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初期的感知與運動塑造大腦、連接神經

現代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滋長了人們的依賴與惰性,從而弱化甚至喪失了自身感知覺的本能。

越來越多的醫生不是根據觀察,而是必須通過複雜的實驗室測試和掃描設備確認他的診斷。我們進入到一個這樣的時代,即如果我們無法測量它,就認為它不存在。

毋庸置疑,對觀察和想法進行驗證的科技手段是構成文明和進步的一個重要部分,但,直覺才是點燃科學研究的火花。

這點,於生命之初的孩童,尤其寶貴。

受孕後幾天,在一個小小的海洋中,一個新生的“雜技演員”面對潮汐,開始了最初的生命體驗、感知和運動。隨著力量的壯大,自發的運動和反射反應逐步展開。直到出生,嬰兒通過不斷拓展自己的感知,發展自己肌肉的力量來對抗地心引力,達到肌肉張力、姿勢控制及與其他感官的配合。孩子們隨著身體發育的不同階段,來發展相應的感知及探索世界的能力。通過感知和運動獲得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手經驗。

在嬰兒階段,將獲得上千種的運動模式和運動的能力。所有微小動作的發展過程也是對大腦塑造的過程,不斷重複的運動加強了身體和大腦之間的連接,幫助神經系統形成繁複的神經網絡。大腦中低級和高級中樞的連接開始形成,孩子們獲得更多超越爬行動物、兩棲動物、低等哺乳動物的人類特有的高級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