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懂不懂,每天堅持聽,英語聽力能有多大改善?

想回答這個問題,請先思考這三個問題:

有多少聽不懂?

堅持聽,是怎麼聽的?

你想要多久聽力提高?

好,現在假設一下,你被置身一個外星球環境,而你完全不懂外星語;你還堅持聽,注意,只是聽,沒別的。你覺得多久你的外星語聽力會提高?

答案是,不會。

因為剛剛那三個小問題。就是回答題主這個大問題的條件。

不管懂不懂,每天堅持聽,英語聽力能有多大改善?


已有的基礎,是你的起點

二語習得有一個“腳手架”理論,就是新知識要藉助舊知識的基礎建構起來。

20世紀的70年代,社會建構主義學家布魯納(Jerome Bruner)提出“腳手架”(Scaffolding)的概念,這個理論也是以維果斯基(Lev 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和模板,二者在本質相一致。

社會建構主義學派的理論都建立在這樣一個理論基礎之上:意義是在互動中建構起來的。

腳手架理論認為,當開始學習新的概念時,需要就有的知識和經驗的支持,無論是來自他人、書本還是自己舊有的基礎。逐漸地,在思考過程和獲得新技能、新知識的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獨立,因而這種支持也會逐漸減退。

這樣,新的知識、概念和能力就建立了。

學習知識、建立能力就好比建造房子,如果你學習的新知識完全超出舊有能力的搭建範圍,搭不上“腳手架”的房子是建不起來的。

聽力能力提高也是同樣道理,你要根據自己現有的水平著手練習提升。

最保守來看,聽一篇文章,如果有四分之一以上完全不懂,也就是不在你已有能力的範圍之內,你基本就不要聽了。即便猜,也很費力,反倒會打擊你的信心,影響學習效果。

不管懂不懂,每天堅持聽,英語聽力能有多大改善?


科學的策略,提升練習效果

簡單來說,就是你怎麼聽的。

如果是幹聽,別的什麼也不做,你會發現,專注力難以保持,大腦容易溜號,這其實根本無益於提升聽的能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學習方法叫“多感官學習”:

“多感官學習法”,主要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對聽覺、視覺、運動、語言、感覺等各個感官的刺激,同時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視、聽、味、嗅、觸覺,使多感官(眼、耳、口、鼻、肢體)受到信息的刺激,有助於用多感官的方式去吸收,去體驗,從而全方位地開發包括“體能、識別、感官、音樂、語言、人格和社交”在內的七大潛能。

單純地聽,只是聽覺一方面的刺激,大腦的利用率不高;但同時加上說或者寫,則口頭和書面會更多地調動大腦協調工作,所以同樣的時間投入,學習效果會大幅提高。

時間久了,大腦加工信息的能力會顯著提升,而聽力提升的本質,其實是在於大腦反應得更快了。

所以,除非你非常熟悉話題,或者就是為了打發時間,要想真的提高,你應該把聽和說或者寫結合起來。

比如邊聽邊說,或者邊聽邊寫,這樣輸入+輸出,多方面刺激大腦,練習才有效果。

不管懂不懂,每天堅持聽,英語聽力能有多大改善?


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恆

鄧亞萍,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1997年退役進入清華大學,2001年拿下學士學位,2002年獲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2008年拿下英國劍橋大學土地經濟學博士學位。

而這一切的成就,是從26個字母起步的。

“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於天書,我只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著、記著,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

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

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5點準時起床,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整理講義,溫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

為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會話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顧語音室,還買來多功能復讀機,一邊聽磁帶,一邊跟著讀。同學們跟她開玩笑:

“亞萍,你成天讀個不停,當心嘴唇磨出繭子呀!”

“但我相信:沒有超人的付出,就不會有超人的成績。這也是我多年闖蕩賽場的切身體驗。”

最後,鄧亞萍終於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不管懂不懂,每天堅持聽,英語聽力能有多大改善?

當我們問,“會提高嗎?” “會有效嗎?”

其實隱含的希望是,越快越好。

這會導致一種急功近利的學習態度。如果聽了一段時間,沒感覺有進步,就會輕易放棄。

找藉口總比努力簡單。所以,提問前先問自己,能堅持多久,即便一時看不出效果?

聽力是最耗時耗力的能力,想要提升,務必要做打持久戰的準備。

方法科學得當,有足夠頻率和強度練習的話,也要個把月才有感覺。

而這個過程,沒什麼花哨的,就是聽說、聽寫,踏實地下功夫練就完了。

最後總結一下

想提升聽力,得根據現有水平選擇材料,用科學的方法,堅持練習。

至少要從有點基礎,能聽懂材料1/4開始,每天堅持聽說聽寫,踏實練習個把月,英語聽力一定會提高。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