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有唐一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289年,在歷代王朝中算是國祚比較長的了,其中賢臣良將輩了,而做為百官之首的宰相里也是英傑輩出,比如有“房謀杜斷”之稱的房玄齡、杜如晦和姚崇、宋璟等等,但是要說哪個宰相對唐朝的影響最大,那還得說是號稱“口蜜腹劍”的弄獐宰相李林甫。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李林甫

李林甫小字哥奴,出身大唐皇族,是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因為出身的緣故李林甫不用刻苦讀書也能入仕,結果在慶賀小舅子姜度生兒子的賀信上將“弄璋之喜”寫成了“弄獐之喜”,因而被世人嘲笑為“弄獐宰相”。

《舊唐書•李林甫傳》: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誕子,林甫手書慶之曰:“聞有弄獐之慶。”客視之掩口。

雖然李林甫不學無術,但是他為人很聰明,非常善於揣摩人心,他也憑著這身本事慢慢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在開元二十三年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三品,正式邁入大唐的宰相行列,當時與李林甫同時升任宰相的還有張九齡和裴耀卿二人,但是李林甫一點也沒有二人謙遜的神情,完全是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與受寵若驚的張、裴二人相比,李林甫霸氣外漏,三人並稱為“一雕雙兔”,後來李林甫果然排擠走了二人自己大權獨攬。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李林甫


《新唐書•李林甫傳》:初,三宰相就位,二人磬折趨,而林甫在中,軒驁無少讓,喜津津出眉宇間。觀者竊言:“一雕挾兩兔。”

而且李林甫也看出來李隆基不好多年皇帝,已經有些怠政了,於是總是千方百計的討好李隆基享樂,這樣朝廷的軍政大事自然由他掌握了(後世的魏忠賢指不定學的就是他),當皇帝與太子李瑛等人發生矛盾時欲廢黜太子時,宰相張九齡等人極力勸阻,但是李林甫卻像當年李義府勸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時一樣所說:“此乃天子家事,何必與外人商議?”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李林甫

《舊唐書•李林甫傳》:二十三年,以黃門侍郎平章事裴耀卿為侍中,中書侍郎平章事張九齡為中書令,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加銀青光祿大夫。尋歷戶、兵二尚書,知政事如故。尋又以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皆以母失愛而有怨言,駙馬都尉楊洄白惠妃。玄宗怒,謀於宰臣,將罪之。九齡曰:“陛下三個成人兒不可得。太子國本,長在宮中,受陛下義方,人未見過,陛下奈何以喜怒間忍欲廢之?臣不敢奉詔。”玄宗不悅。林甫惘然而退,初無言,既而謂中貴人曰:“家事何須謀及於人。”

後來李林甫還想謀害太子李亨,所幸李亨為人謹慎,再加上高力士等人照拂,李亨這才沒有被李林甫陷害成功。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之一的李適之,在當丞相之後與李林甫有權力上的紛爭,但因為李適之的性格比較粗獷,因而經常中李林甫的圈套。

有一次李林甫悄悄對李適之說道:“聽說華山山脈有大量金礦,開採地話可以大大增加國庫收入,現在大家還不太知道這件事情,如果上報給天子應該是大功一件。”

李適之便在一日上朝時,將華山有金礦一事奏知唐玄宗,於是玄宗又詢問李林甫。

李林甫卻說道:“這件事臣早就知道了,但是華山乃是陛下的本命山,乃王氣所在,不宜開鑿,於是臣便沒有向陛下提及。”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李適之

於是唐玄宗認為李適之慮事不周,惱怒的對他道:“你以後奏事時,要先與李林甫商議,不要自行主張。”

從此李適之逐漸被皇帝疏遠,寫下“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的詩句聊以自娛,後來被貶為宜春太守,天寶六年聽聞好友韋堅被殺在驚懼中服毒自殺。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一》:李適之性疏率,李林甫嘗謂適之曰:“華山有金礦,採之可以富國,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適之因奏事言之。上以問林甫,對曰:“臣久知之,但華山陛下本命,王氣所在,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為愛己,薄適之慮事不熟,謂曰:“自今奏事,宜先與林甫議之,無得輕脫。”適之由是束手矣。

唐朝初年,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行伍,開元年間的張嘉貞、王晙、張說等文臣以都邊將入相,一時傳為佳話,但是李林甫擔心邊將入相的人數多了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威,於是向皇帝上奏摺道:“文臣為將,怯於戰陣,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驍勇善戰,而寒族在朝中沒有黨援。”

因為當時朝廷中確實有人結黨營私的情況,所以唐玄宗採納了李林甫的建議,朝廷開始重用蕃將,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數民族將領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也讓安祿山得以長期控制河北,為日後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哥舒翰

《舊唐書•李林甫傳》:十載,林甫兼領安西大都護、朔方節度,俄兼單于副大都護。十一載,以朔方副使李獻忠叛,讓節度,舉安思順自代。開元中,張嘉貞、王晙、張說、蕭嵩、杜暹皆以節度使入知政事,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將入相之源,嘗奏曰:“文士為將,怯當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戰有勇,寒族即無黨援。”帝以為然,乃用思順代林甫領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專任大將,林甫利其不識文字,無入相由,然而祿山竟為亂階,由專得大將之任故也。

天寶六年,唐玄宗詔告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藝,便可到長安備選,後來的“詩聖“杜甫同志也參加了這場考試,李林甫擔心會有士子在對策時指斥自己的奸惡行為,於是將所有士子都不錄取,而且李林甫還向玄宗道賀,稱民間再沒有遺留的人才,搞了一場史稱“野無遺賢”的鬧劇,杜甫同志的一生不順利也就此拉開序幕,所以小杜同志對李林甫是咬牙切齒的深仇大恨。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杜甫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一》:上欲廣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藝以上皆詣京師。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對策斥言其奸惡,建言:“舉人多卑賤愚聵,恐有俚言汙濁聖聽。”乃令郡縣長官精加試練,灼然超絕者,具名送省,委尚書覆試,御史中丞監之,取名實相副者聞奏。既而至者皆試以詩、賦、論,遂無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賀野無遺賢。

不過安祿山當時對李林甫是非常害怕的,因為李林甫總是能猜透他的心思,所以安祿山連皇帝太子都不害怕,但是偏偏畏懼十郎李林甫,直到李林甫死後,他才敢起兵造反。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李隆基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西逃成都,閒暇時與給事中裴士淹談論宰相,提到當時被肅宗委以平叛重任的房琯,李隆基說道:“房琯能力不足,平定不了叛亂,如果姚崇尚在,叛亂早就平定了;宋璟則是沽名賣直之人。”

弄獐宰相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亂”的責任人之一

安史之亂

然後又對所有宰相一一點評,當提到李林甫時,李隆基道:“李林甫妒賢嫉能,無人能比。”

裴士淹趁機道:“陛下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讓他當這麼久的宰相?”玄宗默然不語。

《舊唐書•李林甫傳》:帝之幸蜀也,給事中裴士淹以辯學得幸。時肅宗在鳳翔,每命宰相,輒啟聞。及房琯為將,帝曰:“此非破賊才也。若姚元崇在,賊不足滅。”至宋璟,曰:“彼賣直以取名耳。”因歷評十餘人,皆當。至林甫,曰:“是子妒賢疾能,舉無比者。”士淹因曰:“陛下誠知之,何任之久邪?”帝默不應。

其實有時候皇帝也明白哪些人品德好哪些人品德不好,但是人家雖然品德差了點,但是又不影響皇帝什麼,嘴巴又甜說話又好聽,辦事能力也強,所以哪怕是人品差一點,皇帝也能接受。

所謂“君子如水,小人如油”,可是總喝水沒有油水,日子過得沒有滋味,所以不論什麼樣的君王,身邊多少總一些奸臣,比如秦始皇身邊的趙高、康熙身邊的明珠、乾隆身邊的各珅等等,其實不是奸臣當政,而是皇帝的私慾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