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疫情期間,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意識到自制力的重要性,自己家的孩子體內就像有個貪婪的怪獸,垃圾食品吃到停不下來、玩具買到房間塞不下、手機玩到飛起、一言不合就大發脾氣。而那些自制力強的孩子就非常讓父母省心。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制力的影響是智力的2倍還多。

疫情期間,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那麼,有哪些不利於孩子自制力培養的教養方式呢?

1、首當其衝,會明顯降低孩子自制力的一個行為,就是"打孩子"。

家長們覺得打孩子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下次他就不敢了。然而,孩子們不這麼想。他們當然會害怕被打,但不會因此自制。而是因為怕被打,學會了撒謊或是偷偷做。確實在現實中,男孩更容易捱打(皮糙肉厚,抗打?),家長對女兒總是會多一些心疼。男孩們深受其害,自制力自然不如女孩。所以,不管你家是兒子還是女兒,如果你還在動不動就打孩子,記得收手了哦。要是不能打孩子,那孩子表現出沒有自制力的行為時難道就不管了嗎?當然不是!

疫情期間,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2、家長忽視孩子沒有自制力的行為

有研究表明,當孩子做出沒有自制力的行為時(例如發脾氣要買零食),家長要是忽視就會降低孩子的自制力。男孩的家長比女孩的家長更容易忽視這些。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自然會重蹈覆轍。所以,家長們要多關注孩子,特別是男孩的家長要反省一下。當孩子表現出沒有自制力時,你是不是沒耐心,放任了?建議大家溫和而堅定的提出之前的約定,告訴孩子如果不按約定就會受到懲罰,讓他自己再做一次選擇。這時,孩子很有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家長可以安靜的陪伴和聆聽,不要過多介入。這方法可能不會一次湊效,但堅持下來,你會看到孩子的改變。

疫情期間,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上面提到的打孩子和忽視孩子都不好,那能提升孩子自制力的教養方式又是什麼呢?

1、尊重孩子對時間的規劃,允許孩子適當放鬆

曾見過一個媽媽,回家看到孩子在看電視,就對孩子發火,指責孩子不學習。孩子說我作業都做完了,複習預習也都做過了,電視剛打開呢。然後媽媽就跟孩子吼道:作業做完了,就不會看看課外書嗎?下次考試你就一定能考一百分嗎?說能考到一百分就看電視,不敢說的話,就別偷懶。然後她又給孩子找了兩套習題要求孩子做。

其實有研究表明,人的自制力是有限度的,大腦會在苦差事和尋找簡單的獎勵之間尋找平衡,所以如果讓人連續完成兩件事情,每件都需要很強的自制力,那麼第二件事往往做得更差。所以與其在題海戰術中讓孩子耗盡對學習的興趣,不妨允許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只要做好了應該要做好的事情,可以允許孩子適當放鬆,讓孩子享受到高自制、高效率帶來的甜頭。

疫情期間,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2、給孩子及時的提醒,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關於自制力這件事,如果成人總覺得孩子還小,做什麼都可以被原諒,那孩子就很難形成自律的習慣。想讓孩子一瞬間明白利害關係並不現實,家長不妨從給孩子一個溫柔堅定的提醒開始,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的語氣可以很溫柔,但態度卻需要堅定。當孩子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制力也就不在話下了。

疫情期間,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制力

小孩子往往更貪戀當下的安逸,很少願意犧牲掉眼前的快樂、舒適,去換取日後的成功和幸福。但是當孩子能夠放眼未來,勇敢的承擔當下的責任,他們就會知道,那種高度的自律帶來的是高效率、高自信。同時也會帶給他們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和更大的自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