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就有“混合動力”戰機了:前邊一個螺旋槳,後面一個尾噴口

利刃/李金鍚

按照飛機的動力系統來劃分,目前戰鬥機可以分成兩大類,分別是活塞式和噴氣式。活塞式飛機的動力雖然不如後者,但優點在於轉彎性能和起降要求都比較靈活。

噴氣式飛機主導時代後最難受的莫過於二戰盟國的海軍。因為那個時候日本的航母部隊已經不復存在,德國的航母壓根就沒造好,碩果僅存的兩大巨頭英國和美國面臨著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二戰時期建造的航母上使用噴氣式飛機。

有人會說:有什麼難的?把飛機搬上去就行了。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二戰就有“混合動力”戰機了:前邊一個螺旋槳,後面一個尾噴口

噴氣式飛機需要更長的跑道用來起降,地面機場只需延長一下跑道就足夠了,可海軍不行。延長跑道意味著建造新的航母,這是大家開始不願意接受的現實。

如此看來,設計新的噴氣式飛機貌似是更合算的辦法,於是美國人靈機一動,設計了一款足以名載"世界奇葩"名錄的FR1"火球"戰機。

這款戰機為什麼奇葩,是因為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大家無法想象世界上會有一款飛機將活塞式螺旋槳和噴氣式發動機結合在一起。這就好比軍艦的煙囪旁邊豎了幾排風帆一樣。

這也是美國海軍的無奈之舉,因為初代噴氣式飛機存在著推力小、油門操作反應慢與油耗率高等問題,對於需要特別講究低速操作性能與起降性能的艦載機來說,在應用上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幾乎在同一時間各自開展噴氣式艦載機試驗的英美兩國,都感覺十分為難。

二戰就有“混合動力”戰機了:前邊一個螺旋槳,後面一個尾噴口

時任美國海軍航空局局長的麥肯中將想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如果將活塞式發動機較佳的低速性能與燃油消耗率,結合噴氣式發動機的高空高速性能優勢,開發出一種同時裝備活塞與噴氣式發動機的複合動力飛機呢?起碼這個方案在當時噴氣式發動機性能尚不成熟的時期,是一個頗有說服力的想法。

麥肯中將的想法獲得了10家廠商的競標,最後萊恩公司脫穎而出。

FR1是一種活塞動力為主,噴氣動力為輔的複合推進飛機。安裝在機頭的R1820活塞發動機提供飛行主要動力,當面臨起飛、爬升或進行空戰等需要更多動力的場合時,才開啟機尾通用公司的I—16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提供額外的推力。

雖然FR1的極速性能平平,不過爬升率相當不錯,甚至超過了當時以爬升性能優異著稱的F8F"十字軍戰士"和F4U"海盜"。被認為是攔截"神風敢死隊"的最好選擇。

二戰就有“混合動力”戰機了:前邊一個螺旋槳,後面一個尾噴口

"火球"的原型機於1944年6月開始進行試飛測驗,1945年在"遊騎兵"號航母上進行測試。由於不適應FR1前三點式起落架操作,測試過程中事故連連。參與試飛的7名飛行員中有兩名因為著艦失敗而受傷。

不過,這並沒有成為阻止FR1服役的道路。1945年11月,裝備了"火球"的"威克島"號航母外出執行任務。當時飛行員韋斯特駕駛1架FR1升空後,座機的活塞發動機突然失靈,迫使韋斯特僅僅依靠備用的噴氣式發動機緊急返航,並在即將撞上阻攔網之前,勉強鉤住了最後一個阻攔索成功著艦。

二戰就有“混合動力”戰機了:前邊一個螺旋槳,後面一個尾噴口

這次意外事故卻促成了史上第一次"純"噴氣式飛機在航母降落,比英國進行噴氣式飛機起降試驗足足早了近1個月。

不過這款奇葩戰機雖然創造了歷史但壽命很短。在噴氣式發動機越來越成熟的40年代末,FR1最終於1947年淘汰,此時距離它服役不過短短的兩年多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