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學生的"戰役"、家長的"博弈"、社會的"民意"

高考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今年更是被社會高度聚焦。一是疫情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全國僅一個省開學。二是教育部取消了"自主招生"推出了"強基計劃",一下子阻斷很多本準備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生的前路,千軍萬馬再次齊聚"獨木橋"。伴隨著,這幾年很多省份陸續推出新高考改革方案,高考更是長期"高溫不退"!探討、批判、責罵、希望、點贊等等情緒輪番上演。我們該如何看待高考呢?我們需要以更大的胸懷去看待高考,包容和理解高考,當然對於家長來說更多的是應對高考。

高考:學生的

一、高考只能改,不能廢

對於高考很多人認為它導致應試教育,導致孩子負擔過重,導致孩子不能全面發展,最極端的意見是應該廢除它。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但是大家也都懂,在國家優質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必要的競爭性選拔是必須的。高考雖然存在很多問題和腐敗現象,但是誰都無法否認,它仍然是目前唯一能夠最大程度維持社會公平的方式。取消高考受損最大的是農村、基層、貧困群體的孩子,他們可能永遠都翻不了身。所以對於高考,我們只能改,而不能廢。

二、高考是學生的"戰役"

這是眾所周知的,每個學生都是這場戰役的衝鋒者。它們厲兵秣馬三年整,備彈藥、學戰法,就為那2-4天的決戰,最後有的是凱歌高奏,有的是不分勝負,有的是竹籃打水。戰役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戰果的分配機制。

高考:學生的

三、高考是家長的"博弈"

表面上高考是學生們的戰役,但是組織和指揮這場戰役的是每一個站在後面的家長。它們根據高考政策為孩子確定學習方向,涉及學習方法,提供學習支持。它們一點不比學生輕鬆,甚至更焦慮。這麼多年的自主招生中,各地家長可是費盡心思為孩子找競賽輔導,天南海北陪孩子參加各類競賽,陪孩子喜、為孩子憂。復讀學校門口大量的專職陪讀家長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根據高考政策,有錢的用錢,有人的靠人,有知識的自己教,為孩子選方向、選路徑、選方法、選學校,甚至通過輿論給管理部門施壓,影響管理決策,只為指揮一場勝仗。

四、高考是社會的"民意"

每個高考家庭都有著自己的利益,但是高考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那麼高考作為目前維持社會公平的重要天平,它要照顧絕大多數的利益,那就是"民意"。十幾年前的自主招生是為了改革民眾對於高考強化應試教育的呼聲。今年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強基計劃"也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教育部在推出"強基計劃"的時候指出,推出強基計劃就是要解決多年來自主招生導致的一些不良現象。比如過於注重競賽成績,導致競賽氾濫,學生負擔嚴重問題。比如高考成績佔比越來越低導致招生腐敗問題等等。

同時教育部申明"強基計劃"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級版,而是全新的人才培養計劃,主要突出國家急需人才的培養,比如人工智能、芯片技術等。同時要強化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比如哲學、物理學等等。基礎學科多年來由於直接應用價值不明顯,畢業生掙錢難,導致報考人數較少,學科發展受到嚴重影響。但是這些學科恰恰是一個成熟國家必需的精神支柱或者是科學發展的地基。沒有它們做支撐,國家很難再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也會繼續受制於其它國家。所以高考要適應社會的需求,發揮"指揮棒"的作用。

高考:學生的

這個調整肯定會影響部分家庭和考生的利益,招致反對和指責,但是國家毅然決然,因為這是 "民意",也許這個"民意"還不明顯,但是卻是必然的大趨勢。

所以說,不是高考不行,是高考承擔了我們太多的期望,既要維護"公平",又要發展"質量";既要照顧"現實",又要佈局"未來",相信隨著國力強盛,人口結構逐步均衡,社會分配體制逐步完善,高考同樣會越來越為人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