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作為"多炮塔神教"的集大成者,二戰前的蘇聯誕生了一大批體型碩大的鋼鐵巨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T-35重型坦克。世界上第一款多炮塔坦克是一戰末期法國的FCM 2C重型坦克,喜好巨物的蘇聯領導人則將這種"多鉚蒸剛"(多炮塔、鉚接、蒸汽機、剛性懸掛)風格在蘇軍中發揮到了極致,其中有一款鮮為人知的蘇聯多炮塔坦克TG-1,它卻是出自一名德國設計師之手。同時,這種坦克在蘇軍裝甲車輛的發展史上,還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法國FCM 2C重型坦克,它是最早出現的多炮塔坦克,因為服役太晚錯過了一戰,但這種"老古董"戰車在二戰爆發後被法軍拉出來繼續發揮餘熱,參加了法國戰役。

早在1922年,蘇德兩國便正式簽署協定,開啟了接近20年的"蘇德蜜月期"。期間,兩國不僅有頻繁的大宗貿易往來,還進行了相當密切的軍事合作。1930年,以德國工程師愛德華·格羅特(Edward Grotte)牽頭的團隊被委派前往蘇聯,幫助蘇軍設計一系列坦克裝甲車輛,格羅特肩負的另一個使命則是為《凡爾賽條約》限制下的德國積累坦克設計的經驗。很快,才華橫溢的格羅特便拿出了他的第一個作品TG-1,TG即Tank Grotte(格羅特坦克)首字母的縮寫,這是一種大車身、具有重疊式炮塔的中型坦克,蘇聯設計師正是借鑑該車的諸多元素,後來造出了著名的T-35多炮塔重型坦克。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TG-1中型坦克最終定稿方案的四視線圖,可見其具有五對大負重輪,兩座炮塔採取重疊放置的佈局,外形像一座移動的堡壘。

格羅特團隊最初在1930年4月拿出了一款初始設計方案,這種全新的中型坦克全重為18-20噸,裝甲厚度約為20毫米,時速35-40公里,裝備一門76.2毫米主炮、一門37毫米副炮和4-5挺機槍。在蘇聯技術人員的協助參與下,格羅特團隊前往列寧格勒的蘇軍布爾什維克工廠開始新型坦克的設計改進工作,這裡也便於原型車的製造。歷經數次修改和技術攻堅後,新坦克的設計方案最終在1930年底敲定,得名為TG-1(也有資料稱之為T-22),並在1931年4月生產出了第一輛原型車。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從正面拍攝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車實物圖,履帶還未安裝,武器只安裝了76.2毫米主炮,車燈也是空殼狀態,車體前裝甲和炮塔上都貼有代表蘇聯軍隊的五角星。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從側面拍攝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車實物圖,整體外形顯得比較低矮,具有大直徑負重輪,頗具戰後蘇系主戰坦克的一些風采。這張照片上的TG-1依舊未安裝履帶,武器只安裝了76.2毫米主炮,因此很可能和上一張照片拍攝於同一時期。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安裝上履帶過後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車,武器只安裝了76.2毫米主炮,車燈也是空殼狀態。

TG-1中型坦克長7.5米,寬3米,高2.84米,車組成員6人,車體前裝甲厚度增加到44毫米,車體側面、後部最大裝甲厚度24毫米,炮塔最大裝甲厚度30毫米,車體底部裝甲厚度10-16毫米,防護的增強使得該車的全重也增加為25噸。武器方面,主炮為一門76.2毫米A-19加農炮(備彈50發),輔助武器為一門37毫米炮(備彈80發)和5挺機槍(備彈2309發)。得益於300馬力發動機的強勁動力,TG-1在車重增加好幾噸的情況下最大時速依舊能夠達到35公里,最大行程350公里。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野外測試中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車,輔助武器和車燈全部都安裝到位。

此外,TG-1還是世界上最早採用車體全焊接技術的坦克,其原型車在測試當中表現優良,整體性能遠超當時蘇軍現役以及設計中的其它坦克裝甲車輛,因此深受蘇軍高層青睞,一度打算將TG-1大規模投入量產,並設定了宏大的計劃——1931年生產50-75輛,1932年產量暴增為2000輛,作為主力坦克裝備蘇聯紅軍裝甲部隊。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完整狀態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車,近景處是一名參與測試的技術人員。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TG-1中型坦克原型車彩繪圖,這張圖明顯是根據上一張實物照片製作而來的。

客觀評價,TG-1在30年代初期確實屬於一款先進的戰車,火力、防護和機動性比較均衡,整體性能凌駕於同時代的絕大多數坦克之上(包括正在設計的圖紙車),在當時幾乎難逢敵手。如果蘇軍真的大規模量產和裝備TG-1,將在30年代中期建立起一支世界上最為先進和強大的龐大裝甲部隊,陸戰當中會對所有國家形成碾壓性的優勢。那樣的話,德國不用說發動蘇德戰爭,即使是在1939年進攻波蘭之前都得好好掂量一下自身的實力了。

不過面對複雜繁瑣的生產技術和高昂的成本,蘇聯人在經過系統的評估之後很快冷靜下來,認為當時的蘇軍兵工廠不具備大規模生產TG-1的能力。同時TG-1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重疊式炮塔在實戰中並不方便,複雜精細的結構導致坦克的可靠性不穩定,低矮的車體在遭遇泥濘地形和鬆軟的沙地時麻煩重重等。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原因在其中發揮了作用:這是一款德國人設計的坦克,讓德式血統的戰車成為蘇軍裝甲部隊的主要裝備,這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萬一以後蘇德兩國開戰,以德國人對TG-1的熟悉程度,蘇軍裝甲部隊也會喪失新技術兵器投入戰場的突然性和心理威懾力。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TG-1中型坦克原型車塗裝效果圖,全車採用深土色整體塗裝, 1931年夏季列寧格勒。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TG-1中型坦克原型車塗裝效果圖,全車採用土黃色整體塗裝, 1931年夏季列寧格勒。

最終,蘇軍放棄了將TG-1投入量產的計劃,僅僅生產了一輛樣車作為測試使用,不過該車在蘇軍坦克裝甲車輛的發展史上卻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義。在此之前,蘇聯主要從英國等具有坦克生產經驗的國家進口戰車,用於仿造和改進,生產出的大部分戰車性能並不突出,而TG-1的出現使得蘇聯在坦克製造技術上收益頗豐,獲得了長足的突破。蘇軍後續發展的坦克車輛,無論是大車身、多炮塔的T-28、T-35,還是大負重輪、裝備76.2毫米主炮的T-34,身上都能看到TG-1的影子。可以說二戰當中蘇軍那令人生畏的紅色裝甲洪流,在發展歷程當中少不了TG-1的一份特殊功勞。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TG-1中型坦克原型車塗裝效果圖,全車採用綠色整體塗裝。這款德國血統的戰車在蘇軍坦克的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里程碑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從TG-1中型坦克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德國人也積累了相關的經驗和技術,可惜他們沒有像蘇聯人那樣充分利用起來,格羅特之類的坦克設計專家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在整個30年代,德國坦克工廠下線的新型坦克還是以小車體、薄裝甲、輕火力的一號、二號為主,即使是有少量的三號和四號坦克,但它們的早期型整體性能也並不出眾。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德國坦克發展思路的制約,還受到資源和國際形勢的限制。

直到十年後的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受到蘇軍大批重型坦克的強勢衝擊,德國人才開始幡然悔悟,開始重視和全力推進坦克裝甲車輛的更新換代。TG-1中型坦克的總設計師,此時在德軍軍備部擔任工程學主管的格羅特也再度"發威",在1942年拋出了1000噸級超級陸地霸王、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陸地巡洋艦"設計方案。當然,格羅特這個在心中憋了多年的"終極方案"根本不具備現實可行性,壯志未酬的他最後只有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德意志祖國被滾滾而來的蘇軍裝甲洪流所壓倒和吞沒。

夭折的多炮塔神獸,蘇德蜜月期的產物:TG-1中型坦克

■TG-1中型坦克的總設計師格羅特在二戰當中提出了著名的千噸級戰車方案——"陸地巡洋艦",但這個超越現實的"超級陸地霸王"根本不具備可行性,最終只停留在圖紙階段。


更多軍事歷史內容請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裝甲鏟

官(ID:PanzerCS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