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序言

賀雙卿,清代第一女詞人,才比李清照,她是中國古代所有才女中最貧賤的,中國古代所有農婦中最有才華的。

餘秀華,中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女詩人,2015年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被網友爭相傳播,一夜之間,爆紅全網。

賀雙卿和餘秀華都是才華橫溢的女詩人,都是農民,都是早早地嫁人,都是婚後生活不順。

不同的是,賀雙卿長得貌美,氣質娟秀,卻被婆婆和丈夫不斷折磨,生病致死,年僅20歲。

餘秀華從小腦癱,搖搖晃晃,出名後立刻離婚,開啟新的生活。

兩位女詩人把生命的美好、身體的疼痛和生活的感觸揉進了詩歌,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不同時代女性的困境與思考,但兩人出逃的結局卻大相徑庭,不禁讓人唏噓,這是為什麼呢?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賀雙卿,清待第一女詞人



一、 鄰家有女初長成

1.賀雙卿:有誰念,原是花神暫貶

賀雙卿,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出生於江蘇金壇四屏山下的一戶姓賀的農家,因為是賀家第二個女兒,所以取名雙卿。

小時候的賀雙卿聰穎好學,經常跑到舅舅做雜活所在的學館偷看,跟著學生們讀書,學館先生破例讓她進來教室旁聽

雙卿學會讀書寫字,從此入了詩門。

長大些,賀雙卿的母親怕她整天往外跑,嫁不出去,想著“女子無才便是德”,而且由著她“瘋玩”這幾年,也夠了。

於是,雙卿被留在家中做女紅。

小小的家門關住了雙卿,但關不住她的詩心。雙卿經常央求舅舅把她的新寫的習作帶到學館請先生批改。在先生的鼓勵下,雙卿進步飛快。

到了18歲時,因為父親早逝,雙卿便由叔父做主,嫁給鄰村的農民周大旺。

雙卿會讀書,認得字,還能寫詩,這些在鄉下人看來一文不值;但是,雙卿長得好看,還值得夫家在出嫁時送來三石穀子。

三石穀子,開啟了賀雙卿新的生活。作為新婦,她對婚後生活應該是充滿嚮往的吧?只是,她不知道自己走上的是一條血淚不歸路。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餘秀華,當下中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女詩人

2.餘秀華:一朵花有果實的內心,一開始就含淚

於秀華,1976年出生於湖北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的農民家庭。因出生時倒產、缺氧造成腦癱,說話不清楚,身體行動不便,走路搖搖晃晃。

餘秀華在讀書的時候,把寫在日記本里的詩歌拿給老師看,老師給他的留言是:“你真是個可愛的小女生,生活裡的點點滴滴都變成了詩歌。”

這簡簡單單第一句話讓餘秀華非常感動。餘秀華說:“一個人能被人稱讚可愛就夠了。我認定這樣的可愛會跟隨我一生,事實也是這樣。

餘秀華在堅持讀完高中後,便賦閒在家。

19歲時,餘秀華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紀。母親找來比她大12歲的上門女婿尹世平,就這樣,餘秀華非自由戀愛的情況下結婚。

餘秀華說:“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最讓我不滿意的就是這個十九歲時的婚姻的問題。”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詩歌在大地上生長

二、 詩歌在大地上生長

賀雙卿自小寫詩詞,但遺失很多,現存的只有50餘首。

2009年,33歲的餘秀華開始寫詩,並把自己的詩作發在微博上。

賀雙卿和餘秀華寫詩,最初的目的不是為了創作,不是為了出名,不為利益,也不想用詩歌換取什麼。

餘秀華說:“於我而言,只有在寫詩歌的時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靜的,快樂的。……但是我根本不會想到詩歌會是一種武器,即使是,我也不會用,因為太愛,因為捨不得。即使我被這個社會汙染的沒有一處乾淨的地方兒,回到詩歌我又幹淨起來。詩歌一直在清潔我、悲憫我。”

也許正是抱著這份純粹的赤子之心,她們的詩作方彷彿流淌自心田,質樸又自然,那些不可捉摸的悸動,似有似無地迴響,總能在某一瞬間觸動你。

1. 她們熱愛家鄉的原野。

繁重的家務和農活之餘,賀雙卿看到的鄉村是:

暖雨無晴漏幾絲,

牧童斜插嫩花枝。

小田新麥上場時。”

走路不穩的餘秀華在田間摔了一跤,她看到:

雲白得浩浩蕩蕩,

散落一地的草綠得浩浩蕩蕩。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2.她們有著小女兒對愛情怯怯羞澀的嚮往。

賀雙卿在月色中看著籠中成雙成對的雞,目光那麼柔軟:

家雞雙宿笑棲鸞,

比翼齊肩並紫冠。

燈暗結花光變綠,

灶稜堪倚勝闌干。

餘秀華在月色中看著春天裡蔥綠的麥田,提心吊膽:

而光陰皎潔

我不適宜肝腸寸斷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

提心吊膽的春天

——《我愛你》2014年1月13日

3.她們也曾想把一片柔情無私地奉獻給他。

賀雙卿願意寒風吹向自己,願意典當釵裙為他換取暖的棉絮:

細紉麻鞋線幾重,

採樵明日上西峰。

乍寒一夜風偏急,

莫向郎吹盡向儂。

今年膏雨斷秋雲,

為補新租又典裙。

留得護郎輕絮暖,

妾心如蜜取嫌君。

餘秀華更是願意把世間的美好都奉上:

為了愛你,我學著溫柔,把一些情話慢慢熬

儘管我還是想抱著你,或者跳起來愛你

……

彷彿世間的美好只配你享用

玫瑰不夠,果園不夠,流水和雲不夠

春天是不夠的

——《美好之事》

4.她們的語言直白如話,毫不遮陽,像極了村婦們圍坐的絮絮叨叨,中心詞都指向“我”。

日漸消瘦的賀雙卿照鏡子,不由感慨:

鏡裡相看自驚,

瘦亭亭。

春容不是,

秋容不是,

可是雙卿!


她忍不住自憐:“看小小雙卿,嫋嫋無依。”

餘秀華在時間的流逝中,審視自己殘破軀殼裡嚮往自由的靈魂:

我承認著不停地輪迴裡也有清澈的沉澱

我無所期待,無所怠慢

如果十月安慰我,就允許五月燙傷我

時光落在村莊裡,我不過是義無反顧地捧著

如捧一塊玉

身邊響起的都是瓦碎之音

——《2014》

清末詞家黃燮清評價賀雙卿,說:“雙卿詞如小兒女,噥噥絮絮,訴說家常,見見聞聞,思思想想,曲曲寫來,頭頭是道。作者不以為詞,而閱者亦忘其為詞。而情真語質,直接三百篇之旨,豈非天籟?豈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窮,為古才媛所未有,每誦一過,不知涕之何從也。”

《詩刊》編輯劉年評價於秀華說:“現在的詩歌語言能像醉酒後的朋友或者床上的愛人的對白一樣,親切,自然,真誠。這是一種完全從作者內心裡來,能到讀者內心裡去的正宗的漢語。這也是餘秀華詩歌感人的根本原因。”

兩人的詩歌讀來一片赤誠,看這些文字就好像看見她們的心就這麼赤裸裸地捧在你面前。

走近她們的世界,就想走近一個完全不設防的城市,你不用費盡心機地窺探,絞盡腦汁地去揣度,小心翼翼地去詢問。

也許,正以為如此,透過那些文字,我們能夠清晰地看見賀雙卿和餘秀華在現實的泥沼裡是如何掙扎,然後,奮力生長,在雲端開出花一樣的詩句。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賀雙卿出嫁後受盡婆婆和丈夫虐待

三、泥裡生活,雲裡寫詩

1.賀雙卿:錦思花情,敢被爨煙薰盡

賀雙卿婚後生活的痛苦,一是,來自婆婆無端的苛責打罵;二是,來自丈夫的冷漠無情;三是,來自直接導致她死亡的瘧疾。

雙卿嫁到周家後,清掃、煮飯、餵雞、養豬、舂穀之類的勞作都落到她的頭上。雙卿自小體弱,丈夫和婆婆毫不憐惜。看雙卿一副柔弱的樣子,有時還故意找茬,稍有不順,便非打即罵。

雙卿只能用詩歌來排解煩悶,把生活中遭受的苛責謾罵和痛苦寫在詩句中

汲水種瓜偏怒早,

忍煙炊黍又嗔遲。

日長酸透軟腰肢。

後來,賀雙卿染上了瘧疾,這首《一剪梅》賀雙卿描寫了自己生病時的情景。

寒熱如潮勢未平,

病起無言,

自掃前庭。

瓊花魂斷碧天愁,

推下淒涼,

一個雙卿。

夜冷荒雞懶不鳴,

擬雪猜霜,

怕雨貪晴。

最閒時候妾偏忙,

才喜雙卿,

又怒雙卿。

患病的雙卿身上忽冷忽熱,婆婆和丈夫漠不關心,不僅不能來照看,反而還讓雙卿做各種繁忙家務。雙卿頓感悽苦,在詩句中三次直呼自己的名字,直嘆身世淒涼!

作為一個耕地種田的農民丈夫,周大旺根本理解不了賀雙卿的錦繡詩心,甚至都不能善待她。

一次,賀雙卿給田地幹活的丈夫送飯,路上突然瘧疾發作,雙卿捱過了痛楚,卻耽誤了不少時間。又累又餓的周大旺順手抓起身邊的鋤頭便向雙卿砸去。

算一生悽楚也拚忍。

便化粉成灰,

嫁時先忖。

這是雙卿發自心底悲憤的控訴。但是,自嘆之餘,也只能咬牙繼續生活:

錦思花情,敢被爨煙薰盡。

東菑卻嫌餉緩。

冷潮回,熱潮誰問?

歸去將棉曬取,

又晚炊相近。

一天,忙完各種家務農活,雙卿正在舂穀,站著休息的間隙,周大旺從地裡回來,以為他在偷懶,怒火上來把雙卿推倒在石臼旁,石杵撞到她的腰上。雙卿痛得好半天都爬不起來,害怕會有更多的責罵,強忍著眼淚不敢哭。

到了做午飯的時間,雙卿去廚房煮粥。過渡地疲勞,加上頭暈的老毛病犯了,雙卿閉著眼眯一會,鍋裡的粥溢出來。剛巧被婆婆看見,不禁火冒三丈,又是一頓吼罵。雙卿不敢反抗辯駁,埋頭清理灶臺。婆婆見她要理不理的樣子,更加氣不打一處來,衝上前一把抓住雙卿的耳環,用力一扯,把她的耳垂撕裂開來。

雙卿咬牙忍痛,擦乾鮮血,繼續伺候婆婆和丈夫吃飯。

她偷偷寫下哀傷欲絕的《薄倖(詠瘧)》,也許那時的她對生活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吧,她在詩中寫道:

總訴盡濃愁,

滴乾清淚,

冤煞娥眉不省。

……

春歸望早,

只恐東風未肯。

賀雙卿生命中彩色的時光都在未出閣的家中,有親人和詩詞相伴。出嫁後,能夠賀雙卿帶來一點溫暖就是鄰家女孩韓西。

生病了,韓西帶著吃食來探望自己。可惜,後來韓西出嫁人,自己生病不能送嫁。

想到韓西一走,自己真是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了。賀雙卿不由得悲從中來,在韓西出嫁那天,她寫下了著名的《鳳凰臺上憶吹簫.贈鄰女韓西》:

寸寸微雲,

絲絲殘照,

有無明滅難消。

正斷魂魂斷,

閃閃搖搖。

望望山山水水,

人去去,隱隱迢迢。

從今後,

酸酸楚楚,

只似今宵。

青遙,問天不應,

看小小雙卿,

嫋嫋無聊。

更見誰誰見,

誰痛花嬌?

誰望歡歡喜喜,

偷素粉,寫寫描描?

誰還管,

生生世世,

夜夜朝朝?

這首詞巧用23個疊詞抒情寫意,描寫賀雙卿如同墜入深淵的恐懼和無望,堪與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之句媲美。

也正是這首詞奠定了賀雙卿清代第一女詞人的地位。

婚後,受盡婆婆和丈夫的苛責虐待,雙卿寫詩的環境可想而知。紙用盡了,雙卿就在桂葉、蘆葉、竹葉和破布上寫;筆磨禿了,她就用白粉和炭棒代替。

寫詩,對於賀雙卿來說放佛是她在偷偷搭建一個世界,為的是給苦悶的生活,難熬的日子找個透氣的地方,把自己暫且妥帖地安置在詩詞裡。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2.餘秀華:詩歌是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時的柺杖

餘秀華的父母一直把她養在身邊,為她搭建起一方天地遮風擋雨,免去了婆媳矛盾等家庭紛擾。

餘秀華的困境來自婚姻,來自疾病,來自封閉的山村,以及對生存、時間和生命的思考。

19歲,什麼都看不清楚的年紀,餘秀華早早地結婚,兩年後就生下一個兒子。這樁由父母做主的婚姻並沒有給餘秀華帶來幸福。

尹世平常年在外打工,過年才回家一趟。

餘秀華有首詩歌《我養的狗,叫小巫》:

他揪著我的頭髮,把我往牆上磕的時候

小巫不停地搖著尾巴

對於一個不怕疼的人,

他無能為力

有人根據這首進行解讀,說餘秀華遭到家暴。後來採訪餘秀華,她說:“他也敢?”

但是,餘秀華說:“他看我老在電腦前寫詩就不順眼,我看他在那兒也不順眼。”

尹世平就是一個平凡普通的農民,他不懂餘秀華的才情,甚至因為男人的自尊心而輕視她,因為自己身體的健全而嘲笑她。

在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中,他和工友坐在一起吃飯,工友模仿她顫顫巍巍的樣子,鬨笑說:“女人是豬,哄哄就好了”,尹世平樂呵呵地應“是。”

餘秀華摔倒時,尹世平就像一個陌生人,只會站在旁邊哈哈大笑。

那種底層勞動男人的粗鄙、麻木,對一個女人來說會造成很深刻的傷害。

何況,餘秀華還是個極其敏感、聰明的人,她還是省象棋隊的隊員。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餘秀華是省象棋隊隊員

那時的餘秀華,沒辦法離婚,沒辦法逃離,經過那麼多灰心喪氣的日子,她或許也有曾有過絕望吧!

餘秀華的《婚姻》一詩就是真實的寫照:

多少年,一個人在泥沼裡拔河

向北的窗玻璃破了,一個人把北風捂在心頭。

“在這個人世間你有什麼,你說話不清楚,走路不穩

你這個狗屁不是的女人憑什麼

憑什麼不在我面前低聲下氣

……

我多麼喜歡孤獨。喜歡黃昏的時候一個人在河邊

洗去身上的傷痕

這輩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寫在墓誌銘上

——讓我離開,給我自由

幾十年的時光中,困住餘秀華的不僅是婚姻,還有捆綁她的橫店偏僻的村莊。

餘秀華家裡有幾畝田地,長相一般,甚至是不好看,奇怪的走路姿勢,話也說不清楚,還想寫詩。

難以想象,餘秀華身心受著怎樣的摧折:陌生人異樣的眼光,周圍人的嘲笑,家人的的不理解,以及自己的不甘於與抗爭。

出名前的日子,餘秀華做夢都想想逃離這個捆綁她的鄉村,逃離這樣的生活,但是她做不到:

多年來,我想逃離故鄉,背叛這個名叫橫店的村莊

但是命運一次次將我留下,守一棟破屋,老邁的父母

和慢慢成人的兒子

而兒子放佛一個慢慢走近的客人,慢慢染上我的體味

要說幸福,這恰恰是,剛剛好。

而我卻一直深懷哀傷。如此隱匿,我自己也說不出口

活著,如一截影子,從天空落進水裡

一輩子在一起的人無法相愛,獨自成活

是誰無法讓我們對這樣的人生說:不!

——《你只需活著》2014年2月21日

最為一個腦癱患者,一個粗陋的農婦,她又能去哪兒呢?詩歌能有什麼用呢?除了清潔她、悲憫她。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餘秀華坐在門口寫詩

門口是餘秀華固定寫作的地方,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我都心裡一緊。

餘秀華說:“因為我是腦癱,一個字寫出來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氣保持身體的平衡,並用最大的力氣讓左手壓住右腕,才能把一個字扭扭曲曲地寫出來。”

那時的她不是詩人,是一個農婦啊!醜陋、粗鄙、奇怪,寫字、讀書,看起來有些瘋瘋癲癲,她說:

許多日子裡,我都是絕望的,如落花

浮在水面

姐姐,我的村莊不肯收留我,不曾給我一個家

在這無法改變的宿命中,餘秀華越來越困頓:“這些一年年輪迴,讓我有說不出的疼痛/越來越沉的哀傷”

逃不出婚姻,逃不出村莊,逃不出宿命,詩歌成了餘秀華唯一的出路:

我喜歡被詩句圍困,再嘔心瀝血找一條出路

我被什麼疼愛著,不離不棄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四、慧眼識珠遇伯樂

1.賀雙卿:那次讓史震林驚訝不已的外出

如果沒有史震林,賀雙卿可能就悄無聲息地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她那些隨手丟棄的悽美的詞句我們也看不到了。

據史震林的寫實筆記《西青散記》記載,一天他和段玉函等幾個朋友看見一個女子手執畚箕出外倒髒物,便非常驚奇:“窮鄉僻壤,何來如此美貌女子?”

再看所扔的垃圾中竟有不少樹皮、紙屑,上面隱約有筆墨痕跡。撿起來一看,竟是殘缺不全的詩作。

經打聽,他們知道了賀雙卿的身世,十分同情。讀到賀雙卿的詩詞,更是敬佩至極。

於是,史震林和朋友們寫詩作詞以示問候。

雙卿欽慕才子,不由得詩詞唱和。

那段日子,是賀雙卿出嫁後為數不多的清麗鮮妍的時光。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2.餘秀華:那個讓劉年精神徒增的午後

那個下午一點多最的疲倦的時候,坐在辦公室不能睡午覺,劉年獨自在博客上百無聊賴地翻看,“餘秀華的詩,像一劑強心劑,讓我精神徒增。”

劉年當天下午在微博上選好幾首詩,然後開始寫稿籤:

一個無法勞作的腦癱患者,卻有著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不管不顧的愛,刻骨銘心的痛,讓她的文字像飽壯的穀粒一樣充滿重量和力量,讓人對上天和女人肅然起敬。

他說:“這是我看到的七零後女詩人中寫的最好的之一。”

後來,餘秀華受邀到北京朗誦詩歌,謝建平私人掏錢請吃飯。

進入餐廳的時候,她的母親稍微好一點,餘秀華很緊張。一再堅持下,她和她的母親做了餐桌的主位。

劉年說:“那個晚上,那裡是整個世界的核心。”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五、相似境遇,不同命運

1.賀雙卿:他生未卜,此生已休!

有時候我常常在想,賀雙卿不那麼柔弱該有多好!把自己玲瓏剔透的心藏在詩歌裡,然後,渾身長滿刺和爪子,撒潑打混,做個粗野農婦該有多好!

據記載,鄰里都稱讚雙卿孝順。面對婆婆虐待、丈夫打罵,就算她做不到潑婦罵街,也可以為自己分辨幾句啊!也不至於遭受如此虐待。

但是,雙卿太柔弱了,罵不過,打不過,哭也不行的她從未爭取過一下,只會一味地忍讓,她說:“算一生悽楚也拚忍。”

毫無還擊之力的賀雙卿只能偷偷抹淚,自憐自嘆

女郎清怨曉涼吹。

露滴魚兒冷眼窺。

蓮子有心秋正苦,

不憐明月更憐誰?

賀雙卿性格軟弱,一味忍讓、自憐自艾,錯失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次機會。

史震林等人傾慕雙卿的才華,同情她的際遇,也曾想幫助雙卿擺脫困境。但賀雙卿斷然拒絕:“田舍郎雖俗,乃能宛轉相憐,何忍厭之,此生不願識書生面矣!”

賀雙卿雖然把震林當知己,但她恪守本分,發乎情,止乎禮,不敢靠近這個男子,甚至有意迴避他。賀雙卿不但為打罵她的”田舍郎“辯解,還拒絕了史震林的幫助。

可憐一代才女佳人,即便有人施以援手,但深受世俗禮教束縛,深陷苦海卻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賀雙卿就這麼親手葬送了改變命運的第二次機會,釀成悲劇。


婆婆和丈夫的無情折磨,加之過度勞累,賀雙卿一病不起,婚後不久就香消玉殞了,死時年僅20歲。


臨死前,她寫了一首詞回贈史震林的好意:

贈史震林

終日思君淚空流,長安日遠,

一夜夢魂幾度遊。

堪笑辛苦詞客,也學村南村女,

晨昏焚香三叩首。

求上蒼保佑,天邊人功名就,

早諧鸞儔。

應忘卻天涯憔悴,

他生未卜,

此生已休!

捧著賀雙卿的絕命詞,史震林泣不成聲:“才與貌至雙卿而絕,貧與病至雙卿而絕!”

在那樣的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空有一身才情的賀雙卿能去哪兒呢?她自小受詩書薰陶,也接受封建教化。時刻謹記“未嫁從父、出嫁從夫”的她,怎麼會忘記那些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想要跟周大旺離婚,面對家中兇悍的婆婆,談何容易?即便離婚,孃家無人,賀雙卿又能去哪裡?屢試不第的史震林能名正言順地娶她?還是,最終只能淪落到煙花巷?

對於賀雙卿來說,待在這個家,會置她於死地。

但是,離開這個家,同樣是絕境。

天生的性格柔弱,無處不在的禮教約束,給賀雙卿織就了一張巨大的網,她根本逃不出來。

滿腹才情、年紀輕輕、病痛纏身的賀雙卿只能無力地給自己下了最終的判決書:“他生未卜,此生已休!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2.餘秀華:2015年迎來人生的轉折點

2009年,餘秀華正式開始寫詩。

2014年11月,餘秀華在《詩刊》發表詩作,受到關注。

2015年,是餘秀華人生的分水嶺。

這一年,她的詩作刷爆朋友圈,那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被爭相傳誦,引發媒體報道狂潮。

這一年,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搖搖晃晃的人間》,其中《月光落在左手上》銷量突破10萬冊,成為20年來中國銷量最大的詩集。

這一年,導演範儉跟拍她的《搖搖晃晃的人間》,在被稱為紀錄片界“奧斯卡獎”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上,獲得評委會特別獎。

這一年,她獲得網易“2015年十大女性獎”之首,並被《出版人》雜誌評為“2015年度作者”。

這些潮水一般湧向餘秀華的名利都不重要,對她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離婚。

這是出名之後餘秀華的第一個逃離動作,她不顧家人的反對、輿論的指責,固執地結束20多年沒有愛情的婚姻。

她和尹世平攤牌,尹世平作為上門女婿有他的不甘和委屈,耍賴式地抗爭:“我做錯了哪樣事!你出名了就想甩掉我!”

在範儉的說服下,尹世平終於同意離婚,餘秀華也準備賠償他一套房子和一筆錢。

但是,尹世平拖拖拉拉不肯辦手續,等不及的餘秀華乾脆一個電話下了最後通牒:“這個月回來(離婚)15萬,下個月10萬”。

餘秀華幾乎用盡她當時所有的稿費換取一紙離婚證。

後來,記者問她離婚的感受,她說:“我就覺得哎呀,一座大山搬走了。……離婚之後,覺得很快樂。兩個人在一起,反而是一種互相折磨。如果一個女人的精神足夠豐盛,多一個男人是負擔。”

這時的餘秀華,不再是腦癱的農婦,而是有名的大詩人。

出名、離婚、出書、拍電影……餘秀華的人生像開了掛一樣,開啟新篇章。

餘秀華有父母的愛護,經濟獨立,又趕上這樣一個網絡文學比較發達的時代,加上一點點的運氣,39歲的餘秀華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戰。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六、不同時代塑造不同的靈魂

說實話,最初想寫賀雙卿和餘秀華是因為她倆都是農民女詩人,但是,隨著瞭解的深入,我發現:賀雙卿和餘秀華根本不是同一類人!

賀雙卿自小接受詩詞影響,也接受封建教化,是典型的古代才女,出身貧寒卻有深院閨秀的風範。她的早早離世,既是時代的造成悲劇,也是個人的軟弱造成的悲劇。

賀雙卿接受傳統禮教馴化,外表貌美如花,體格健全卻非常柔弱,正是自小接受的封建教化閹割她的生命力,好似被砍去四肢。羸弱的賀雙卿,面對人生苦難只會恪守本分、自怨自艾、一味忍讓,毫不抗爭。

可以說,身體健全的賀雙卿在精神上是殘疾的。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餘秀華卻截然相反,見字如面。

劉年說:“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裡一樣醒目—別人都穿戴整齊、塗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汗味,唯獨她煙熏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汙。”

腦癱的於秀華身上那種強悍的生命力是賀雙卿無法比擬的。而這種強悍的生命力,來自成長的環境和良好的教育,更關鍵的是對自我正確的認知。

1976年出生的餘秀華,趕上了國家發展的好時機。她自小接受的是現代教育,不是三從四德。喜歡看書的餘秀華聰明睿智,對於自由、對於生命、對於自我,她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所以,就算劉年沒有發掘她,就算再絕望,她內心深處仍以詩歌給自己希望:

經過了那麼多灰心喪氣的日子

麻雀還在飛,我還在搬弄舊書

玫瑰還有蕾

——《讚美詩》2014年12月2日

何況餘秀華從不服輸,她說:“其實我一直不是一個安靜的人,我不甘心這樣的命運,我也做不到逆來順受,但是我所有的抗爭都落空,我會潑婦罵街,當然我本身就是一個農婦,我沒有理由完全脫離她的劣根性。”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餘秀華一腳踢開們

在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中,面對不肯離婚的尹世平,餘秀華搖搖晃晃氣鼓鼓地一腳蹬開破敗的木門,正是憑這一股子強悍,為她建造了一個硬硬的殼,抵抗滿世界的惡意。

餘秀華很睿智,她把內心那個靈逸奔放的少女,藏進詩歌裡;回到現實中,她就是個混不吝、不肯服軟、講髒話的中年婦女,只要有人對她不懷好意,她就會衝上去迎面去廝打。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詩人食指指責餘秀華

七、新時代女性的新困境

從農婦變成了有名的大詩人,餘秀華終於逃離了婚姻和村莊。

面對這樣巨大的改變,她說:“好像不知道命運把自己在往哪個方向推,推得這麼高會不會突然甩下來。”

出名,給餘秀華帶來名利,也帶來更多的敵意。因為她的農民身份、因為她的容貌、因為他的殘缺身體、因為她的家人、因為她的詩歌……

餘秀華隨時準備回擊,有時直截了當,有時滿不在乎有時幽默風趣。

著名詩人食指曾指責餘秀華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說她作為一個詩人,不考慮對人類的命運,不考慮對祖國的未來。

餘秀華回應說,“我的過錯在於:我不會裝,更不願裝可憐!我的過錯還在於,在社會底層,偏偏高昂著頭。我不知道何為尊嚴,我只是想如此活著……”。

有人質疑她寫的詩是“蕩婦體”。餘秀華不在乎,“蕩婦就蕩婦。”

在一個談話節目的現場,詩人周熙說《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寫得好:“大眾可能沒讀懂她,很多人都只讀到了‘睡’,其實那並不是重點,後面才是精華‘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餘秀華打斷了他,“重點就是睡。”

餘秀華從不按套路走。她寫性、寫花草、寫男人、寫愛情、寫慾望、寫疼痛……永遠那麼猛烈熱辣,直直白白。

這些用詞,完全超出常人對女性傳統印象的認知,把衛道士們嚇壞了吧?

何況,因為餘秀華醜陋有病的農婦身份,這樣的惡意更具殺傷力:“你都這樣了,怎麼還敢去睡人家?”

面對周圍惡意的謾罵,餘秀華說:“ 我的身份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


賀雙卿和餘秀華,不同時代農民女詩人的困境與出逃

2016年,圍繞在餘秀華周圍的喧囂慢慢遠去,她在第三本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中寫道:

“我不知道上天為何厚待我,我如何有被如此禮遇的資本?我沒有。我只是耐心地活著,不健康,不快樂。……其實,此刻若死,無憾。”

經歷如潮的讚美和謾罵,餘秀華似乎坦然了許多。

說起當年的指責,她柔和了不少:“許多人說我的詩歌是個人抒情,不關心國家社會。親愛的,關心是要實際付出的,我們不能再一個高大上的話題上粉飾自己。比如災難,詩歌有什麼用?比如腐敗,詩歌有什麼用?詩歌一無是處啊。但是,詩歌通向靈魂。靈魂只能被自己瞭解,詩歌不寫自己能寫誰?”

尾聲

如今,餘秀華不再理會外界嘈雜的聲音,專注於自己。

而我把這看成是一場新的突圍。

這個時代給予女性的空間越來越大,我們有足夠的力量使自己免於賀雙卿那樣的困境,但是,我們仍無時無刻不在因為女性的身份受限。

女性在工作、家庭、自我、社會中尋找位置,在女兒、妻子、母親、同事的身份中尋找自己。

有時,看不見方向和路,但也許從自己開始,就是出逃的途徑。

對了,如果有機會見到餘秀華,我真的無力給她擁抱,只想靜靜地坐在她身邊,在心裡默默地說:“姐姐,請允許我,陪著你。”


作者簡介:青隅,在平凡的世界裡收藏美好的中年少女,愛花、愛書、愛電影,願和你分享有料、有趣、有價值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