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情商高的孩子,须从“正三观”和“强阅读”入手

培养情商高的孩子,须从“正三观”和“强阅读”入手

――论情商培养的方法途径与重要性

(作者:陈加荣,2020年3月8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所谓情商,不是在水一方,而是你在玩耍游戏胡搞瞎逛,而我挑灯夜读,凿壁借光,依窗晨读,而你却在水中央。所谓情商,不是你情深意切痴迷不悟痴痴傻傻守望,而是自我驱动,自我超越,自我救赎,自我提升,自我管理。所谓情商不是你富可敌国,情意绵长,八面玲珑,俯首帖耳十分乖张,而是兢兢业业,自立自强。以上理解权当我一家之言。

培养情商高的孩子,须从“正三观”和“强阅读”入手


言归正传,从专业术语看,依照词条解释,所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其包括爱商(LQ)等。它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从最简单的层次上下定义,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绪的部分变为可以控制情绪,从而增强理解自己及表达自己的能力。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情商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这五种特征组成。同时,情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企业管理学上。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情商是领导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们的情商培养,以便提高孩子成长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提前布局,尽早规划。

从汉语的角度来讲:“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又称为“情绪智力” , 简称情商。据《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得知,萨洛维及其合作伙伴约翰·梅耶已对情绪智力给出了详细的定义,情绪智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并对什么是情商,给予定义和解释:情商(EQ)全称情绪智力,多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

据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情商培养,应该从幼年期开始,要从儿童其和青春期着手训练和培养。通过情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情商。情商培养,是可以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培养 来加以提高,并且改变的。

幼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是人生中几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孩子们在这个时候,面临成长叛逆和学习压力等多重压力的同时,又面临着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育和变化。这些都会使他们造成心理失衡和复杂的心理矛盾,严重的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如:叛逆、孤僻、好斗、焦虑、烦躁、社交恐惧、不合群、好动、与同学关系紧张等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必要的心灵慰籍,心理疏导,行为引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必要的训练。因为从情绪的分类来看,“情绪智商大致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等方面。

丹尼尔·戈尔曼接受了萨洛维(P.Salovery)的观点,认为情绪智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绪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 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培养情商高的孩子,须从“正三观”和“强阅读”入手


培养情商高的孩子,须从“正三观”和“强阅读”入手


从来源看:情商(情绪商数)(EQ),首先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新罕布什尔大学)和彼得·萨洛维(耶鲁大学)于1990年首先提出,但并没有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直至1995年,由时任《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与讨论,因此,丹尼尔·戈尔曼被誉为“情商之父”。《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于1997年被引入中国大陆,从而引发全国大讨论,使之成为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对于情绪智商的概念,丹尼尔·戈尔曼并没有提出一个精确的概念。但是从丹尼尔·戈尔曼《情绪智商》一书的字里行间,人们还是可以看出情绪智商概念的端倪。

无论如何,存在即为合理。既然情商已然存在,并被人们认知和重新定义,同时赋予内涵,那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为人父母,那就需要去学习,去了解,去认知并加以应用。

其实我个人认为,所谓情商其实就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心态,一种情绪管理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自我驱动能力。而要养成好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做起,只有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好了,习惯了,自然而然了才能养成好习惯,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生成和突击式的速成,而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水到渠成的日积月累的养成与培养形成的自动自发,融入血脉,深入骨髓,如影随形,自我驱动的一种自然而然且固化的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

习惯成自然,情商后天成。要培养好习惯,必须要从小开始,好习惯都是培养和熏陶出来的,所以环境很重要。正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龙养龙,凤养凤,老鼠养儿会打洞”。环境,对于习惯养成和情商的培养,十分重要,不可忽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习惯养成和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与时效性。可以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习惯养成,情商培养,离不开好的教育和严格管教。可以说心态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好心态成就好明天,坏习惯毁掉人一生,坏观念坑害三代人。这就要求家长,尤其是母亲,要有良好的观念,要是非分明,黑白分明,爱憎分明,要三观正。只有三观正,才能培养好习惯,培养好情商。三观不正,好习惯难养,好情商难培养。可见养成好习惯,培养好情商必须“正三观”。

1

妈妈三观正,孩子不入歧途

没有比读书无用、有钱为尊的三观更可怕的。在这种信奉物质至上思想的影响下,有些妈妈正在毁掉子女的一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不怕影子斜,可见“正”何其重要。起正念,才能培善心,育正观念,养正气,生正义,存正心,起正见,立正身,行正形,养浩然正气,才能够有良好的高情商,美好的好未来。

南怀瑾先生曾谈到:“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然而,当今社会多少有些浮躁,物欲横流,追名逐利,已成为一些人生活的全部。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父母家长,为何要把这种疲惫不堪的生活方式,也转嫁给儿女?这或许也是因为“三观不正”、“心态不好”、“情商不高”所致,被生活所裹挟,被压力所困扰,最终把焦虑不安和急功近利的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造成家庭教育的扭曲和失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精致利己主义的功利性教育观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狭隘资本主义至上观”和“有钱有势即为王道的成功学”所裹挟和扭曲所致。而要改变这一切,必须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正三观,要从尊师重教,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重视阅读开始。尊重知识,重视读书,是妈妈三观正确与否的最基本表现。然而有些父母尤其是妈妈,却常常叫嚷“女孩读书无用,嫁人嫁的好,才是真本事”、“学得好,不如生得好,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男孩是建设银行,女孩是招商银行”等等这些扭曲而偏执的三观,这是多么可怕的三观传承,如此一来,家庭教育已然出现恨严重的问题。

孟母三迁的经典故事,告诉我们环境教育和读书的重要性。孟母何其重视孟子的读书教育,为了给他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曾三迁其住所。昔日孟子年少时,父亲早丧,母亲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地,孟子和小伙伴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见状自言道:“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后来便搬到了市集旁边,孟子又学起了商人做生意的样子,玩杀鸡宰鹅讨价还价的游戏。孟母又自言道:“此地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最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爱读书。孟母欣喜的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孟母所为就是为了让孟子远离那些粗鄙庸俗的环境,让他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正是孟母的远见卓识,才成就了一代大儒孟子。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决定成败,学习决定未来,好习惯成就好未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身为人母,我们就当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子女,正确拥抱真理和愉快选择正确的价值观。而前提条件就是妈妈的三观要正。这需要从阅读开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好读书,才能知书达礼。

三观正的母亲,懂得发展自我,妈妈本身要变成一个完善的人,不仅要有能力培养孩子,还要引导孩子。从小到大,在读书环境中长大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所以读书很重要。书香云集,诗经采薇,书香门第,沐浴风雅,清润书香的灵魂一定会芳香裨益。

2

妈妈三观正,孩子人品好

作为妈妈,是否能善待老人,决定着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是否知道回报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能否礼待亲友和邻居,决定着子女有无爱心。“贤母使子贤也。”

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教育和母亲修养的标配和核心价值观,母亲的善良和博爱,是子女将来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的关键。母亲的眼界、心胸决定着子女的前程是否远大,胸襟是否广阔。

好家长成就孩子的好未来,可以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错行害人害己,害一辈子,嫁错郎,害人害己害子孙,害三代人。可见母亲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何其深远。这样看来,世间最应该接受教育的人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只有好母亲,才能成就好孩子。读书对于母亲而言,十分重要,对于孩子而言,更为重要,阅读开启世界,读书开启未来。

现在,许多家长,自身道德修养,还有待提高,自己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却要求子女有出息;只顾自己发财赚钱,难得关心孩子教育,自己不看书学习,却要求孩子名列前茅。自己口出狂言,信口开河,污言秽语,信口雌黄,却要求孩子文质彬彬,礼貌待人,自己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狭隘自私,却期盼孩子左右逢迎,独占鳌头,自己冷若冰霜,薄情寡义却要求孩子笑口常开,义薄云天,笑傲江湖。如此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却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一枝独秀、功成名就、一鸣惊人,怎么可能呢?

父母自己沉迷麻将牌局或觥筹交错中,忘乎所以,流连忘返,却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初心不改 始终如一;自己不孝敬老人,却要求子女言听计从,温顺孝敬;张嘴闭嘴污言秽语,却要求孩子文明礼貌……自己为了赚钱坑蒙拐骗,又怎能要求孩子品行高尚、冰清玉洁?

古代教育经典举不胜举:陶母退鱼,讲的是东晋名将陶侃,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不受儿子官物私赠,并教导儿子为官廉洁奉公的故事。陶母对陶侃,自幼管教严格,以纺织为业的母亲,坚定地资助儿子的仕途。陶侃曾任渔梁吏,食用官府的腌鱼时,念及家中贫寒的母亲,就用陶罐盛装了一些,派人送给母亲。未料母亲如数退还,附信责备道:“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正因陶母的言传身教,陶侃虽家境贫苦,却做官长久,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后封为长沙郡公。

现实中,我们道德上的瑕疵和言行的不端,表面上看,无碍家庭生活,无关紧要,无伤大雅;但是,对孩子而言,却影响深远,因为孩子往往是大人的影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缩印,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家长的原件除了问题,坏了,怎么能够要求复印件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呢?

仁者无敌,善者为王,上善若水。如果母亲的为人,善良温和,懂得持家理财,乐于助人、乐观开朗、能吃小亏、勇于承担,那么她的这种思维方式和好习惯,边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女,影响孩子。

曾记得中央电视台有则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位年轻妈妈在给儿子讲小鸭的故事,讲完后,母亲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洗脚水洗脚,那个年幼的孩子见了,便跑去了卫生间……当妈妈给孩子的奶奶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发现儿子不见了,回头一看,只见她的儿子,正颤颤巍巍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水,蹒跚地走过来,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妈妈欣慰地笑了。随后电视画面上跳出了一行字“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每当看到这则广告,我们都会非常感动,因为它教育了我们,触动了我们的心灵,直击我们的灵魂,能够唤醒生命。教育是一朵云撼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觉醒另一个灵魂,一个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

只有在两代人的互动中,才能传递文化,才能启迪爱,开启智慧,开启世界,才能逐渐引导孩子认识整个世界,才能开启世界,给孩子无限可能,并让好的言行成为孩子一生受用的资本。

3

妈妈三观正,孩子情商高

每个人的命运不尽相同,却也大同小异,因为都是由多层次因素组成的,儿女们更是如此。妈妈的情商也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情商如阳光普照,可疑温暖人心,也可以灼伤皮肤,关键是如何应用。很多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足,不能承受打击,遭受挫折之后长时间的萎靡不振,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跟人打交道不顺畅,不能赢得周围人的信任。所以逆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千锤百炼始到金。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强大的内心,才是最好盔甲,才是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丰盈充实的人生,离不开磨难教育和挫折教育。温室里的长不出参天大树,庭院练不成千里马,是骡子是马要拉出去溜溜。可见挫折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自我修炼,是何其重要的。生活中 打不死我们的 常常使我们更强大。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年幼家境非常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可他的母亲不惧艰难,付出极大的努力教育培养儿子。买不起纸笔,其母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认字书写;家中无书可读,欧母便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给欧阳修学习……欧阳修的母亲通过自身面对困境的勇气和担当,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成长中的儿子。欧阳修也继承了母亲的这笔宝贵的情商财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心致力于读书,终成一代文豪。

优秀的妈妈,会培养孩子的逆商,使他们懂得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相反,不会太在意孩子成绩,是第一还是第二,上的大学是北大还是清华。因为比起孩子内心的强大和健康成长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无足轻重,不值一提。

三观正的妈妈情商高,儿女们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必定会继承妈妈的高贵品格和良好习惯。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生长在农村,他曾讲述过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在他的心中母亲特别善良。小时候,有一天,突然天空风卷云涌,大雨欲来,他家和隔壁邻居家,都晒了稻谷,可邻居家里没人。母亲带着他先把邻居家的谷子收完然后,才收自家的。俞敏洪问母亲为什么不先收自己家的,母亲说,远亲不如近邻。正是因为他母亲的高情商,俞敏洪的家,才成了全村人聚会的地方。也正是受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开始喜欢和享受快乐,懂得助人和分享,也最终成就了俞敏洪的成功。

三观正则品行正,这是人行走世间最轩昂的气度。

贤妻良母,出孝子,慈母严父,多伟男。女人拥有好的品行,是家中的稀世珍宝,品德要比秀美的容颜、横溢的才智,更加让人迷恋,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优雅和高贵,不是雍雍华贵和珠光宝气,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着书香气的温文儒雅和知书达礼,善解人意。在她身旁,男人不做莽撞事,孩子也会快乐无忧,健康成长,前程似锦。女人是男人等第二所大学,母亲是孩子醉美的花园,娇艳的不仅仅是花朵,还有丰盈而富足,高贵而典雅的灵魂。

而一个美满的家庭,不必鲜衣美食,不必锦衣玉食,也无需金玉满堂,繁花似锦,若能拥有一个三观正确的妈妈,便是最大的福气,也是家庭教育最美的情话。

高情商离不开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好未来。高情商培养,须从正三观,强阅读开始。“儿孙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父母不学习,不如靠自己。三观不正情商培养难成,三观不端,人生迟早完蛋。学养有所不足,学不足则见理不明,养不足则烈马不训。培养好习惯必须要好好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家财万贯,不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好好学习,努力前进,好好阅读,清润书香,雅儒气度,提高情商,开启世界,迎接未来,拥抱星星的夜空,点亮幸福美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