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正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曰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自然运动规律正常运作客观朴实,则人民生活会清澈明了井然有序。

自然运动规律正常运作被人为主观随意篡改支配,则人民生活会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有利事物的个性化属性特征和有害事物的个性化属性特征来自于同一共性运动规律的不同演绎变化发展方向。

已经产生展示出有利事物个性属性特征的同时,有害事物个性属性特征出现的可能性也依旧会隐含于共性运动规律的不断演绎变化过程当中。

谁知道共性客观存在运动规律会向哪个衍生属性结果方向发展变化?共性客观存在运动规律发展变化根本不知道理会所衍生个性化结果是否会对人类的生存有利。

对于人类而言有利事物属性的反面就是有害事物属性。喜欢和擅长运作反面有害于人类社会事物属性运动规律操作的就是反人类的妖孽和侵略者。

人类所迷恋和追求喜欢的,无非就是日子的美好稳定和生命的长久健康。

所以成功人士制定客观运动规律运作的操作执行方案不会割裂其中任何相关事物的内在固有本质属性联系,培养磨合各种功能特长也不会随意忽略排斥或掩饰规避事物固有的客观存在本来特色,只要能够完成衡量制造直线的本领功能属性特长就不用在乎它是否外形不规则或像弯弯曲曲的绳索,设计创造个性化功能用途特长也不要主观虚假的搞形式主义或脱离事物内在固有客观存在共性本质属性运动规律的存在。

这一章老子是在阐述事物属性状态运动变化的个性和共性辩证唯物主义关系。任何事物千变万化个性衍生结果或功能属性状态的存在,不是“无常”,而是“有常”,这个“有常”就是客观存在的共性。人们往往只关注事物运动变化个性化“无常”的结果既得利益,而忽略了产生制造这些个性化属性结果的那个固有客观存在唯一来源内在运动规律。这个事物内在固有客观存在运动规律就是支配掌控这一切“无常个性属性既得利益”的“有常固有共性属性存在”,它才是世界一切事物的主宰者,统治者。人类的主观能动意识形态只能适应它、借助它、引导它、利用它、依靠它,而不可能主宰它、篡改它或者取代它!

“政、正”是运动规律正常自然运作的意思,而不是指行政职能管理,这个“政”字流传有误。“闷闷、闵闵”指平淡无奇,枯燥乏味,寂寞郁闷的样子。“屯屯、淳淳”指秩序井井有条,清晰明了的样子。“察察”指主观个性化能动意识的不断把玩、操纵、掌控、杜撰、更改。“缺缺”就是指漏洞百出、残破不堪的样子。“福祸”就是指事物内在运动规律变化发展方向的阴阳。“依”是指依靠,来源于的意思。“伏”指始终共生共存结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共性属性运动规律存在初始状态。“极”就是运动变化方向,运动变化会产生的结果。“其”指事物内在固有客观存在的自然运动规律发展变化。“正”指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运动规律变化结果。“奇”指有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运动规律变化结果。“复”就是翻转、回复、相反方向的意思。“善”是指擅长、善于把握操作的本领能力。“妖”是指非正常人类、反人类事物属性存在的意思。“迷、悉”指迷恋、喜欢、习惯于、熟悉于、痴迷的意思。“固”指永恒固有的稳定属性状态。“久”指生命活性存在的持续永久。“方”就是指对运动规律执行操作运用的方法、方案。“割”指割裂事物外在个性和内在共性的辩证联系。“廉、兼”指培养、兼容、磨合各种功能属性形成良性功能结果。“刿、刺”是排除、抛弃、割除、发配排斥的意思。“直”指具有产生制造直线的功能用途属性。“肆”是随意、无规则、无固定形态的意思。“绁”指绳子的意思。“肆、绁”的共同特征就是不规则,无定性。曲尺和墨斗都是木匠确认和画直线的必备功能工具,但墨斗就是一团无固定方向的麻绳而已。“光”指人们按照客观运动规律变化操作运用制造出来的衍生功能特色属性。“耀、跳”指把个性化功能属性存在从事物的共性属性存在中分离出来,割裂它们的辩证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