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正閔閔,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悉也,其曰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眺。)

自然運動規律正常運作客觀樸實,則人民生活會清澈明瞭井然有序。

自然運動規律正常運作被人為主觀隨意篡改支配,則人民生活會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有利事物的個性化屬性特徵和有害事物的個性化屬性特徵來自於同一共性運動規律的不同演繹變化發展方向。

已經產生展示出有利事物個性屬性特徵的同時,有害事物個性屬性特徵出現的可能性也依舊會隱含於共性運動規律的不斷演繹變化過程當中。

誰知道共性客觀存在運動規律會向哪個衍生屬性結果方向發展變化?共性客觀存在運動規律發展變化根本不知道理會所衍生個性化結果是否會對人類的生存有利。

對於人類而言有利事物屬性的反面就是有害事物屬性。喜歡和擅長運作反面有害於人類社會事物屬性運動規律操作的就是反人類的妖孽和侵略者。

人類所迷戀和追求喜歡的,無非就是日子的美好穩定和生命的長久健康。

所以成功人士制定客觀運動規律運作的操作執行方案不會割裂其中任何相關事物的內在固有本質屬性聯繫,培養磨合各種功能特長也不會隨意忽略排斥或掩飾規避事物固有的客觀存在本來特色,只要能夠完成衡量制造直線的本領功能屬性特長就不用在乎它是否外形不規則或像彎彎曲曲的繩索,設計創造個性化功能用途特長也不要主觀虛假的搞形式主義或脫離事物內在固有客觀存在共性本質屬性運動規律的存在。

這一章老子是在闡述事物屬性狀態運動變化的個性和共性辯證唯物主義關係。任何事物千變萬化個性衍生結果或功能屬性狀態的存在,不是“無常”,而是“有常”,這個“有常”就是客觀存在的共性。人們往往只關注事物運動變化個性化“無常”的結果既得利益,而忽略了產生製造這些個性化屬性結果的那個固有客觀存在唯一來源內在運動規律。這個事物內在固有客觀存在運動規律就是支配掌控這一切“無常個性屬性既得利益”的“有常固有共性屬性存在”,它才是世界一切事物的主宰者,統治者。人類的主觀能動意識形態只能適應它、藉助它、引導它、利用它、依靠它,而不可能主宰它、篡改它或者取代它!

“政、正”是運動規律正常自然運作的意思,而不是指行政職能管理,這個“政”字流傳有誤。“悶悶、閔閔”指平淡無奇,枯燥乏味,寂寞鬱悶的樣子。“屯屯、淳淳”指秩序井井有條,清晰明瞭的樣子。“察察”指主觀個性化能動意識的不斷把玩、操縱、掌控、杜撰、更改。“缺缺”就是指漏洞百出、殘破不堪的樣子。“福禍”就是指事物內在運動規律變化發展方向的陰陽。“依”是指依靠,來源於的意思。“伏”指始終共生共存結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共性屬性運動規律存在初始狀態。“極”就是運動變化方向,運動變化會產生的結果。“其”指事物內在固有客觀存在的自然運動規律發展變化。“正”指有利於人類生存發展的運動規律變化結果。“奇”指有害於人類生存發展的運動規律變化結果。“復”就是翻轉、回覆、相反方向的意思。“善”是指擅長、善於把握操作的本領能力。“妖”是指非正常人類、反人類事物屬性存在的意思。“迷、悉”指迷戀、喜歡、習慣於、熟悉於、痴迷的意思。“固”指永恆固有的穩定屬性狀態。“久”指生命活性存在的持續永久。“方”就是指對運動規律執行操作運用的方法、方案。“割”指割裂事物外在個性和內在共性的辯證聯繫。“廉、兼”指培養、兼容、磨合各種功能屬性形成良性功能結果。“劌、刺”是排除、拋棄、割除、發配排斥的意思。“直”指具有產生製造直線的功能用途屬性。“肆”是隨意、無規則、無固定形態的意思。“紲”指繩子的意思。“肆、紲”的共同特徵就是不規則,無定性。曲尺和墨斗都是木匠確認和畫直線的必備功能工具,但墨斗就是一團無固定方向的麻繩而已。“光”指人們按照客觀運動規律變化操作運用製造出來的衍生功能特色屬性。“耀、跳”指把個性化功能屬性存在從事物的共性屬性存在中分離出來,割裂它們的辯證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