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權力、情慾...看穿這些慾望的本質,你就認清了自己

文 / 王世民

深圳爾雅總裁 | YouCore創始人

著有《思維力》《學習力》《個體賦能》



為什麼你會瘋狂地買買買呢?

為什麼你會執著地追求升職或升官呢?

為什麼在有些場合你會拼命地表現自己呢?

金錢、權力、情慾...看穿這些慾望的本質,你就認清了自己

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就是你的一個個慾望。

① 買買買的背後是你的獲得欲

懵懵懂懂的小孩就已經本能地不願意將自己的東西給別人,而且還會從其他小朋友手裡搶玩具。

不僅現代人如此,古代人也早就如此,先秦時期的荀子在《荀子·榮辱》中就有寫“人之情,食慾有芻豢,衣欲有文繡,行欲有典馬,又欲夫餘財蓄積之富也。”


② 追求升職或升官的背後是你的權力慾

權力慾是人作為一種社會型生物的本能慾望,人人都希望權力在別人之上,而別人都在他的下面,歸他領導,屬他節制,自己擁有天下的一切。

《荀子·王霸》篇有寫“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為聖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③ 拼命表現自己的背後是你的表現欲

不僅普通人,絕大多數被我們所熟知的名人、聖人無不是在被表現欲驅動著。

正如荀子在《荀子·王霸》篇中所寫“名聲如日月,功績如天地,天下之人應之如景向,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

慾望是人行為背後最主要的動力。人的一生,很大程度上就是慾望的驅使、抑制和平衡的一生。


因此,只有很好地認識慾望的本質,你才能看清各種價值觀扭曲下的真實人性,也才能看清各種華麗辭藻後的真實自我。

比如,你自認為多情風流的背後,很可能只是因為你對情慾的自我控制力比較弱而已。

莫言的《紅高粱》中,“我爺爺”餘佔鰲奮力與侵略者拼殺, 與其說是民族意識的覺醒還不如說是他生存欲的爆發。


他搶走“我奶奶”、殺死少掌櫃的種種土匪行徑也絕不是出於階級意識的覺悟, 只是情慾燃燒的結果而已。

因此,瞭解了人和自己都有哪些慾望後,你就能看透紛繁複雜的表象、理論、主義之後的真實人性和真正的自己。


慾望的根源

人的慾望很多,但大致可以歸為三大根源:生理根源、精神根源、社會根源。

▼ 1、生理根源的慾望

生理根源下的慾望來源於我們身上動物性的部分,主要有食慾、性慾(情慾)、生命欲(生存欲)。

食慾和情慾很好理解,這是人的兩大剛需,這也是餐飲店和另一個千年行業全球盛行的根本原因。

生命欲是一個人維持生命存在,活著的慾望。

作家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很好地給我們闡釋了這個生命欲。

這本書講述了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這些大時代背景下,主人公福貴的苦難一生。

福貴年輕時是個紈絝子弟, 吃喝嫖賭, 不務正業。


在輸光了家產、活活氣死父親後, 歷史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一貧如洗的福貴被劃成佃農而安然無恙。


而在賭場上贏得了他全部財產的龍二,則在土改中被劃為惡霸地主做了福貴的“替死鬼”。


正當福貴決定好好做人時, 命運卻又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面孔。


先是兒子有慶給縣長夫人獻血被抽血過多而死, 女兒鳳霞又因難產致死, 妻子家珍積勞成疾最終也撒手而去, 女婿二喜意外被水泥板夾死, 小外孫苦根在長期捱餓後暴食黃豆而死。


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餘華在《活著》中,沒有對這些事情做任何價值觀的隱射,他表達給我們的主題就是“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 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 2、精神根源的慾望

不同於生理根源的慾望來自於肉體的欲求,精神根源下的慾望來自於人心理傾向的欲求,主要有美的慾望、暴力欲、求知慾和超越欲。

美的慾望是人的基本精神慾望之一。一個裝修精緻芳香怡人的房間和一間亂糟糟臭烘烘的房間讓你選,你更願意住哪一間呢?

暴力欲也是人的基本精神慾望之一。小孩子不用任何人教,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會打人,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如此(作為一兒一女的父親,我充分體驗了這個暴力欲的效果)。

求知慾是一個人追求知識的內在慾望。知道了這個慾望是不是發現自己其實先天就是很好奇的,只不過這種好奇的求知慾後天因為各種原因被泯滅了而已。

超越欲是一個人不斷超越自我現狀的慾望。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未來比現在更好,是我們天然就有的慾望,會驅動我們不斷超越自我。


▼ 3、社會根源的慾望

生理根源和社會根源的慾望,都是基於個體的慾望。人作為社會性動物,還有基於社會根源的慾望,主要有權力慾、表現欲、獲得欲、模仿欲、歸屬欲等。

權力慾、表現欲、獲得欲我們已經知道是怎樣的慾望,以及它們會驅使我們做出怎樣的行為。

模仿欲是一個人模仿社會中其他人言行舉止和穿著習俗的慾望。比如,年輕女生會模仿女明星的穿著,朝鮮年輕人會模仿金正恩的髮型等。

歸屬欲是一個人想歸屬於某個團體或組織的慾望。作為群居型的動物,我們沒有人能長期忍受一個人的孤獨,哪怕不婚主義者也會加入在某個群體中。

金錢、權力、情慾...看穿這些慾望的本質,你就認清了自己

以上的生理根源、精神根源以及社會根源,就是我們慾望的三大主要來源。

清楚了慾望的來源,你也就更容易知道自己有多少慾望,以及這些慾望是如何產生的了。


如何對待慾望

慾望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既愛又恨的存在。

沒有慾望人類還會停留在原始社會,沒有慾望就沒有現在科技的種種進步,但過多的慾望驅使下我們又將地球的生態環境破壞得千瘡百孔,將各種資源開採得臨近枯竭。

整個人類如此,每個個體也是如此。

慾望是前進的動力,慾望又是沉淪的開始。

因為慾望的驅使,一個人從飢不得食、寒不得衣,可以奮發圖強白手起家。

但同樣因為慾望的驅使,一個女人可以有一千條裙子、一萬雙鞋子;一個男人可以有十幾輛豪華轎車。

金錢、權力、情慾...看穿這些慾望的本質,你就認清了自己

因為慾望的這種矛盾性,關於慾望人類一直處於爭論中。

有主張縱慾的,充分尊重和釋放人性,這是目前西方自由主義所主張的,人的自由高於一切。

也有看到縱慾的危害而主張禁慾的,代表的有中國的宋明理學、佛教、西方的基督教。

但無論縱慾還是禁慾,其實都難以長期地持續,因此人類的慾望天平就一直在搖擺,縱慾多了後就強調禁慾,禁慾狠了後就又呼喚縱慾。

人類社會的慾望就這樣在動態中取得了平衡。

那我們個體又該如何做到慾望的動態平衡呢?

只要做到以下兩點就可以了。

▼ 1、原則上:讓利他的慾望高於利己的慾望

人不可避免會有各種慾望,人也更需要慾望來驅使自己行動,完全失去了慾望的人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活死人”。

不過任由慾望的驅使,又不可避免會讓人淪為慾望的奴隸。

但如果讓利他的各種慾望高於利己的各種慾望的話,你就既可以保持慾望的驅動力,又可以避免慾望帶來的沉淪。

在利他的慾望高於利己的慾望下,你可以追求無止境的物質財富,只要你所追求的物質財富,想用於造福他人的比例高於自己享受的比例即可。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比爾蓋茨,他雄踞多年全球首富的寶座,但並未給人留下任何為富不仁的印象,相反他和夫人所成立的蓋茨基金會,這麼多年來為第三世界國家的教育、醫療和慈善事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在利他的慾望高於利己的慾望下,你可以在權力慾的驅動下不斷追求更高的領導地位,只要你追求權力的目的是造福他人而非以權謀私。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雖以非太子的身份發動“玄武門之變”搶得皇帝之位,但因他為政清明愛民如子,依然留下了千古明君的美名。


▼ 2、執行上:動態調整慾望的強度和方向

掌握好利他慾望大於利己慾望的原則之後,你基本就能用好慾望了。

但如果你要更好地發揮慾望的作用,那還要適時地調整慾望的強度和方向。

① 頹廢或懈怠時

底層的生理慾望驅動力是最強的,因此當你處於頹廢或懈怠狀態時,就可以用比能力高一點(跳一跳夠得到的程度)的生理慾望來激發自己的動力。

比如,我兒子在遊樂場玩,哭鬧著不肯回家時,我就不得不祭出這招生理慾望驅動的殺手鐧——“這會回家的話,就允許你吃一個冰激凌蛋筒”,效果奇好。

② 焦慮或沮喪時

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屢屢不能達成目標,導致過度的焦慮或沮喪時,那就要降低慾望的強度,讓慾望低於自己的能力,先恢復自己的信心。

比如,讓一個幸福感不強的人感到幸福,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引導其將慾望降低到比能力低。


③ 迷惘或空虛時

如果你過於追求物質慾望,導致空缺時,就要適時調整慾望的方向,從物質慾望往精神慾望上轉移。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之所以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國,以及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興起,關鍵的一點原因就是物質財富追求過多後,人的精神過於空虛,開始呼喚生命的意義和理想。

很多老闆在賺了錢之後,反而對財富看淡,花費很多的精力在遊學和國學研究上(雖然不一定有用),也就是對慾望方向的調整。


小結

慾望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明代朱載堉的《十不足》散曲很好地給我們展示了慾望的這個矛盾性。

逐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又嫌房屋低。


蓋下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出門沒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


家人招下十數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勢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來下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還嫌低。

吃飽穿暖的生命欲,嬌妻美妾的情慾,身居高位的權力慾,可以讓一個人從一介寒士有足夠的動力攀爬到閣老。

但無止境的慾望,又讓人慾壑難填、永不滿足,最後落到不光彩的下場。

如何既發揮慾望的動力作用,又避免慾望的貪婪呢?

遵守“利他的慾望大於利己的慾望”原則,並在執行中動態調整慾望的方向及強度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