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他在洗澡,你別進去",兒媳一句話,點明"兒大避母"

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之中,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夠變得極其親密。畢竟這也就暗示孩子非常有孝心,願意和爸爸媽媽親密,而不會出現老無所依的情況。

除此之外,現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也不像古時候那樣古板,講究男女授受不親,所以父母在和子女相處常常就會忽視性別差異,導致親子界限不清晰。

只是不管怎麼說,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後,爸爸媽媽也要明白和孩子之間距離的存在,這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明顯。

俊俊和自己的丈夫結婚兩年了,相比於之前自己較為興奮的狀態,現在俊俊卻感到十分的無奈。結婚之後兩人因為沒有存儲所以不得不選擇和丈夫的父母一起住,一開始君君覺得自己的公公婆婆沒有太大的問題,所以欣然同意。

沒曾想,生活幾個月之後,她就發現自己的婆婆和丈夫相處之時過分親密讓她難以忍受,甚至有些時候自己的丈夫在衛生間洗澡,婆婆還會怎麼都不顧得進去洗衣服。

好幾次她都忍不住說"媽他在洗澡,你能過會兒進去嗎?"但是也沒有任何的效果。後來慢慢的觀察,她就發現自己的丈夫有些媽寶。

父母和孩子過分親密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父母和孩子之間表現出了親密的狀態,看似暗示這個家庭關係和睦,但是從孩子本身的發展狀態來看,卻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1、孩子變得沒主見

如果親子之間過於親密,那麼孩子所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會要求爸爸媽媽幫助解決。父母或許也會以"孩子小、沒能力"為理由幫助他們,但是長時間如此,孩子不具備自理能力、獨立能力,就會影響到他們後來的發展,甚至變得沒主見。

2、孩子過分乖巧懂事

雖然現在很多教育專家提倡父母不要過多插手孩子的人生方向,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長大之後選擇之時也會給出他們的建議,並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想。而乖巧懂事的孩子必然而然也會聽從父母,那麼她們在工作學習各個方面其實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就比如孩子高考完填志願,選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又應該怎麼辦呢?甚至是以後結婚,如果萬事還要媽媽來做主,這不是非常可怕嗎?

孩子超過這個歲數,媽媽要和他保持距離,真的很重要

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他們在6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性別意識。也就是說,會簡單的區分男女之間的差異。並不是說父母和孩子親密就不應該去思考這一界限。

父母和孩子從一方面來說是最為親密的關係,但實際上也應該保持男女之間的分離。所以我們建議孩子超過6歲,父母就要和孩子保持距離。

1、不要過多侵犯孩子的隱私

孩子在洗澡換衣服的時候,爸爸媽媽都不應該隨意的闖進孩子的房間。特別對於女孩子來說具有性別意識非常關鍵,慢慢長大之後他們也在和異性相處之時,更加懂得保護自己。

父母避免侵犯孩子的隱私,就是告訴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性。我們千萬也不要以為自己和孩子親密,打破這一界限。

2、不要替孩子做決定

因為之間過分親密,甚至忽視了性別差異。所以孩子在遇到問題之時,總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幫助解決。一次兩次確實是幫孩子解決了難題,但是長時間如此只會讓孩子喪失探索的勇氣。除此之外,還成為一個只會依賴他人的存在,這對於孩子本身的成長並不利。

3、肢體接觸儘量減少

之前大家在看綜藝節目的時候,看到一個二十四五歲的男性和自己的媽媽見面之時,竟然是以親吻的方式打招呼。

看到這樣的情形,很多網友都感到十分的震驚表示"已經成年了為什麼用嘴對嘴的方式?"確實,這也就說明母子之間相處過分親密。

張亮曾經表示,在自家女兒4歲之後,他就不親吻她。有些時候表達想法也是選擇親吻額頭,親吻手背,其實這種方式就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愛她們,但是也要求她們懂得保護自己。

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大部分特徵都是由父母引導出來的,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他們能夠獨立起來,所以在和孩子相處之時,也要避免因性別意識模糊所造成的過分親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