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姥孃的故事系列【原創首發】第三節 看樣學樣


有人喊媽的日子是新鮮且富有激情的,沒有女人不是“為母則剛”,更何況骨子裡從來不曾缺乏鬥志的姥娘,她正視一切困難,身體力行,竭盡所能地給我媽媽以呵護,媽媽耳濡目染了姥娘面對生活的倔強,被潛移默化出不輕易服輸的個性也就順理成章,以致在解放初期政府組織的掃盲班乃至後來的進學赴考中,媽媽每次都不遺餘力地拼命投入,最終如過獨木橋般地躋身到改變她一生運勢的平定師範(轉為國家人員,畢業從教),為自己此後衣食無憂的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儘管姥娘在同時代人裡面算是識大體、有慧根,看問題比較長遠的婦女,但她終究還是不能擺脫根深蒂固的封建家長制思想,更多時候她把媽媽當做私有財產去支配,包括她的婚姻(當然,姥娘認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經地義),愚孝的媽媽就用無條件地順服去回報姥孃的再造之恩。

媽媽讀書、工作、成婚後,姥娘姥爺又恢復了寂寥的二人世界,隨著年齡漸老,看著左鄰右舍孩子們三五成群甚至七郎八虎承歡繞膝、嬉笑打鬧的場景,姥娘不免心生淒涼,於是在她46歲時又主動請纓,再次替命運多舛的妹妹(前任丈夫戰死沙場,現任丈夫又因病丟下一個6歲的兒子、一個4歲的女兒和一個剛滿6個月的女兒撒手人寰)分擔撫養她4歲女兒(我生命中第二個重要人物--二姨)的義務,旨在減輕她們孤兒寡母的實際生存壓力,且承諾等孩子長大成人可以自食其力時就送還回妹妹身邊(所以我二姨始終喚我姥娘為姨姨,直至姥娘去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長大後的我二姨再現姥孃的擰勁,用她頑強的個性緊緊抓住文革結束後恢復高考,貧下中農子弟通過社員推選也可參加考試的機遇,奮力衝進我媽媽畢業的院校--平定師範(在當時它是我們普通百姓比較容易企及的目標之一)。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在我心底姥孃的精神是那麼難能可貴。她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的不屈不撓、樂觀從容直接影響並貫穿了被她撫養大的我們三個人不同程度地爭強好勝的人生軌跡。

2020年3月11日晨

我與姥孃的故事系列【原創首發】第三節  看樣學樣

圖片來自劉現輝民俗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