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胜地江陵,古城荆州,历史悠然。

有东连吴会,雄观重镇;西通巴蜀,傲视中原。

扼险长江,墙垣坚固,状若游龙森垛环。

六门阔,码头停船岸,要地当关。

沁园春-荆州颂

渚宫都郢名传,引多少、人文底蕴涵。

忆诸王称帝,登堂将相;群雄争霸,试马臣贤。

李杜行吟,东坡游赞,武圣关公忠义添。

新时代,看和谐发展,再谱新篇!

沁园春-荆州颂

注:荆州古城,即湖北省江陵县城,城墙高,墙垣起伏曲折,城垛状若游龙,气势雄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较完好的荆州古城墙,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魏、蜀、吴荆州之争,构成了三国历史发展的主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终三国之世,无论是三国鼎足局面的形成,还是魏、蜀、吴霸业的兴衰,无不跟荆州的得失相关;而其中兴衰成败的历程,也无不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荆州城,位于荆州市城区西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荆州为天下九州之一。西汉时,改九州为十三刺史部(州),荆州居其中。魏晋以降,荆州均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荆州才作为城名固定下来。荆州城又称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其后两千多年里,江陵作为地名,历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荆州城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今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后,这里就是楚国的官船码头。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还在此修筑了别宫,取名渚宫。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这里成为江陵县的治所。西汉初年,封临江王于此地。其后有东晋安帝、南齐和帝、梁元帝、后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荆南国等在此建都。楚、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于此地。荆州城的城郭,在战国末年形成。汉代已有城墙。蜀将关羽、吴太守朱然,东晋桓温、梁元帝、南平王高季兴等,都对荆州进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毁。南宋淳熙年间,重修城墙,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荆州城。元末,朱无璋称吴王时,派员依旧基重建荆州城。明末,张南忠率义军攻占荆州城,将城墙拆毁多半。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筑荆州城,并重新命名城门。相传古城原为三国蜀将关羽所筑之土城,南宋时建砖墙,现有城墙为明清遗址。但荆州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至城北5公里处的郢都,楚成王为毕揽长江胜景,在今荆州城之地营建了华丽的渚宫和官船码头。秦灭楚后,在此设江陵县,汉武帝时在此建荆州刺史部,后来名相李固、名将关羽、周瑜、陆逊、晋代的陶侃、谢灵运、鲍照、唐代的张九龄、韩愈、元稹和宋代的王安石等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官职。史书记载:荆州是“国之南门,上游重镇”,“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我国南方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水陆交通要地。唐代李白的著名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陵就是今日的荆州古城,历代许多文坛巨匠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沁园春-荆州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