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焦虑症是怎么康复的?

男人就该简单点


就说这次的疫情吧,我在四川开始时就注意了到了武汉海鲜市场很少的消息量,因为一月初开始我就有点感冒咳嗽,表现明显的是喉部和上胸部咳嗽的疼痛,人还能忍受,到20号就有点低烧,后又听说武汉封城的消息,人更加的感到害怕焦虑,怕这病与武汉的是同样的病种,怕传染给身边的亲人,更怕的是我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情……又不敢到医院去检查,自己吃药的过程中反反复复始终好不了,到病情感到厉害时想去看中医,疫情期间中医不诊疗,于是我一边吃药同时用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看头条新闻,了解武汉病毒战的一切消息,慢慢的病情好转,也对这次的疫情有所了解,打消了怕的焦虑,想想如果我没有看头条新闻的习惯,真的不知道我的焦虑会是什么后果。


月稀212


我曾经是一名重度焦虑症患者 在我得病之初我每天经常坐立不安 只要待着就觉得心慌 每天很难熬 我不光是重度焦虑症 还是重度抑郁症 重度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 我的精神心理问题大的无可想象 医生告诉我父母 让给我找事情做 这样会分散我的注意力而不是天天纠结在心理问题上 我给我家亲戚管理小卖部二年多 我再去做心理测评 中度心理障碍 后来我知道跑步可以减压对我的心理障碍恢复有好处我就去跑步 天气好就换上运动鞋慢跑 我曾经是一个最讨厌运动的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渐渐爱上了跑步 不但体质得到很好的锻炼 心情也慢慢舒畅 在我的适婚年龄 我结婚了 生了孩子 每天围着孩子转很忙 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怎么舒服 就好好吃药睡一觉 第二天又满血复活 现在我的孩子上小学了 我再去做测评 无抑郁症 轻度到中度焦虑 无强迫症 无恐惧症 我很开心 只剩轻到中度焦虑了 我的焦虑主要是惊恐发作 一发作就畏光 脾气变大 幻听 但是好好睡一觉就缓解了 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关注了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他说焦虑比如你看到蛇 表面上是你害怕看到蛇 实际是怕被蛇咬后的一系列结果 把这个道理作用到我自己身上 我就想通了 我的焦虑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 把它归于生活的一部分 再过一段时间我会再去做心理测评 我相信我会完全战胜焦虑


往事释然何处56


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让现代的大多数人,都有些焦虑的情绪!我也曾经历过这些,但是现在走出来了。

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记得几年前,由于工作压力,我经常处于焦虑之中!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坐立不安!总觉得有很多事情没做,可是有不知做什么。

就这样,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我找不到好办法,只想逃避。后来,有位老师说你读点书试试。

我本来也爱读书,只是因为忙,又加上焦虑,很长时间没好好读书了。

读了一 些书,《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精品集》《论语》《道德经》等,厚重的历史,把浮躁,焦虑就那样轻轻的给沉淀下来。我常常看着书,默默的想,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都已随着历史的浪潮,灰飞烟灭。自己这点事,放在历史的维度来看,连水滴都不算。心情慢慢放松下来!

有一个初夏的傍晚,所有的人都走后,我站在暮色四合的院子里,看着墙外郁郁苍苍的杨树,就那样静默的立在那里。忽然想,这个院子,这些树,无论这个院子里的人怎样变化,它们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无论我还在不在这个院子里,这个院子白天照样熙熙攘攘,这些杨树照样静静的立在那儿,一切都不会变化,只是没有我了。

那一瞬间,醍醐灌顶。我没有那么重要。这个世界离了谁都照样运转。我有什么好焦虑的,有什么好纠结的。当时,忽然就感觉一身轻松,感觉真是除了生死,其他一切都是小事。

走出那种焦虑不安的感觉,也愿意出去走走了。记得当时去了苏州,逛园林的时候,走在那奇石林立,美如图画的园林中,心里想,若干年前,这就是走在大户人家的家里。能有如此奢华尊贵的园子的人,非富即贵。可是那又怎样呢,历经风雨,世事变迁。还不是成了供人游玩的地方。所以,世事沧桑,一切自有天意,没有什么好焦虑的,好纠结的。

从那以后,心态变了,焦虑感也消失。再有啥事想不开,我都是在心里给自己讲,不必多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果子妈妈


这几天焦虑情绪好转了很多,从封城开始我就出现了焦虑很多症状,比如彻夜难眠、寝食难安、腹泻、焦躁等。我们一家老老少少五口人从老家第一次来武汉过春节,(因封城我儿子和姨侄儿子未回家)。来了不到一周就遇到几十年上百年难遇的疫情,我知道老人小孩和孕妇是易感人群,当时确实很绝望,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要把这老少孕五口人健康的带回家。

近一个多月的煎熬每天一睁眼就是看新闻看疫情。

衷心感谢哪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你们的艰辛付出让阴霾笼照的武汉终于盼来了春天,今天武汉只有个位数新增病人啦。前天主席的到来更让我们看到了明媚的阳光,吹到了和煦的春风。


花好月圆1961


我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我有一段时间因为家里的事情,自己瞎操心,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认为别人都不靠谱造成了精神上的焦虑。

我父母都八十多岁了,因为我们都不在身边,就受保健传销的影响,每天去听课,让买什么就买什么,造成两个人退休工资入不敷出,有时打电话说也不听,一说就是有效果,而且这些保健传销组织相当下功夫,把这些老头老太太收入了解得一清二楚,每个月让你消费得一无所有,然后问儿女们要,打着什么养儿女就是让他们养老的幌子,让做儿女的左右为难。

我的焦虑就是从我老妈一个电话开始的,那天早晨七点老妈问我借五千元,说是要看牙医去,当下什么都没有说,给她转过去了。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不是钱💰的问题,两口子退休工资不低,这么多年一点积蓄都没有,让我很是担心,如果遇见生病一些事情怎么办呢?我们有钱肯定会给的,如果经济有困难也可以问其他人借钱给他们,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年代朋友们在一起什么都好说,唯独借钱不行的。后来提醒老妈好几次,一定自己要有点积蓄,老妈说:不就是借你点钱吗,以后会还你的,听了这话心里很伤心的,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孝顺父母放在第一位,宁愿自己经济紧张也满足他们,自从工作后,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困难告诉过父母,从来没有张口问父母要过一分钱,我的弟弟也是做技术的老老实实的一个人,对父母每天羡慕别人家的儿子赚大钱,也是惭愧不已,事事做到力所能及的孝顺。

第二件事情就是孩子不是太求上进,每天下班后就是玩游戏,钱不够花也是要接济的,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肯定是要帮助一段时间的,但长期这样下去怎么办呢?

这些事情让我每天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造成身体亚健康,肝脏休息不好,脾胃不和睡不着、便秘等等,焦虑症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一切都证明了疾病都是心生而起的。

后来偶然一个机遇,去德阳绵竹参加了一个养生培训,寂静法师讲:改变就能治疗,治疗必须改变。愚者拼命,智者改名。当你的认识和意识改变了,一切都会自动改变。听了这些让我醍醐灌顶,这一切都是由心境而造成的,首先改变自己的意识和想法,父母老了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吧,只要他们快乐开心就好!我们儿女尽自己的能力就好,后来和父母谈了谈,父母也有改变,不再把自己搞成月光族了,理解包容就是和谐前提,对孩子方面放开一些,不要事事干预。毕竟年代不一样了,正确的人生目标观念在就行,后来孩子也自己努力考取上职业证件了,非常感恩遇见寂静法师!

一切的改变,让我的焦虑症慢慢地缓解了,每天打二遍八段锦,再艾灸调理一下阳气,每天和朋友们聊聊天旅游旅游,再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每天晚上能睡着了,亚健康正在朝健康的路上走着!一切都越来越好了!





龙飞凤舞6723


我是一名实战派心理咨询师,同时我也是有着近20年佛法禅修经验的实践者。通过坚持不懈的修行,我成功摆脱身心烦恼的困扰,实现身心转变,发心帮助更多深陷烦恼和痛苦的有缘人。先实现自我成长,再帮助别人,是我与绝大多数健康行业从业者的不同之处。

我曾经是一名焦虑症患者,除了心理问题,身体也非常不好,体质很差。现在已经完全康复。由于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很难说哪种特定的方法能帮助所有焦虑症患者康复。但是如果我们对于焦虑症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努力,这样康复的几率就会极大的提高。以我的亲身体验,和帮助焦虑症来访者的实战经验,我不是简单地把焦虑症当作是一种疾病,而是更倾向于用中医的思路,将它视为“身心综合征”,即身心处于失衡的状态,导致出现各种身心症状。因此,在面对焦虑症时,除了消除症状以外,我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调节并保持身心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是治本。有助于保持身心状态平衡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尝试使用,比如:作息规律、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多接收有正能量的信息等。总之,它是一种身心的综合调理。在《神经症的成因2——身心一体互为因果》、《神经症的成因3——错综复杂洞见症结》等文章中,我更加详细地说明了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原因。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三道身心整合健康咨询


克服焦虑症并不难,我主要采取两个办法,一是学习一种乐器的演奏,我是学的笛子,尽管吹得不怎么样,但我看到了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有了自信;二是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放下手上的工作,找朋友或老同事学聊,倾听思考,心里不痛快的事自然就忘记了。


陈林1956


我以前因家人生病去世意外,孩子的学业很焦虑,后来发现焦虑反而不好,因为不够冷静,导致一些本来能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起了反作用,所以我开始管理自己的情绪,学着放下,看开,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我经过调理,焦虑的状态没有了,我把身边每一件事都做好了,再不焦虑了。


路得馨香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以强烈的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患上焦虑症的人已呈越来越多之势,变得非常普遍了,可是对焦虑症了解的人却非常少。不焦虑未来那些还没做到的事情时,你就能够将现在的事做好,而未来的迷雾也会慢慢随着你的行进而疑虑消散。

我是如何一步一步摆脱焦虑的?

我常常收到一些读者朋友发来的消息,也听到身边的朋友会这么说,问我目前非常焦虑怎么办?

其实你并不是一个人,焦虑不只是刚刚毕业毫无头绪的学生专有的情绪,也不是某个特定年龄才会拥有的,它弥漫于社会大多数人的心中,包括曾经的我。

我大学毕业那年,对未来也很焦虑,身边似乎都是焦虑的同学。之后考上研之后,焦虑变少很多,可能之后会接着继续读书,心里有了个着落。后来研究生毕业那年,感受到整个校园的状态就是谈论找工作的事情,不管是见到什么同学,一般对方的第一句问候语就是:“你找到工作了吗?”

那个时候我们都很焦虑,好像没找到像样的工作都不敢出来见人。生怕自己没有找到好的工作,也有很多人因为急切地想停止焦虑,就随便地找了一个看起来不错,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的工作。

我记得就在毕业那年我去北京面试,但后面拒绝了学校提出的条件之后,心情不是非常好的我,坐在地坛公园的我慎重地跟自己约定:“我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全心全意地过好每个此时此刻。”

时刻提醒自己有这样的意识,焦虑感会少一些,当然除了树立这样的意识,还要真正地这样去做,不然没人能停止你的焦虑,除了你自己。

当时我面试抽到一个问题,问“怎样可以一直保持快乐?”我回答的是“活在那个当下,不焦虑未来,用心过好此刻的每一秒。”那时虽然奔波,虽然也没有找到好的工作,虽然大家似乎也没停止过焦虑,但我的内心并没有太多的焦虑,内心有一种对自己及未来生活的信念。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还有一个心态的区别。从那时起,我才发现面对同一事情时,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现没有,我们焦虑的事都是指向未来,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我们总是在为没有发生的事情焦虑。当我们焦虑未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当下。我目前有时也还是会焦虑,这很正常,但是我会适时的调整自己,在这分享一下,每次我都是如何一步一步脱离焦虑的:

1.接受焦虑状态,适当的焦虑是好的

你会不会祈祷永远不要有焦虑感?这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的身边有太多的变动,很多变动是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生活中有太多困扰我们的事情。压力、经济因素、家庭原因、工作、婚姻等等,都会让我们焦虑不已。健康的人群只是焦虑而已,严重的还会导致焦虑症,失眠、烦躁、痛苦等接踵而至。

“焦虑”一词在百科上的解释是:“人类在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基本的人类情绪,可见一般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不要想着根治它,而是学着去改善它。

谈起焦虑也并不一定都是坏的,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适度地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

比如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如果没有一定的焦虑感,是很难在特定的时间里做好这件事,当你拥有适当的焦虑感时,有可能你会超预期地完成这件事。化焦虑为动力,促进自己的潜能。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比如你在工作上需要完成一个项目,适当的焦虑会使你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想和完成这件事;比如我们要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适当的焦虑可以让我们专注下来看书和做题,会集中精力去做这件事不受干扰……

焦虑,不能全然算作一种负面情绪,在正常的范畴内,情绪没有正面和负面的区别。

所以说,适当的焦虑是需要的,它会使你做事更有目的性,也容易促使我们做成一件事,所以有时不要过于担心焦虑,但不要过度焦虑。

2.此时、此地、此身,郑重地活在当下

如果我们不想被焦虑困扰,那么得立马改变一个思维,那就是活在当下。

人人都在说活在当下,那什么是活在当下?

那天出去玩回来的路上,朋友开玩笑地提议,让我说下难过的事情大家开心一下,我平常也时常有不开心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自我梳理,有时就干脆自己慢慢想通。

但那一刻我有什么难过的事呢?

我使劲地想,认真想想,真的想不起来。

那个当下,我完全没有任何的难过,就是内心感觉很开心啊。想起来的都是当天发生的快乐的事,难过的事都忘记在脑后了。

后来想想,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快乐啊!

活在当下,就是从来不后悔过去做过的事,也不焦虑未来还未做的事,就全心全意地活在此时此刻,享受并活在这个此刻。

此时,此地,此身。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就认真地生活在当下,每个阶段都是限量版。如果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就要尝试着去改变。

美学大师朱光潜他在《谈美》这本书上,写过他终生恪守的座右铭:

“此时,我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想换另一个境地我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绝不妄想于他人代替。”

我将这句话毕恭毕敬地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此时、此地、此身”和我的想法常常不谋而合,我太喜欢这句话了,更喜欢它透露出来的那种深刻又自律的人生态度。

此时我能够做的,绝不推诿到下一刻;此地我能够做的,绝不寄希望于改变环境之后再去做;此身我能够做的,我就绝不会痴妄他人来帮我做。

当我真正能做到“此时、此地、此身”,我也不焦虑未来那些还没做到的事情了,比起我还未到来的未来,我更要对我的现在负责,未来都是现在的集合,未来都是现在创造出来的。如果我能够将现在的事做好,我想未来的迷雾也会慢慢随着你的行进而疑虑消散。

韩剧《今生是第一次》里,女主一直忧虑自己已经30岁的事,男主告诉她:“不管20还是30岁,对猫来说,都是一样的今天。”

从现在开始摒弃焦虑未来的思维,告诫自己,今天很重要,此刻很重要,对自己未来的成全,就是全心全意地过好今天吧。

3.解决焦虑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始行动!

当我们慢慢形成活在当下的思维之后,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自己所焦虑的事情,行动起来。解决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开始行动。

当你什么事都不做,一味空想,焦虑便会不请自来,一直干扰着你正常生活。

你对于未来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好的方式就是勇敢地去试错。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有试错的机会,大胆地去尝试,你去做了才知道可不可以。

你很想做点什么事,即使你不知道你喜欢做什么,但在你的内心深处一定知道什么是你不想做的,好好地与自己对话,拿出一张长长的白纸,试着写上自己想要去尝试做什么。当你大概有一个清醒的方向时,就开始尝试着找机会去行动吧。

不试试你也许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不试试你也许一直活在一种自我营造的焦虑中。

比如想了很久的一件事,一直很焦虑未来能不能做好,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与其想那么多,不如开始行动起来!你不行动一下,怎么知道结果?

试了不管成功与失败,总比你焦虑强,而且一定都会有收获。即使做了之后并没有期待中那么好,也没有关系啊,至少你曾经做过,而不需要将这个想法一直放在脑海里,让它使你焦虑不已。

4.不自扰,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

跟着自己的节奏,把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放在自己的身上,不去过多的与他人比较。

也有很多的焦虑,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得来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庸人自扰的?

还在读书的,与他人比较成绩,一旦落后自责不已,却忽略了自己每天持续的进步;还在工作的,看到同龄的朋友薪资比自己高,升职比自己快,失眠又掉发;正在创业的,看到同行业发展速度,事业版图越扩越大,合作的嘉宾越来越大咖,焦虑又躁动。

行动派创始人琦琦,她讲过她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常常也会被互联网的同行业干扰到。因为互联网这个新兴的行业发展特别快,你会时常看到同行今天做了这个,明天又做了那个,在那样的竞争环境下,很难不焦虑起来。

起初她也会陷入焦虑中,但后来她在一次徒步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保持自己节奏的重要性。徒步的过程,很多人常常走在她的前面,但她没有受到他人的干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和呼吸上,也没有走一段就停一段休息,而是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前进着,虽然刚开始看似很慢,但她最后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被动地接受过很多的比较,而现在我们也应该将人生的主动权拿回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用跟他人比较,但时刻保持着前进的姿态,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兴许最后第一个走到终点的人是你。

最后就是要学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既而完善自己。活在当下的处境里,用行动去解决自己的焦虑,保持自己的节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一步一步脱离焦虑。

作者 | 柯锦川。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教育硕士/语文教师,专注学习成长和自我认知与完善。步履不停,笔耕不辍,学习不止,爱永不止息。漫长岁月,认真成长。成为更好的人,更温暖的陪伴。





心理师孙启刚


朋友,你好,我经历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痛苦的人,能理解你内心的痛苦,希望能对你帮助,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自己,因为你的问题真的可以解决。目前传统心理学和医院精神科都无法彻底解决心理问题。 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时间一过,症状又来了,继续痛苦,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需要咨询师陪伴,花费就像无底洞,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如果找精神病科医生吃药调理,效果甚微,而且副作用非常大,吃过的人都能体会越吃身体越差,脑子像坏掉了一样,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语言能力下降,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心理学—量子力学+能量状态理论可以彻底解决一切心理问题,其中就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躁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衰弱等等心理问题。目前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已经彻底治愈了超过200人,不管症状有多么严重,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都可以彻底治愈。很多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问题都在短时间内治愈了,不用吃任何药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好了以后不会再复发,彻底打破了“心理癌症、需终生服药、不可治愈、容易复发”等等这些让人陷入绝望境地的错误观念,真正能帮助患者获得重生,过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祝您早日获得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愿世界上所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能早日找到正确的方向,早日摆脱困苦,获得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