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楼上跳绳,楼下邻居无奈买来“震楼器”,宝妈:求放过

你是否有想要好好休息却被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吵得休息不得的时候呢?可以说在自己渴望休息时,屡屡出现邻居阻碍休息的因素总会十分让人气愤。而如果那时一个小孩子,与之沟通的成本将大大提高。这也是熊孩子总是恼人厌,最终老是导致他人以激烈手段对抗,表达不满的原因。

熊孩子楼上跳绳,楼下邻居无奈买来“震楼器”,宝妈:求放过

熊孩子楼上跳绳,楼下邻居沟通无果买来"震楼器"。

张大爷因拆迁搬到一个小区。小区里有很多老年人,张大爷和老伴儿生活得十分愉快。不料不久以后,楼上搬来了一户有孩子的人家。张大爷和老伴儿晚上需要休息,而楼上人家的孩子总会在晚上八九点时跳绳。张大爷只好上楼与宝妈沟通。可宝妈前脚答应的好好的,后脚孩子还是那样。几次沟通无果后,孩子父母也推诿起来。气不过的张大爷干脆买了个"震楼器"。只要有一点动静,震楼器就哔哔地响,吵闹楼上的邻居。几次过后,宝妈受不住了,亲自上门道歉"求放过"。

熊孩子楼上跳绳,楼下邻居无奈买来“震楼器”,宝妈:求放过

为什么邻居会用着这种对抗手段对付宝妈呢?

其实没有天生的熊孩子,作为大人,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去迁就孩子。正如邻居张老大爷一开始也希望用沟通解决问题。但是几次协商下,张大爷受熊孩子跳绳打扰作息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作为孩子的父母在这个事情里面对一个老大爷的诚恳请求推诿,对熊孩子的熊护短纵容。所以最终激化了彼此的矛盾。

熊孩子楼上跳绳,楼下邻居无奈买来“震楼器”,宝妈:求放过

熊孩子屡劝不改会给带来怎样的麻烦?

1、孩子被他人指责家庭教养

社会上对孩子教养指责最严厉的一句话莫过于"有娘生没娘教"。家长们应该也可以想象,若自己孩子面对这样的指责该有多么羞耻和不堪。而这一切的源头可能只是因为父母觉得自己孩子小,就纵容他们一些坏习惯。

2、他人以极端手段对抗

很少有人会乍然动怒,大多数人在遇到问题时,不会乍然就突然动手动脚。可是如果父母不诚实面对问题,家长包庇和袒护自己做错事的孩子,那么彼此可能会引发极端手段对抗,造成两败俱伤。

熊孩子楼上跳绳,楼下邻居无奈买来“震楼器”,宝妈:求放过

家长和孩子应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邻里之间互相迁就互相沟通协调,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1、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

每个人的出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背景不同,造就了彼此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家长更应该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做到彼此相互尊重,和谐生活。

熊孩子楼上跳绳,楼下邻居无奈买来“震楼器”,宝妈:求放过

2、以和平沟通解决问题

家长应教导孩子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家长也不要因为护短而推诿糊弄他人。首先,掩耳盗铃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不正视矛盾可能会激化矛盾。只有勇敢面对,互相协商,才能共建友好邻里关系。

3、及时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孩子在成长过程可能会暴露出各种各样坏习惯,家长应该对此予以纠正而非放任,否则到外面与人相处,或长大以后终将害人害己。所以小时候有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熊孩子楼上跳绳,楼下邻居无奈买来“震楼器”,宝妈:求放过

总的来说,像张大爷这种以激进极端的对抗手段解决邻里纠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但是熊孩子父母的推诿放任态度也应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和警醒。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应努力教导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友爱互助,体谅他人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