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閱讀習慣是如何被培養起來的?

夜幕下的哈里博特

大多數幼兒園並不是把美術活動簡單地當作一門純技能的活動來組織,而是注重通過觀察、觸摸、實踐來發展孩子的感知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兒童美術不是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一個讓他們“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問題。

為什麼要欣賞名畫

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提出:

我們的兒童教育成功與否,決定了能否形成一個文明的、富於想象的、有競爭力和富於創造性的社會。

這個目標又有賴於是否能夠向兒童提供有力的工具,使他們能夠理解這個世界,並能用他們自己的創造性方式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

如果沒有藝術來幫助孩子,促進他們的感知和想象,我們的兒童就極有可能帶著文化上的“殘疾”步入成人社會。我們絕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1.拓寬孩子的視野,激發更多創意和想象

(《對稱的島》亨德瓦塞爾)

英國著名兒童藝術讀物編著者路西?密克維特說得很好:“把藝術映入孩子眼中,能夠幫助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瞭解和他們共享這個世界的人們。”

兒童有著與生俱來的藝術直覺,他們對世界名畫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應,這種反應甚至超出成人的想象。讓孩子從小和藝術大師“對話”,在幼小的心靈中播撒美的種子,能很好地提高孩子對美的想象、理解和創造力,使他們在藝術修養上更上一個臺階。

很多名畫作品,尤其是19世紀後期印象派及其之後的作品,創意十足、想象豐富,當孩子接觸到這些作品後,他會驚喜地發現畫畫原來還可以這麼有趣,而這些有趣的事物跟我想象的那麼相似。

在女兒嘟嘟兩歲的時候,我偶爾會給她看一些超現實主義的作品,當然,並不是鄭重其事地告訴她:這是超現實主義畫家誰誰誰的作品,而是像看繪本一樣讀這些有趣的圖畫。比如我會問:這裡有什麼?它們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你喜歡這幅圖畫嗎,最喜歡什麼?

這些提問看起來就像聊天一樣對吧?一開始,我也沒感覺到這樣的聊天真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改變。但是有一天,2歲3個月的嘟嘟創作了人生中第一幅水墨畫,說實話,這讓我有點震驚,震驚的不只是她大膽從容的筆觸,更是她的作品,跟米羅的作品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

如今,當3歲的嘟嘟再次看到這幅畫時,她會興奮地說:“看,這是我畫的!”於是我請她給作品取個名字,她想了想後說:“圓圈圓圈圓圈。”

(《圓圈圓圈圓圈》嘟嘟 2歲3個月)

固有的認知限制了我們的想象,而孩子們的想象是無限的。

名畫對於孩子的啟發會在不經意間到來,我與大多數家長一樣並未想過一定要讓我的孩子成為藝術家,我只是希望她能夠看更多有趣的事物、更多美好的東西,擁有一個有趣而善良的靈魂。

2.有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

科學和經驗告訴我們,人的創新思維和藝術才能都聚集在右腦當中。當我們注重右腦的開發,並著力在動作輸出,形成大腦左右腦貫通、十區聯動的高效路徑時,藝術能力就得以形成,這樣才可能形成繪畫藝術的感受、鑑賞、表現能力。

孩子在6歲之前,對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腦為中心,也是右腦最活躍的階段,適當的良好的刺激可以讓右腦功能發揮價值更大,而顏色豐富、富有創意的名畫作品便是很好的刺激物。

3.能夠提高孩子的繪畫表現力

(《有猴子的熱帶森林》盧梭)

孩子繪畫表現力的提高取決於他們對繪畫的直接興趣、成就、願望以及積極的審美情感,名畫欣賞對於提高他們繪畫表現力中的造型、色彩、構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通過對名畫作品的欣賞,孩子能夠直接感知藝術大師們的線條造型、對色彩的運用和作畫方式等,而名畫作品中的某些藝術語言也在潛移默化地豐富著他們的藝術感覺,從這個角度而言,名畫欣賞對於提高孩子的繪畫表現力的意義是不可代替的。

4.提升孩子的審美感受力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從不懂欣賞也不愛看名畫,到喜歡看但缺少欣賞方法,再到喜歡欣賞並具有初步的審美理解能力。孩子這一情感激發過程依賴於他的審美感知能力,而審美感知能力的提高能進一步提高審美理解能力,從而激發孩子愉悅的審美情感。

孩子在欣賞過程中的六大收穫

藝術不似科學的邏輯,它是個“1+1>2”的領域,這個領域正是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習慣和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現能力,使他們的個性與人格得以健康發展的最佳場所。

(《都市》吳冠中)

孩子在藝術欣賞過程中的六大收穫:

六大收穫

1.學會從不同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

2.逐步提高視覺感受,理解與評述能力。

3.初步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

4.知道一些重要的美術家和美術作品。

5.瞭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

6.瞭解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係。

親子欣賞三要素

兒童美術教育專家提到,欣賞美術作品,有三個重要的方面:直覺、認知和想象。家長只需要放下所謂“不專業”的包袱,輕鬆無礙地面對眼前的作品,將看到、感受到的內容說出來。而對於孩子的五花八門的回答,我們主張給予鼓勵,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去“統一思想”。

1.放鬆心態,直覺感受

欣賞名畫也好,各類展覽也罷,最重要的是放下包袱,放鬆心態,教孩子用心去感受藝術的美好。

2.認知,引導孩子發現藝術中的生活

認知是對畫的內容的瞭解,如畫中有哪些東西、講的是一個什麼事情。

不僅書需要閱讀,畫也是需要閱讀的,從一幅畫中我們理解了什麼,探索到什麼,聯想到什麼,這就是畫帶給我們的認知。對於3-6歲的孩子,講解的重點應該是在畫中幫孩子找到他所熟悉的東西,讓孩子覺得那些藝術品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孩子對藝術品的興趣,讓孩子從小與藝術結緣。

3.腦洞大開,釋放想象力

在名畫欣賞中,家長不必以“對錯”的標準來評價孩子的認識與感受,而是鼓勵他圍繞所欣賞的作品盡情想象,儘可能地讓他在這個過程中生成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

(《花束》 馬蒂斯)

不替孩子做選擇,而是向孩子展現每個時代的人都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什麼,讓孩子思考為什麼其中有一些創造物會如此動人,並引導他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在欣賞的過程中,找一個角落坐下,凝視畫中美妙的細節,細細體味其色彩、形狀、光線和氣氛。我們相信,這個可以在其間任意漫遊、做夢、浮想聯翩的空間,是獻給童年的最好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