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疫情期间,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意识到自制力的重要性,自己家的孩子体内就像有个贪婪的怪兽,垃圾食品吃到停不下来、玩具买到房间塞不下、手机玩到飞起、一言不合就大发脾气。而那些自制力强的孩子就非常让父母省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制力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还多。

疫情期间,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那么,有哪些不利于孩子自制力培养的教养方式呢?

1、首当其冲,会明显降低孩子自制力的一个行为,就是"打孩子"。

家长们觉得打孩子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下次他就不敢了。然而,孩子们不这么想。他们当然会害怕被打,但不会因此自制。而是因为怕被打,学会了撒谎或是偷偷做。确实在现实中,男孩更容易挨打(皮糙肉厚,抗打?),家长对女儿总是会多一些心疼。男孩们深受其害,自制力自然不如女孩。所以,不管你家是儿子还是女儿,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打孩子,记得收手了哦。要是不能打孩子,那孩子表现出没有自制力的行为时难道就不管了吗?当然不是!

疫情期间,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2、家长忽视孩子没有自制力的行为

有研究表明,当孩子做出没有自制力的行为时(例如发脾气要买零食),家长要是忽视就会降低孩子的自制力。男孩的家长比女孩的家长更容易忽视这些。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自然会重蹈覆辙。所以,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特别是男孩的家长要反省一下。当孩子表现出没有自制力时,你是不是没耐心,放任了?建议大家温和而坚定的提出之前的约定,告诉孩子如果不按约定就会受到惩罚,让他自己再做一次选择。这时,孩子很有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家长可以安静的陪伴和聆听,不要过多介入。这方法可能不会一次凑效,但坚持下来,你会看到孩子的改变。

疫情期间,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上面提到的打孩子和忽视孩子都不好,那能提升孩子自制力的教养方式又是什么呢?

1、尊重孩子对时间的规划,允许孩子适当放松

曾见过一个妈妈,回家看到孩子在看电视,就对孩子发火,指责孩子不学习。孩子说我作业都做完了,复习预习也都做过了,电视刚打开呢。然后妈妈就跟孩子吼道:作业做完了,就不会看看课外书吗?下次考试你就一定能考一百分吗?说能考到一百分就看电视,不敢说的话,就别偷懒。然后她又给孩子找了两套习题要求孩子做。

其实有研究表明,人的自制力是有限度的,大脑会在苦差事和寻找简单的奖励之间寻找平衡,所以如果让人连续完成两件事情,每件都需要很强的自制力,那么第二件事往往做得更差。所以与其在题海战术中让孩子耗尽对学习的兴趣,不妨允许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只要做好了应该要做好的事情,可以允许孩子适当放松,让孩子享受到高自制、高效率带来的甜头。

疫情期间,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2、给孩子及时的提醒,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于自制力这件事,如果成人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什么都可以被原谅,那孩子就很难形成自律的习惯。想让孩子一瞬间明白利害关系并不现实,家长不妨从给孩子一个温柔坚定的提醒开始,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的语气可以很温柔,但态度却需要坚定。当孩子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制力也就不在话下了。

疫情期间,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小孩子往往更贪恋当下的安逸,很少愿意牺牲掉眼前的快乐、舒适,去换取日后的成功和幸福。但是当孩子能够放眼未来,勇敢的承担当下的责任,他们就会知道,那种高度的自律带来的是高效率、高自信。同时也会带给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和更大的自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