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唐代詩人中,除了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外,還有一位詩佛賈島,

賈島除了稱號超過李杜外,後世人給他建造的墓地和紀念場所也超過了歷史上所有的詩人,

唐朝詩人巨星璀璨,賈島的詩不是最好,很多人把他列為三流詩人,

可後人們為什麼對他極為推崇呢?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1.

唐代詩人中,至今還流傳著一個溫暖的故事。

貧民賈島,騎驢吟詩,衝撞到了當時京城級別最高的領導韓愈的儀仗隊。

衛士們把賈島捉住,送到韓愈面前彙報情況。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此時是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天下所有的官員都懼怕的角色,位高權重,但他也還是一位詩人。

賈島彙報說:

昨晚去郊外拜訪朋友李凝,月光皎潔,夜深人靜,沿著山路找了很久才找到李凝的家,敲門聲驚動了樹上的小鳥,李凝卻沒有在家,於是就寫了一首詩留下。

可是,有一句詩是用“推”還是用“敲”,一直想不好,想著想著,驢就衝撞了您了。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韓愈一看這是一位痴迷的詩人,就問: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呀?

賈島就說了他寫的這首《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韓愈也是苦出身,仕途很辛苦,看到賈島如此用心寫詩,很受感動,於是,兩個人就蹲在路邊,研究是用“推”還是用“敲”。

韓愈對賈島說:“還是敲字好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沒有閂門,也不能魯莽推門,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靜中有動,豈不活潑?”

這個故事很暖心,從兩個方面適應了社會心理的需要,一方面是教導人們做事情要認真,拿不準的事情要反覆推敲;另一方面,社會也需要領導幹部們要像韓愈那樣,密切聯繫群眾,平易近人。

所以,推敲的故事源遠流長。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2.

韓愈愛才,他對於幹部的培養,都在他的著名的《師說》裡面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是千百年來很多仁人志士都引以為憾的事。

伯樂韓愈看這位千里馬還是一個和尚,因為是“僧敲月下門”嘛,於是就勸賈島還俗,繼續參加科舉考試,以便將來更多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

兩個人的友誼從此就開始了。

其實,賈島騎驢撞到了韓愈,背後可能還有故事。

因為,賈島撞到韓愈之前,賈島已經認識了孟郊。

孟郊和賈島的經歷性格愛好都差不多,所以,後世的蘇東坡總結出來“郊寒島瘦”四個字,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兩個人的人生和作品的風格。

孟郊曾經向韓愈引薦過另外一位詩人張籍,張籍成了韓愈的學生,追隨韓愈一生。

可孟郊為什麼沒有直接把賈島推薦給韓愈呢,而是讓他騎著驢撞到了韓愈呢?細思恐極。

帝都名利場,雞鳴無安居,這是詩人白居易對長安不容易生存的感嘆,此時的賈島已經是窮困潦倒: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都”、

“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燃”,

還有更比這讓人走投無路的情景嗎?!所以,他需要有一條捷徑。

估計也是劇情需要,文似看山不喜平,越是離奇,人們越是喜歡。

賈島和韓愈“推敲”的故事,不能想的更多了,想的再多一點,就顯的咱們不厚道了。

不管怎樣,賈島認識了韓愈。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3.

唐朝的時候,選拔幹部是科舉和門蔭並行,科舉是給普通平民子弟準備的上升途徑,門蔭則是官員子弟的直接入選。

官僚階層盤根錯節,早就形成了一個個的利益集團,寒門子弟即便是通過科舉考試,躋身官場,如果不被某一個集團接納,也是孤官,秋風起時,最容易倒黴。

人們經常說,寒門子弟還能逆襲嗎?根子都在這裡。

韓愈也是靠著科舉考試上來的官員,所以在周邊都是門蔭而來的官員中間,就顯得比別人更努力、更愛才,他的一篇《師說》,改變了很多人的人才觀,尊師重教,不能瞎鬧。

韓愈帶出了一幫學生,所以他也要帶賈島。

可惜,賈島的確不是應試型的人才,“累舉,不中第”,考了很多次,都沒有考上。

科舉也遠不是詩人心中想象的那樣光明、公正,賈島還俗又脫俗。

他寫了一首《早蟬》,抒發自己的苦悶心情:

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
也任一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
若問此心嗟嘆否,天人不可怨而尤。

仕途不順,怨天尤人有用嗎?繼續考吧。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4.

你滿心的熱愛生活,可生活真的不一定熱愛你。

長慶二年,賈島再次應舉,“同賈閬仙輩貶,謂之舉場十惡”,被取消了錄取資格。

仕途坎坷,心情苦悶,做《病蟬》詩:

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

露華凝在腹,塵點誤侵睛。

黃雀並鳶鳥,俱懷害爾情。

更悲傷的事情接踵而至,好友孟郊於元和九年突發急病而死。

至長慶四年,韓愈又病逝。

而此時的賈島卻依然是一介白衣。

直到賈島五十八歲那年,賈島才出任長江縣主簿,相當於縣監察局長。

開成五年(840年),賈島三年考滿,遷任普州司倉參軍,正八品,相當於現在的正科級。

會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賈島就染疾卒於任上,無兒無女。

總結賈島的一生,實在是窮困的一生、顛簸的一生,同時也是奮鬥的一生,在文學事業上,還是“推敲”的一生,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可就是這樣一個憋屈了一生的三流詩人,為什麼為後世推崇到如此高位呢?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5.

最早推崇賈島的人是唐末詩人李洞,他給賈島鑄銅像,加以膜拜。

《唐才子傳》記錄了這樣的事情:(李洞)”酷慕賈長江,遂銅寫島像,載之巾中。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錄島詩以贈之,叮嚀再四曰:“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

李洞也不是普通的佛教信徒,他是李唐諸王之孫,皇族後裔,在當時的詩壇很有影響力,《全唐詩》裡也收錄了他的詩,

另一個把賈島當成佛供起來的是南唐人孫晟,這個人的經歷與賈島有些像,但比賈島命好,早年做過道士,入仕後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中書侍郎,最後做到宰相。他嘗畫賈島像,置於屋壁,晨夕事之。把賈島的畫像掛在牆上,早晚燒香膜拜。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最能體現賈島死後得到推崇的是,到現在為止,一千一百多年過去了,還有賈島墓四處,一個是在北京房山區石樓鎮二站村,這是賈島出生地,有衣冠冢、祠堂、碑亭,明清兩朝都修葺過。第二個在四川安嶽縣城南郊安泉山,是賈島死葬地。第三個是在四川遂州蓬溪縣長江壩明月山,這裡是賈島工作過的地方。第四個在安徽當塗山,清朝人吳省欽寫到:當塗青山之北,有李白墓,南即賈島墓。

墓地不但多,規格也高,僅北京的賈島紀念館,佔地就有一百三十多畝。

僅墓地的數量和規格,超過了中國古今所有的作家、詩人。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6.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賈島仕途坎坷卻又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幾次出世入世,佛儒兩界朋友眾多,很多還都是像李凝那樣的官場失意的人。

大家最熟悉的《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採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失望趕走了希望,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的一波三折呢?

所以,在中唐時期,有很多中下層知識分子,都有與賈島相同的境遇,他的詩,表現了很多失意文人的窮困和苦悶。符合士子和下層文人的審美口味,所以,推崇賈島成為當時的一個時尚。

晚唐至五代,學習賈島的詩人不計其數,聞一多先生稱這一時代為“賈島時代”,從那以後,每一個時代的末期,都會有詩人效法賈島,包括宋朝末期的“四靈詩派”、明末的“竟陵詩派”、清末的“同光派”等等。

賈島的詩不是最好,為什麼後世對他推崇最高,超過了李白和杜甫?

7.

聞一多先生還對賈島熱產生的社會背景做過分析,他說:

初唐的華貴,盛唐的壯麗,以及最近十才子的秀媚,都已膩味了,而且容易起一種幻滅感。他們需要一點清涼,甚至一點酸澀來換換口味。

在多年的熱情與感傷中,他們的感情也疲乏了。現在他們要休息。他們所熟習的禪宗與老莊思想也這樣開導他們。

孟郊、白居易鼓勵他們再前進。眼看見前進也是枉然,不要說他們早已聲嘶力竭,況且有時在理論上就釋道二家的立場說,他們還覺得“退”才是正當辦法。

正在苦悶中,賈島來了,他們得救了,他們驚喜得像發現了一個新天地,真的,這整個人生的半面,猶如一日之中有夜,四時中有秋冬... ...這確乎是一個理想的休息場所。

讓感情與思想都睡去,只感官張著眼睛往有清涼色調的地涉獵去。

也許,這才是人的本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