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北省考申論範文:人無信不立 國無信不興

從“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道明追求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則這一道理;到“不寶金玉,而忠信以之寶”,道明真正的寶貝應該是忠信。古往今來,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由此可見,誠信不僅是無價的黃金,還是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誠信乃立人之本。追求誠信,乃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對人守信,待人以誠,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從而促進交流和溝通。反之,言而無信,行而不誠,只會喪失人格,被人唾棄而遠之。韓非子曾說:小信誠則大信立。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承諾,遵守每一個約定便是誠信。因此,學會“取信他人”,不僅為自己贏得聲譽,還會為自己在社會上贏得立足之地。

誠信是企業之魂。誠信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準則。海爾集團一把大錘砸出了誠信的品牌,為自己贏得了消費者的好評和信譽,最後成功翻盤進入世界企業百強。而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正是因為企業忽略品質和誠信導致,最後這個國產乳業巨頭消失在公眾的視野當中,而這個事件甚至影響了整個國產乳製品行業。可見,企業只有重視誠信,才能在發展中做大做強。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要以誠信為本,這是亙古不變的法則,誠信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的靈魂。

誠信是為政之法誠信,是民生之本,和諧之策,發展之源。誠信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法寶。如果人民不信任統治者,國家政策根本立不住腳。從古至今,政府的發展與誠信密切相關,只有誠信為政,才能取信於民。古有商鞅立木為信,可見誠信對於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所有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都應該堅持誠信的信念,做好表率,信守承諾、誠信待人、言行一致,從根本上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才能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誠信不僅決定政府的人心向背,也關乎個人的道德品行和企業的經濟利益。誠信對於個人是一種美德,對於企業是一種責任,對於國家是一種力量。沒有誠信,人無以立身,企業無以發展,社會無以存續,因此,誠信之於人、企業和政府,猶如呼吸之於生命。只有人人都講誠信,人人都以誠信要求和約束自己,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