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吐蕃勒馬 烽煙再起(一)

正如李尋陽經常強調的那樣:萬事萬物都是關聯互動的,交相影響,規律互通!

黑衣大食之東侵慘敗,與大唐安西軍以少勝多、全殲敵軍的大勝,造成了連鎖的反應:

首先,在“阿羅氏”的積極推動之下,一個名義上以回鶻為核心、實際上由李尋陽主導的聯盟業已形成,天山南北的大大小小的各方實力,無一例外地被囊括其中,而這個聯盟最大的敵人便是吐蕃,排名第二的對手則是大食。同時,作為大唐的一塊飛地,安西大都護府的周邊形勢已經趨於穩定,至少在短期內不存在強敵窺伺的危險。

其次,回鶻在天山以北的統治地位更加穩固,包括葛邏祿、拔汗那、突厥別部在內的眾多部落,至少已經在表面上臣服於回鶻;就連回鶻的宿敵——黠戛斯,也不得不向北退縮,不敢直面回鶻的鋒芒;而契丹、奚族等部,則更是遣使拜倒在回鶻人的腳下!

另外,蔥嶺周邊原吐火羅地區的諸國,迫於“阿羅氏”的威懾,大多遣使趕到疏勒示好;而識匿、護密等為黑衣大食提供僕從軍的六國,更是不得不遣使攜帶無數珍寶、大量金銀,來到疏勒向“阿羅氏”跪拜,懇求其寬宏大量、希望贖回本國的戰俘;當然,在一番威脅利誘之後,這些使者們也最終如願以償、戰戰兢兢地回到了國內。

同時,由於赤松德贊病重而造成國內局勢動盪,加之畏於“阿羅氏”與回鶻人的兵鋒,吐蕃人也收縮了防線,除了在連雲堡(西線)、南山口(南線)、沙州(東線)、伊州(北線)等四個方向嚴防死守之外,不但停止了對安西與北庭的進攻,而且就連日常的小規模騷擾行動,也同樣是少了許多。

甚至於,吐蕃還在大唐貞元十三年正月十五日,遣使來到長安,請求與大唐和好,只是憤慨於吐蕃屢次三番地背棄和約,大唐皇帝陛下並未應允吐蕃請和一事,且祭出了“三不”之策,即:不許入境、不接盟書、不見使臣。

當然,皇帝陛下的此舉,一是因為忌恨於十年之前的平涼劫盟,二是由於邠寧節度使楊朝晟所獻之策,即:在吐蕃人眼皮子底下,修築方渠、合道、木波、馬嶺四城(即:均在21世紀甘肅環縣),以扼守住吐蕃人進攻的要路,從而為關中築牢銅牆鐵壁。

初夏之時,忽然傳來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已於季春病故的消息!

對於這位吐蕃王朝的一代雄主,李尋陽的心中還是十分欽佩的:

十三歲繼位,在位四十二年,享年五十六歲;

在其任內,將吐蕃的繁榮昌盛推向了頂峰;

晚年則尊崇佛教,並將其定為國教;

其施政理念,甚至於影響了這塊世界屋脊之地的千年發展!

只是,赤松德讚的死,卻可用突如其來而又預料之中,來形容其詭異之處。

近幾年來,以其母親為代表的那囊氏,與以其王后為代表的蔡邦氏,相互之間為了攫取更多權力,而展開的各類血腥爭鬥,一直就沒有停息過,饒是遠在西域的李尋陽,也是耳聞頗多、感慨萬千。

而赤松德讚的死,又將這爭鬥上升為慘烈的宮斗大戲,不但致使赤松德贊和王后蔡邦氏所親生之子——牟尼、牟如——為此慘死,就連僅剩的一個小兒子——牟迪,也差一點便撒手人寰:

繼位剛滿一年的牟尼贊普(大唐亦將其稱為“足之煎”),正在忠實地推行著其父之崇尚佛教的政策,並試圖通過建立“四大供”制度,來縮小吐蕃的貧富差距,卻不明不白地在自己的寢宮中毒而亡;

因之前失手錯殺了大相尚結贊(也是那囊式的頂樑柱)之子,而被貶斥到遠方的牟如,竟然在返回都城、欲繼任王位之時,由於自己的戰馬突然發狂,因而墜馬身亡;

所幸,在赤松德贊審慎挑選的僧人老師——娘•定埃增(也是吐蕃豪門娘氏家族的後人),誓死護衛、悉心輔佐之下,牟迪最終於大唐貞元十五年(即:公元799年),接任了贊普大位,並被尊稱為赤德松贊。

第三十二章 吐蕃勒馬 烽煙再起(一)

圖32-1甘肅境內的疏勒河流域圖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表。

總而言之,吐蕃的內鬥,為大唐收復隴右、河西,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為此,李尋陽也在積極地做著各項準備:

首先,經過多次的商談,他最終說服了大唐安西副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武威郡王——郭昕,上報奏章懇請朝廷發兵收復隴右之地,而安西人馬則將聯手回鶻人,全力攻打河西之地。

本來嘛,收復隴右、河西,可謂是郭昕平生之夙願,他恨不得即刻打開與長安的往來通道,也好早日前往長安面聖,特別是得以與久別的親人們重逢。

只是,這位郡王爺,對於手下的冠軍大將軍、安西副都護、安西節度副使——李爾,有著難以言表的高度戒備心理,雖說自己也希望收復隴右、河西,卻生怕李爾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是想借此實現什麼野心……

甚至於,郭昕還暗下手諭,嚴令撥換城與焉耆城,不但要對天山以北的回鶻、葛邏祿、拔汗那等部實施重點防禦,而且也要對西南與南部的疏勒、于闐等方向進行嚴防死守,更要對西州的回鶻人與石頭城的“阿羅氏”麾下時時戒備,以防被其聯手攻破,從而給安西大都護府所在地——龜茲城造成滅頂之災!

對此,李尋陽實在是哭笑不得,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就隨他去了。可“阿羅氏”手下的一眾文武大員,卻都感到心中憋屈、憤憤不平,甚至還想去找郭昕去理論一二,只是都被姚力與裴昱安撫、壓制住了,因為只有此二人的心中,方才真正明白這其中的關鍵之所在。

唉,還是那句古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頭的椽子先爛啊!

其次,為了提升自己所管轄區域的經濟實力,李尋陽不但持續性地加強軍墾與民墾這兩種互補互動的屯田形式之扶持力度,還將疏勒原有的七屯之地、于闐原有的十屯之地,分別擴展到了十屯與十四屯,以求穩定物價、積蓄軍糧,而且積極發展礦產開採、手工製造等一系列有利於增強本地經濟實力的各類大型項目,更是親力親為地推動商貿活動,並促使其加快走向繁榮。

為了確保境內商道之安全,並進一步強化交通的便利性,李尋陽動用了手中軍事資源的三線後備役力量,以三個月為期實施輪流戍防,在沿途恢復並增設了大量的驛站、驛館等設施,只要是持有《過所》的往來行人與商隊,都能以較低的費用在此打尖歇腳,這不僅利於軍政人員的頻繁往來,也為過往商旅與物資流通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治下各地與天山南北、蔥嶺東西之間,那些頻繁的貿易往來。

為此,李尋陽還曾饒有興致地賦詩一首,名曰:《駝鈴》:

邊城雕鳴雨方晴,

胡楊新枝葉欲齊。

往來商賈皆喜色,

無數駝鈴漫東西。

此詩,也被愛妻——阿依蘇魯所收藏,因為她要給他倆即將出生的孩子,收錄好夫君的詩詞,以便等將來孩子牙牙學語之時,將這些已多達百餘首的詩詞,讓其一一學起。

當然,這些事情也是李尋陽過後才知道的。

自打播密川之戰起,李尋陽便感到身體有些不適,雖然他並沒有提及此事,但阿依蘇魯還是在他返回疏勒的當晚,便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些,並不顧李尋陽的再三反對,立即找來了三軍醫所的總醫官(這可是“阿羅氏”親自任命的、治下官辦醫所的總負責人)——張任俠,令其為“阿羅氏”診斷、醫治。

好在,李尋陽之前便私下交代過張任俠,讓其替自己身體異樣的根源務必要保守秘密,所以張任俠便在裝模作樣地一番診斷之後,替“阿羅氏”開具了一些調氣、滋養的方子,並稟報給主母——阿依蘇魯,建議“阿羅氏”靜養一些日子、不要太過操勞。

第三十二章 吐蕃勒馬 烽煙再起(一)

圖32-2甘肅境內的疏勒河


聰慧如斯的阿依蘇魯雖覺有些異樣,卻也未能琢磨出什麼名堂,只好百般說服自己的夫君、威震天山南北與蔥嶺東西的“阿羅氏”,務必精心修養幾日,甚至於以肚中的孩子為由,懇求夫君好好陪伴自己。

又驚又喜的李尋陽,剛剛還斜依在床榻之上,聽聞此言之後,竟然顧不上穿鞋,一翻身下得地來,一把將阿依蘇魯抱起,忽而又覺得不對,趕緊又將其輕輕放下,再笨手笨腳地扶著愛妻在床榻上坐下,卻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些什麼,只是站在那裡傻笑著。

看著夫君的窘態,阿依蘇魯嗔怪地瞥了他一眼,卻又忍不住笑出了聲。

“嘻嘻,你這位威震天下的‘阿羅氏’,怎麼此時此刻一臉的窘態,哪裡還像一位叱吒風雲的大將軍?!”

李尋陽搔了搔脖頸,尷尬地笑了笑,然後蹲下身來,輕輕地撫摸著愛妻的腹部,抬起頭認真地說道:“我寧願不做什麼大將軍,只想好好地陪伴著你和孩子!”

輕輕的一句話,瞬間便將阿依蘇魯融化了,美麗的雙眸淚花閃動,她沒有說話,只是捧起夫君消瘦的臉頰,送上了溫柔而火熱的香吻。

窗外雖是冷風呼嘯,屋內卻是春意盎然……

但,身不由己的李尋陽又忙碌起來,除了多結盟、廣積糧、興百業、嚴吏治之外,他還尤為重視人才培養,特別是為了擢拔急需的軍政人員,還專門設立了《講武堂》與《研政院》,悉心指導、親自授課,且不拘一格地從各級軍政機構中,挑選出有發展潛力的人才,通過一年左右的專業培訓,力求立德、立志、立才,將其培養成為適應西域發展的各類有用之才!

與此同時,為了應對隨時會發起的討伐吐蕃、打通河西的大規模戰爭,李尋陽還根據治下人口迅速增長的情況,適時擴大了一線野戰部隊的規模:

首先,將驃騎、疏勒、于闐三軍,各擴充至完整建制的軍。

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設軍使一人(即:將軍),執掌全軍,兩名副使協助掌軍。

每軍,下設四營、一團:

每營,各約三千人,營設都尉總管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協管全營;

一團,則為戰車團,配有五十輛戰車、約有三百餘人,裝備有特種遠程攻擊武器,如:近戰連弩、多發弩槍、霹靂散彈、火油彈珠等。同時,在野外防禦作戰時,亦能組成車陣,從而為己方大軍提供必要的防護保障。

此外,以原來的牙兵營、踏白營為基礎,又組建起了一支直屬於自己的完整編制的軍,並親自為其命名為“虎賁軍”:

全軍一萬六千五百人,共五營(不含:親衛營)、三團(即:戰車團);

從此,“阿羅氏”的手中,又增添了一支令人膽寒的戰略機動力量。

由此,一線野戰部隊的規模,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五萬四千餘人(不含:親衛營);

若是,再加上疏勒都督府與于闐都督府的兩部屬軍,則人馬總數接近十萬!

為此,姚力也曾多次諫言,提醒“阿羅氏”務必要控制住軍隊編制,平衡好軍政之間的關係,以免造成大量資源被軍隊擠佔,以致於造成經濟的徹底崩潰。

不過,良好的經濟狀況,特別是商貿流通的美好前景,還是讓姚力勉強同意了現有軍隊的編制,卻也再三強調五年之內不能另外擴編,否則他將辭職以示抗議。

雖然,有些將領對此嗤之以鼻,也不理解為何主公的意旨會遭到姚力的抵制,但主公卻多次在聯席會議上強調,軍政本是一家,更需平衡發展,即便是自己提出的想法,只要不切合實際,眾人亦可提出異議,從而避免因一己之見而造成的重大決策失誤!

第三十二章 吐蕃勒馬 烽煙再起(一)

圖32-3甘肅境內的疏勒河流域景觀圖


小說連載請在頭條號小說頻道搜索【絲夢大唐第二部皓首龜茲城】

同時,想看第一部的朋友請在頭條號小說頻道搜索【絲夢大唐第一部情迷怛羅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