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理解“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動靜哥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聰明的新媳婦。

全文是: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這是一個新媳婦的歷程!

嫁入丈夫家3天,根據唐朝的習俗,就開始由新媳婦做飯了。

洗手作羹湯,是新媳婦的第一頓飯。

在古代,媳婦不出門,只是留在家裡做家務。

做家務中,燒飯又是最為重要的部分。

如果做飯不好,當然是得不到公婆的喜歡。

那麼,第一頓飯極為重要,決定了公婆對你的看法,會影響一輩子。

那麼,詢問丈夫應該怎麼做菜呢?

對不起,古代丈夫是不做家務的(這個優良傳統為什麼沒有保持下來!),你去問他等於白問。

那麼,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去詢問小姑子。

作為丈夫的姐妹,小姑子當然是要協助母親下廚的,對公婆的口味非常熟悉。

所以,如果做的菜得到了小姑子的認可,公婆自然也會認可。

所以說,這是一個聰明的新媳婦。

話說回來,當年的新媳婦知道今天的女人很多根本不會做飯嗎?


薩沙


姑就是婆婆,小姑就是老公的妹妹。新媳婦剛進門,給婆婆做飯,不知道婆婆的口味,就讓小姑子小嚐一嘗。



有人或許要問了,為啥不讓老公嘗,卻讓小姑子嘗,因為老公和婆婆就在飯廳等著上菜呢,不在廚房,廚房只有小姑子。



我們這兒有個故事,一個媳婦不會做飯,嫁過去之後經常被婆婆嘮叨,老媽知道後就來作主,新媳婦和麵,一會兒面多了,加水,一會兒水多了,加面,弄了一大盆,啥都沒有沒幹成。



因為古代女子不出去幹活,只能在家幹家務,所以做飯就是基本功,做不好飯就在家裡無法立足,尤其第一頓飯,更為重要,直接影響新媳婦在婆婆心裡的地位,所以需要慎重。


唐風宋月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這是唐代詩人王建《新嫁娘詞(其三)》的後兩句。

全詩如下: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新媳婦出嫁三日後,按習俗就要開始做飯了,這可是嫁到婆婆家的第一頓飯,做出來的飯是不是合婆婆口味,能不能得到婆婆認可呢?很是忐忑不安,那怎麼辦呢?有了!讓小姑子先嚐嘗!

新媳婦的小心思是:小姑子和婆婆多年來同吃一鍋飯,熟知婆婆的口味,先嚐一下,可以給自己一點建議,那麼即使有什麼問題,還有挽回機會迴旋餘地。

由此不由想到了另外一首詩:唐代詩人朱慶餘的七言絕句——《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初看這首詩,題目和內容簡直風馬牛不相及。

從題目看,應該是說該考試了,作者給張水部寫一首詩,拜託張水部看看自己的作品,能否得到主考官的認可和青睞。

但詩的內容卻是寫新嫁娘:在洞房花燭夜的第二天早上,要拜見公婆了,梳妝完畢,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討得公婆的歡心,低聲問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妝容畫的是否合時宜。

這個聰明的小媳婦,給人感覺簡直和上一首詩裡的小媳婦是同一個人!

很明顯,這是一首暗含隱喻的詩:

作者以新嫁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

視角獨特,構思新穎。

中國文人向來含蓄,由此可見一斑。

通過以上兩首詩,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活靈活現、機智聰明的小媳婦,忐忑不安的費盡心思想要討好婆婆,得到婆婆的認可。

由此也多少可以看出古代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

對女同胞來說,還是新社會好啊!哈哈哈😄!


青石觀點


古代女子出嫁,最要緊的事就是侍奉公婆。為了知道婆婆飲食方面的口味,於是煮好飯菜後,便先找小姑來品嚐 一番,先讓小姑子高興了,婆婆就好說了。姑: 就是婆婆。小姑: 是指丈夫的妹妹。諳: 是熟悉。這兩句詩是描寫新嫁娘的聰明伶俐與謹慎的態度。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到達新環境時,必須虛心請教一些 “老前輩”,才不容易出毛病,這與“入鄉問俗” 是同樣的道理。



絕版小破孩


詩人王建想要求取功名,但是不知道自己能否得到皇帝的賞識,所以作詩呈給當時的丞相,看是否能夠得到丞相的肯定。這是把自己比作新婚進門的小媳婦兒,把皇帝比作公婆,把丞相比作小姑。

當然這首詩的表面意思也是很美的,描繪了新婚燕爾,家庭和睦的美好家庭氛圍。


陶然故事小屋


關於中唐詩人王建的《新嫁娘詞》,是一個組詩,一共三首,描述了當時社會風俗的一個切面,以第三首最為著名。是組詩的精華。

新嫁娘詞

其三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詩最成功的地方,是活脫脫勾畫出一個古代新婚妻子不僅手巧,而且聰慧中帶著狡黠的可愛形象。通篇白描,無一細節,短短二十個字尤似脫口而出,不欲工詩而詩自工。清人沈德潛評為“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

王建於極尋常的生活場景中,以極尋常的白話語言,寫下了極耐咀嚼的詩歌。可謂民間風俗撞上了民歌風調,絕配!

詩雖極小,你能看出多少?

首先這首詩並不是絕句,屬於五言古絕一類,這樣遣詞造句上不受格律拘束,能充分調動適合表達的口語,詩也更具通俗性、親和性。


但通俗不等於白開水,毫無滋味。詩之所以是好詩,總歸有讓人玩味的地方,也就是詩韻。這個是好詩必須要有的,而使之產生的方式有很多。修辭、意境、格調、聲情、風骨等等,具體到這首五言古詩裡,是能引起廣泛共鳴的新婚風俗的描寫,以及新婚妻子的精明表現。這兩者的自然結合,催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文學上大獲成功。

說到世俗風情,現代人看到可能沒太大反應,對“三日下廚”什麼的不感冒,畢竟會做的沒幾個了,舊有的習俗已經不再,但婆媳相處的課題千年不變。短短二十個字裡,足以見識到這個新婚妻子的不簡單。


唐代風習,新婚妻子嫁後三日下廚,是在夫家露的第一手,廚藝又是古代最重視的新娘技藝之一,夫家人評價所娶女子好壞,這是最直接的標準,尤其是婆婆,關乎自己的初印象,一般人可能做就做了,覺得能做出來就算完成任務,但這樣恐怕只能打個及格。

這個媳婦聰明之處在於,很懂世情,知道廚藝這方面最挑的肯定是婆婆,把她哄好了,一切都好了,所以她的口味最重要。怎麼辦?不好直接問,不是有小姑嗎?從小姑嘴上套話,讓小姑預嘗,這個問題圓滿解決。


僅僅通過這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這個妻子的高情商就已經藏不住了。你也可以想見她以後在夫家的日子一定玩得很轉,各方關係都能照顧好,畢竟細膩處見真章。而且有這樣的媳婦,婆媳關係也不會緊張。從踏入夫家大門開始,她實事上已經在經營婆媳關係了。

同類詩歌延伸

關於這種將風俗與人物描寫結合成功的,最接近《新嫁娘詞》風格的,有與王建同時代的朱慶餘,他寫有《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新婚妻子形象也是惟妙惟肖,詩亦為七絕名篇。此外,晚唐詩人施肩吾的《幼女詞》: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也是五言古詩一篇,描摹女兒在七夕節的情態,極富生活趣味,也是一絕。


詩詞桃花源


看到這句詩,我只能感嘆:婆媳相處這個亙古難題,自古至今都存在。


過去女性,依附婆家而存在。婆家人能決定她的生存狀況。因此,家勢強大如王夫人,也曾小心侍候過林黛玉的母親賈敏,還曾酸酸地說:當日林妹妹的母親,過得那才是一個千金小姐的日子。


從《紅樓夢》裡就可以看出,媳婦在婆家的地位是低的,一眾女眷一起吃飯,婆婆小姑子都可以坐著,沒有“熬成婆”的王熙鳳還要在旁邊端飯遞碗。熬成婆了的王夫人,才略有點體面。


也許是積累了一些委屈,所以王夫人在對林黛玉嫁回賈府的事上很不熱衷。這也是千年來“姑血不還家”的內在實質:姑嫂關係,其實也不見得好,讓舅媽當婆婆,很危險。所以“姑血不還家”,林黛玉難嫁賈寶玉。


媳婦熬成婆,終於可以明裡暗裡擠兌下小姑子。但在自己勢單力薄之時,還是曲意奉承的好。所以有“未諳姑食性,先遺小姑嘗”之舉。

具體來說,這句話裡的“姑”是指婆婆,“小姑”就是丈夫的妹妹。


一個新嫁婦,進了新家,想要侍候好婆婆,茶飯上得要用心。初來乍到,不知道婆婆的口味,那就先邀小姑子嚐嚐。因為小姑子熟悉母親的口味。


新婦此舉,兩面討好

母女是天然的盟友,新進來的兒媳婦,把做好的飯菜請小姑子嘗,讓小姑子明瞭嫂子的一片孝心,也讓嫂子知道了婆婆的喜好,免得日後出錯。這就跟今天的好媳婦拉著姑子去逛街,給婆婆買衣服是一樣的。也跟有些乖覺人,當年丈夫的面給婆家的人送錢送物一樣的。

過去的小姑子在家地位高。

未出閣的小姑子在家地位很高,當初寧國府尤氏對於惜春的責難不敢吱聲就可見一斑。按今天的規矩,嫂子在家是主事,小姑子和她的地位頂多平齊。而在過去,小姑子在家幾乎是主,而嫂子們地位要次一等。



這裡,新嫁婦的舉動就很討好小姑子的意思。

唉,媳婦難做呀。在過去更難,婆家的人都得侍奉好。詩裡的女子靈巧、謹慎,是個會審時度勢的。


錢多多讀文史


不知道姑爺、公爹、公婆的意思,先要愛屋及烏去了解小姑子的意思。家裡最小的妹妹,本來就是大家都寵愛吖,媳婦先來到了家裡,肯定要首先討好小姑子。小丫頭片子,活潑可愛本來就是不會有心機,你想從小丫頭口裡套出來姑爺、公爹、公婆的口味愛好。



燕子歸巢作家


前面的姑是婆婆,後面的小姑是丈夫的姐妹……不知道婆婆喜歡吃什麼,試做飯讓孩子姑姑先嚐的意思……


西山詩詞客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是唐代詩人王建的《新嫁娘詞三首(其三)》的最後兩句。這首小詩流傳非常廣,千百年來被人們口口傳頌。既有對詩人文學才能的讚歎,也有對新媳婦的聰明而叫絕。

《新嫁娘詞三首(其三)》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這首詩語言簡潔,易於理解,通過短短的20個字,在讀者面前呈現出唐代女子溫柔善良而又聰明可愛的形象。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唐代的習俗是新媳婦嫁到婆家後的第三天,就要到廚房開始做活。詩中的女子到婆家已到第三天了,就把手洗乾淨到廚房準備開始作羹湯。詩中的小媳婦很守規矩與習俗,還是個非常乾淨利落的女子。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新媳婦一定很忐忑,因為她猜不到婆婆究竟愛吃什麼,喜好什麼樣的口味,擔心假如不合婆婆的意,會覺得自己很丟臉吧,而且不會給婆婆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所以這個小媳婦很有一套,真是聰明絕頂,竟然想出來讓小姑代為品嚐,因為小姑與婆婆一同生活在一起多年了,沒有誰比小姑更瞭解婆婆的口味了。

這首詩表達的非常含蓄而又自然,但讀者還是可以從中感覺到封建社會的女子倍受公婆的不友好的對待,婆婆可以大呼小叫的把媳婦指使的團團轉,伺候公婆,還要作全部的家務,地位相當的低。詩中的小媳婦憑藉自己的聰明作法,可能會讓婆婆誇獎她或是給她點好臉色,但其被欺負被奴役的地位是不會變的,就像我們常聽到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成了婆婆就可以欺負別人了。

新中國建立後,毛澤東主席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女同志與男同志一樣,婦女的地位終於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女生們同樣可以求學,工作,與男人享有同等的地位,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人類的進步。

今天的女生也可以效仿詩中小媳婦聰明的作法,但不是為了討好和少受欺凌,而是讓婆媳關係可以更融洽,畢竟今天的婆婆也已非昔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