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對聽眾而言,一個樂隊最容易被記住的總是主唱。

的確,主唱作為在表演中站在最前面的人,是一個樂隊的“門面”,通過人聲來與觀眾產生最直接的交流,往往吸引了最集中的關注。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Mick Jagge、Freddie Mercury

比如Mick Jagger之於The Rolling Stones,Freddie Mercury之於Queen。

但對樂隊來說,“靈魂人物”卻並不一定是主唱

何謂靈魂人物?即確定樂隊的音樂風格、路線,協調各職能的人。一般情況下是樂隊的發起人。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Jimmy Page、Tuomas Holopainen


著名的搖滾樂隊Led Zeppelin,其核心領導者就是吉他手Jimmy Page,基本上是他決定了整個樂隊的音樂方向。作為《滾石》雜誌史上最偉大吉他手的第三位,他擔任著樂隊大部分錄音和表演的音樂製作。

Nightwish的靈魂人物就是鍵盤手Tuomas Holopainen。他對音樂的強勢掌控,使得樂隊經歷了一次主唱的更換,卻依然保持著不俗的音樂質量。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比較近的例子,飛兒樂隊,一開始其靈魂人物應該是鍵盤手也是樂隊的組建者陳建寧,但前主唱Faye極具辨識度的嗓音和演繹方式已成為一代人的回憶,因此後期更換主唱的舉措引來了不少爭議。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成軍之前,一個樂隊從無到有,最重要的就是劃定音樂目標、統領音樂製作的“靈魂人物”。因為有了“靈魂”,樂隊才不是“若干位樂手”,而是奔向一個確定前景的整體。

這應當是我們去理解一個樂隊時的共識。這種共識開始越來越多地滲透到了樂隊向綜藝的企劃中。

芒果TV上線的樂隊綜藝《我們的樂隊》就通過“樂隊發起人”ACE的設置,明確了樂隊靈魂人物的作用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節目不是一個個樂手上臺表演、隨機組隊,而是先推出15位ACE作為樂隊發起人,由他們按照自己的音樂理念來選擇樂隊成員,最終通過競爭、角逐,產生10支樂隊。

在這個過程中,樂手與ACE是一種“雙向選擇”——樂手認可ACE的風格路線後選擇提出加入,ACE認可樂手的執行能力選擇納入,這個過程就是一種音樂興趣上的溝通與交流,為之後一起玩音樂打下了基礎。

目前從第一期節目看來,ACE候選人的音樂風格路線還是很豐富的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說唱歌手王以太。他的風格應該還是會基於Hip-hop相關的一些曲風,究竟他會用樂隊的方式去呈現什麼樣的後續風格?

電音製作人Corsak胡夢周。之前已經有過一些流行的EDM作品,曾經與Alan Walker、龔琳娜等人合作。他的英文名Corsak是一種產自中國的狐狸,他的音樂風格有著融合主流EDM與一些國風元素的傾向。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比如青年鋼琴家葉子。擅長古典鋼琴的演奏,希望做一些古典融合流行的現代化嘗試。從他提到的2 Cellos等大致能明白,他想做的是一些古典跨界音樂。

比如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吉他手王立鑫。有著絕對音感的優勢和學院派的傲氣,或許能做出一些融合化的新探索。他身上帶著一種更為實驗化、探索化的氣質。

這些ACE看起來有些許年輕和稚嫩,或許在經驗上不及那些成團多年、表演經驗豐富的“老炮”,但他們勝在能讓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一代關注的音樂類型與豐富的可能性。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值得一提的是,在選手席中,我們還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比如在“好聲音”中演繹《盛夏光年》的陳冰、登上過“歌手”舞臺的張天。她們的表現同樣值得期待。

節目聚焦於一個樂隊從無到有再到走向市場,這個完整的過程

三位合夥人,王俊凱、謝霆鋒、蕭敬騰,頭銜分別是市場總監、運營總監和技術總監。這個頭銜也很有意思,他們不只是評審、不只是導師,更多地是以一種諮詢、服務的姿態,去幫助一個初創的樂隊從成立、音樂製作、觸達觀眾幾個層面,為他們提供意見、保駕護航。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說起來三位合夥人的選擇也很合適。王俊凱作為人氣新生代,有著這個時代與受眾溝通的市場經驗。謝霆鋒曾經是熱愛搖滾樂的流行歌手,如今管理公司、處理著複雜的人際關係,同時具備瞭解音樂和運營人事的能力。而蕭敬騰,作為創作人,作為唱將,作為搖滾樂隊主唱,他能夠從多個維度為樂隊的音樂提供必要的指導。

第一期看到的是《我們的樂隊》對新樂隊的關心

在學院裡、素人裡,埋藏著很多有才華的樂手,但他們苦於沒有一個大的平臺去和其他有想法的音樂人面對面溝通,去碰撞出合作的火花。節目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會——在“樂隊”裡一起玩音樂,是音樂人最直接的溝通方式。

同樣,我們周圍也存在著一批有音樂理想、音樂能力的優秀音樂人

,卻不知道如何接觸到觀眾的。節目提供了一種探討的可能性,通過綜藝的形式為他們找到聽眾。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在看節目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節目想要喚起更多人對樂隊的興趣,鼓勵更多新鮮的力量加入到樂隊中來,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一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一定是主唱嗎?


為什麼《我們的樂隊》要聚焦於樂隊的組成和選拔?

《我們的樂隊》作為音樂綜藝,關注不只是“樂隊”群體,更是音樂從創作到製作的一整個過程。

我們過往的“個人選拔”型綜藝,選出來的是臺前的歌手、表演者。他們要推出完整的音樂作品,依然要大幅度依賴樂手、製作人的把控,否則他們很難實現自己的音樂想法。更多時候,選拔出的個人常常苦等合適的製作資源而不得,最終如曇花一現。

而在《我們的樂隊》中,音樂的目標、隊員的選拔過程、碰撞靈感的過程都是透明的。對於一個對音樂素養要求相對較高的樂隊而言,通過內部彼此之間的切磋與協作,可以獨立自主地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這種對外部資源相對較低的依賴,也使得樂隊掌握了音樂上的主動權。

這種音樂上的主動權,是樂隊的底氣和未來。《我們的樂隊》讓樂隊從碎片組成整體,直接面對聽眾的審視,直接觸碰夢想與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