

我今年大一,我就是那个不愿意复读还想着奋战考研的人。

其实在学校我还算得上很认真的一个学生,英语语文成绩还可以,但是我偏科,理科不好尤其物理烂到炸,尽管我已经很努力很努力。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上物理课我就跟被睡魔诅咒了一样,困到怀疑人生。

为了学好物理,我曾经一上物理课我就站着,后来怕影响同学,我就站在最后面,以至于有同学认为我被罚站;

我曾经看了一个暑假的黄冈物理教师的讲解视频,到了下学期开学和视频相似的车喇叭响我都还以为我到了视频中;

我曾经做了几本物理的龙门专题,虽然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基础知识我都没有弄懂……

直到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我的物理终于考了一次高分。

也因为多种原因,数学也学的不好,可是在后来拼命的刷题纠错,尤其纠错而自己不懂的时候,内心绞成一团,我真的很无力。幸好,高考前的一段时间,我的数学成绩上升了。

我几乎很少上语文课,英语课,但是成绩一直不错。

但是又怎样,一切在高考低得不行的分数下,一切的努力都显得苍白,一切的引以为傲都不复存在……

于是,复读还是去读,成了暑假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不,简直就是我暑假的哭点,一提眼泪就下。

最后,我还是去读了,为什么?

1.因为一想到复读,就心疼自己曾经的努力,对,就是不甘心;

2.因为一准备复读,就陷入了无限的后悔中,为什么当初不再努力一点?

3.但其实更多的,是不自信。我害怕我再努力一年,结果还是一样;我害怕我再奋斗一年,就算上了一本,还是去不了想去的专业;如果说去好一点的学校,连我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4.当初明明有实力上本一,却还是输给了自己,第二次,结果可能还一样。

5.现在正值青春期,我不想也不愿再去赌一年而与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们不在同一战线。

……

而考研,他的难度相对不那么大,不过在各式各样的大学中,自制力一定要有,可是经历了高考失败,我相信那时候对自己考研都是信心满满的;

而且考研,生活在重叠而没有续接,现在的青年人,更喜欢去过另一种生活,更何况,高中生活又是那样的紧张;

说起压力,考研相对也要轻一点;经历失败的高考,对考研态度会更认真,成功率也会大一些。
再者说,不是成功的人都必须是高学历,相信挺过失败挫折仍然在坚持努力不断学习上进的人,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都有可能闯出一番事业!


小太阳艾特独到见解


先介绍下我的情况,我高考并不理想考了一个三本院校(我并没有选择复读),后来我研究生考上了985院校(一战)。

对于高考:我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基本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都是从高三过来的,那一年对于想在高考这个舞台上拼一把的人过得都不轻松。于是乎在那样的年纪(没什么想法),不管结果是好或是不好,愿意主动去选择再苦一年的孩子并不多。再者考高再考一年也要面对许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是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的原因。

对于考研:首先国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观念,如果我还在学校我经济拮据了,想家人开口还好,可是工作了有点不好开口。大学毕业如果不继续读书那么出路就是工作(不管是创业还是上班)。创业的毕竟是少数人,暂时先不议论(个人认为创业和学校学历的关系也不大)。毕业之后如果找工作遇到麻烦,或者找的工作不如意。在这时你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换个方式谋生。当然这是考研会成了一项比较不错的选择。因此,出于工作或者对于未来的诸多考虑研究生二战三站,是一种无奈而又不得不做出来的决定。


我有酒你有故事


考研二战的人越来越多,从根子上来讲还是因为目前整体社会的大环境下对于研究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了,尤其像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更是突破了二百万直逼二百四十万人,可见研究生的热门程度。也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对于相关的研究生需求就更高了,但是总体而言,每一年研究生录取的人数其实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大家都想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来提高自身的实力,故而在自身要求和社会诉求两方面的促进之下,那些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同学选择进行二战。

其次,很多同学对要找的工作目标要求比较高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本科学历进入职场整体而言,在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各方面上仍旧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状态,这就使得很多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来提升自身寻找工作的资本,读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目前就业形势也比较严峻,选择继续读研究生也可以规避一些风险。

还有一些同学选择进行二战很有可能就是从专业角度的诉求来讲了,有的专业如果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这样的情况之下,二战继续努力来考取对于自己而言比较理想的学校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总的来讲,研究生学历是以后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根本上推动研究生报考热、二战热的原因。

希望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有相关的考研方面的问题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呆呆的研途问答


高考考研中国参加人数最多的两个考试。

1:高中的节奏紧张,氛围压抑,学生承受的压力比考研大很多,加之当时学生都比较年轻,都说高三就是噩梦,想尽快逃离他的折磨。想着之后再努力奋斗。



2:考研来说科目相对减少,大多数为数学、英语、专业课、政治,主要就为数学和专业和课的复习,高中理科则是语数外理化生,文科则是语数外政史地6门课,相比而言考研内容少复习起来相比容易。



3:高考竞争对手多全国每年900万考生,考研每年全国200多万,竞争的人数少很多,更容易成功。


机械星期8


首先,高考地域的划分和区域分数的不平衡。我来自山东的农村,当年高考的时候还真的复读了,因为490分的分数在2016年的山东只能上专科,我心有不甘,于是选择了复读,第二年我考了580分,可以说一年增加了90分,有很大的突破, 但是仍旧没有达到山东的一本线,2017年的山东一本线是598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所以如果我想上一本,就必须再复读一年,但是复读的压力让我望而却步,于是在大一的时候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考研来考取心目中的学校。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那么考研压力要小很多,一方面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便是考研,他们的精神头也不是很厉害,所以我大可放心,另一方面呢,是只要足够努力,很多名校都是考取的,而且难度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最终我实现了目标,进入了天津的一所向往已久的大学。

第二,大学时候选择考研或者二战三战,比高中的时候,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如果说高考是父母帮助孩子在选择道路的话,那么考研甚至二战三战就是学生自己在选择自己的路,越发成熟的心智,让选择去考研的学生,有了对未来生活和学习以及工作道路的笃定,所以更愿意为自己的未来道路负责,更愿意去拼搏。

第三,社会环境竞争的激烈化。很多工作岗位要求是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也迫使想得到这份工作的人,去为心目中的好工作而努力奋斗。

所以选择考研甚至二战三战是个人的主观选择,也是社会的形势使然,不过,不管是怎样,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大野泽的风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说:

第一,考研比高考的成功率高得多。

高中时,多数学生都是努力学习的,努力学习三年之后,多数学生的成绩基本稳定,想再用一年的时间提高成绩并不容易(当然也有通过复读让成绩提高很多的学生)。考研不同的是,对于多数人来说,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可以让成绩有很好的提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的高考只能选择文理科,很多学生都面临擅长生物不擅长物理、擅长历史不擅长政治等偏科现象,但却没得选择,不擅长也得硬着头皮考。而考研不同,考研只考四门,区别主要在于专业课,不喜欢这个专业可以跨考另一个专业,选择性较大。就算有人不喜欢数学,只要愿意,都可以通过跨考某些专业而避免考数学。

第二,考研学生比高考学生心理上更成熟。

高考时,多数学生的思想都还停留在被父母老师强迫学习的认知下,对大学、社会几乎没有认知。强迫去学习并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不情不愿的前提下,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复读。何况我们的父母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为了轻松的环境,当然想早点摆脱被压榨的环境。

而对考研的学生来说,多数选择的考研的学生都是自愿的,因为经过四年大学生活,再加上很多人有外出兼职的经历,视野开阔了,他们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考研就是他们做出的选择。而这些,恐怕少有高考的学生会考虑到。

仅个人观点。


白树叶


从来没考虑过高考复读,如果这次考研失败 可能会二战。

why?

说实话 上大学以前,学习就是按部就班,大家都在学 都是为了高考而努力,也没有别的念头,该学学呗,而且高考复读不一定就能考好啊,但是过程一定很艰辛。况且那个时候 还经常会被读书无用论这种言论 所影响吧…

然后再分析一下考研的动机,不外乎1.想投身科研2.本科学历不够3.想学感兴趣的专业4.父母期望5.不想直接工作还想呆在学校

大致应该就这些吧,除了4之外,其他的哪个不比高考前学习的动力足?

(๑• . •๑)

考研基本都是一本起步,目标朝向211.985吧?高考呢…能读一个一本一般都很满意了吧?

嗯…如果以准备高考复读那样的强度和心无旁骛程度,考研很稳诶
大学接触的多了,对现实社会了解更多,对自己更多思考之后,总归成长了一些,明白了学历的重要性…


iiilike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 高考其实可以算是集体考试,全班一起去考,如果没考好选择复读,会觉得自己是被孤立的,是没有能力的。而考研是独自一人的考试,而且考不上的人远远多于考的上的人,所以心理上能够保持平衡,愿意多试几次

2 考研的年龄一般为23岁及以上。考研期间,可以选择是全职备考还是在职备考。而高考复读只能是全职备考。因此,考研尤其是对在职备考的人而言,其实付出并不是特别大,可以承担失败的结果。

3 考研的人比高考的学生更认清了学历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的复杂性。所以面对目标,往往爆发出不同的意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