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把农村农民的地集体承包下来,进行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这个办法可行性有多高?

南疆三农


这样做,是农村发展的大方向。是值得提倡的,从长远看是可行的。

但要达到这一步,需要具备必要的条件。

我们国家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这一改革举措,对于解决亿万人的温饱、解放和推动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弊端也显现出来,那就是它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从2012年开始,中央开始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工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体包括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当前,应重点抓好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家政策是支持的。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这样一些条件:诸如,资金;土地流转;注册等相关手续;管理经验;市场;等等。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已经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侵害农户利益、农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农村内部利益分配不平衡、农村弱势群体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应该进行积极探索的。

以上解答,请参考。



懂得36699


看看现在的华西村、南街村、大寨就知道了。而小岗村却是国家投资建设起来的。


静思80369614


集体时代,全村的地,路成网、树成行,土地块块是大方。宜机耕,易收粮,机井成排,道路宽畅。扬水站、排水渠全队夥个打麦场,人热闹,干劲狂。都为社会献力量!看今朝,农地荒,进城打工奔小康,小别墅、小洋房,费尽心血住不上。一家人,老少妻儿舍故乡,空巢老,孤儿郎,夫妻欲欢成念想。屋虽好,难圆房,夫妻两地肚牵肠。再看看,农村地,大路变窄走丝钢。大垅沟变水袋,随浇随放莫迟忘。常因出路打出手,又因先后骂了娘。因地界,留多留少难商量,这私心永远没尽蛇吞象。公与私来一对比,那家好来那家强。


芲穹展翅


这种方法不行的,主要是对广大老百姓没有好处,利益都叫村干部几个人分了。我们村现在就有一半土地类似于这种情况。我们村东地约有700亩好地,约有50亩荒地。当时村干部叫东地全部收走,第一年700亩1亩1000元全部给农民了,50亩荒地不算数不给钱,听说国家当时给了很多补贴。第二年就不行了,他们村干部一替一个种一年,老百姓去要钱,他们说我今年赔钱,你看我下一年就不种了。老百姓要回自己的地,也不好要,主要他们把以前的地块打乱了。现在老百姓有苦难言。


王明建


我认为还是单干好,连成大片种出的东西买卖不出去,你看今年河南大葱,一毛钱一后随便拨,还不够人工费,有的把地承包给他,他都种树了,我安微临泉里,况且我们七零后也打不动工了,很想一片自己土地种,在家养点鸡鸭,猪,带带孙子,也享一下天伦之乐


用户9829165362796


先能执行一户一地就不错了,我盼着有这么一天,我老家在江西农村,农村现在是每户有许多小块地,加起来也不少,看你做什么,主要不集中,现在要减少劳力,车子能进出运肥料,收产品,进农机是基本的。保质量,水池或水井灌溉系统是基本要的,否则靠天下雨往往靠不住,也就是水、电、路基本有保证,上了十亩地以上有通水电和路对每一家庭来说有许多可以做,不然只能丢荒谁也做不了,规模好还是小家庭做好也要看实际情况。以前的大集体还不是不行。


花都吴翼


这个办法好,但投资要大,规模要大。


古草秋心


或许是将来试。过去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其原因一是农业基础落后,二是城市工业发展落后。所以需要循环渐进稳步的发展,跳跃式的发展危害性极大,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需要同步平衡的发展。现代化与机械化中国的平原地区可以,大部分地区只能采取小型机械化,个别地区只能是人力。一个人承包百亩良田没有机械很难完成播种任务,现代化机械化是大投入低产的大规模发展模式,美国的粮食产量大,但亩产产量低,实际来说是解决了劳动力成本的问题,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中国的粮食亩产高土地利用率高,也跟国家建国以来一直重视程度有关。日本的农业发展模式与我们有些类似,所以机械化现代化与国情关联很大,盲目的不可取,现代化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得不偿失。具体问题具体实施吧。


手机用户60231205647


国太民安,农业的唯一出路就是农业合作化。工厂承包可裁人,农业也承包,就会有大量老百下岗,这些人的生活怎么办?考虑好了再说吧。


铁苋草


集体承包农民的土地,肯定行不通。在说国家没出台相关政策,农民的土地己经确权,任何人无权变动农民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