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我们在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从前,有个小孩子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有一天,小孩子慌慌张张地从学校跑回家里。妈妈看到他慌张的样子,就问他出了什么事。


孩子吞吞吐吐地说:“妈妈,今天我看到同学的写字板很漂亮,就……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写字板偷了回来。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可是……” 母亲皱了皱眉头,打断了他的话,说:“谁说这样做不好?反正他又没看见。现在,这写字板就是你的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真的吗?妈妈,您不怪我?”孩子抬起头问。


“当然是真的,我怎么会责怪你呢?走吧,吃饭去!以后啊,你就可以用那个写字板了。”听妈妈这么一说,小孩子才放心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小孩字又从外面带回来一件非常漂亮的外衣。她把衣服地给妈妈,她妈妈拿起来一试:哈,不大不小正合适。她问孩子:“这外衣是从哪里来的?”


“我在经过一户人家的时候,看到这户人家正在晒衣服,我看这件不错,心想妈妈穿上一定很好看,就顺手拿回来了。”儿子满不在乎的说。


“好,你真能干,下次有机会的话,再多拿几件回来。”母亲抱起儿子,亲了他一下。


时间过得真快,孩子渐渐长大了。在母亲的怂恿下,他养成了偷盗的习惯,到处作案,看到什么就偷什么,最后成了个惯偷。小偷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次,他竟钻进了金库,在作案时被当场抓住。他的罪行太大了,法官判他死刑。小偷被押到刑场。他的母亲知道了,跟在后面捶胸痛哭。临死之前,小偷要求让他和母亲说几句悄悄话。母亲走上前把耳朵凑过去,想听听他有什么话说,小偷张开嘴,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来。


母亲疼得叫了起来,很不解地骂他不孝,犯了罪,临死前还要咬掉她的耳朵。


小偷愤恨地回答说:“我小的时候,在我偷第一个写字板时,你如果揍我一顿,教导我这是不对的,并且让我改正错误的话,我会到今天这地步吗?”


是啊,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第一次犯错的时候,母亲能够及时的教育孩子,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绝对不可以做的;那么,孩子的人格才不会扭曲。

为什么教育开支会成为一个家庭的主要开支?昂贵的教育开支,压弯了多少家长的脊梁。对此,作为家长难道没有一次认真的反思?

为什么孩子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几个孩子喜欢学习;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习?是有些家长的引导方式就有问题;为什么孩子离不开手机,网瘾严重?也许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什么……

一切的问题,说成是家长的问题,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家长总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才是给孩子最真的爱。在家长的眼里,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它的都不重要。孩子学习有问题,课外辅导机构则是家长的最佳选择,试问,有哪家教育机构可以真正的帮助到孩子,让家长放心选择?没有,很难有。因为作为商家,如果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问题,就断送了自己的利益。

而学习的根本问题,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孩子学习的那颗心。他们一直处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获取,其意义重大。

如何让孩子从被动到主动,家长任重而道远。抽时间多给予孩子陪伴,用心去了解孩子,抓住每个时期孩子能力培养的重点,也许你不需要再付出更多额外教育费用,孩子不去辅导机构,孩子一样可以很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