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姥娘,幸虧我媽沒聽你的。”

文丨小路燈

“姥娘,幸虧我媽沒聽你的。”

二姨夫病了,不能自理,二姨家就亂套了。

二姨不但伺候不了病人,連她自己都照顧不了。沒辦法只好把二姨夫送養老院。

過年前我去趟二姨家,我的天,兩室一廳九十幾平的房子,那叫一個滿,就剩進門的飯廳和客廳能走人了。

倆大床上堆著被子衣服,桌上一兜兜東西上了摞。沙發上也搭滿衣服。廚房堆了東西,看起來很久沒進人了。

二姨也瘦了一大圈兒,懶得做飯,老湊合吃,能不瘦嗎?

終於信了“你二姨從來不做家務,也不會做家務。”

我知道,二姨的習慣是我姥娘所賜。

“姥娘,幸虧我媽沒聽你的。”

1.“勤快人是懶人的奴兒”

這是姥孃的口頭語,可能是她伺候家裡老小時說的牢騷話。家務活兒無窮盡,永遠幹活的人就感覺地位不平等,像奴隸。她的孩子們看進眼裡,聽進腦子裡。

姥娘不強迫三個女兒做家務,理由是“會幹活,習慣了幹活,就光伺候別人,不會幹的就能等著別人伺候。”

我媽說,她一開始也信姥娘這話,後來不信了。

懷疑是從學做鞋開始的。媽媽15歲的堂姐穿著自己做的新鞋特別開心,媽媽羨慕得不得了,就跟著堂姐學,很快也穿上了新鞋。不用再撿哥哥的大肥簍穿,這讓媽媽很受鼓舞。

後來媽媽跟著堂姐學了好多,收拾屋子、收拾院子、學做飯,做別的事也有板有眼了。姥娘姥爺也誇她,但依然不讓二姨三姨幹活。三姨歲數小,跟著大姐學著玩,是個小幫手,她倆關係也好。

後來姐妹三個嫁人了,果然不一樣。二姨最好,嫁了長期工的二姨夫。但二姨什麼也不做,家裡不但亂七八糟,而且她連個飯也做不好,一切都等著二姨夫下班再做。兩個人經常因為家務吵嘴。

但姥娘卻說二姨不用幹活,命好。媽和三姨雖然都嫁了同是農民的丈夫,但家裡永遠乾淨整潔,大人極少吵架,我覺得還是我們更命好。

不同的人看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千萬別盲目聽從別人的看法,用“他為什麼這麼說?這麼做有什麼結果?″的方法辨證地聽,可能效果更好點。

“姥娘,幸虧我媽沒聽你的。”

2.“媽,我和你捏包吧。”“行。”

我媽說我從6歲開始學捏包子的,8歲時學會和麵,擀麵條。姥娘來了,又想說“勤人懶人奴兒″的話,媽媽制止了她。

“她二姨把日子過得雞飛狗跳,不就是因為懶和笨嗎?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們過那種日子。她(二姨)不幹活比別人沾便宜了嗎?沒看出來,你看那倆孩子穿的衣服和鞋,像有親媽的嗎?”

我們家兄妹三個都會做飯做家務,自理沒有問題;二姨家的兒女,恐怕又要重複二姨的路。耳濡目染和言傳身教的結果太厲害了。

“姥娘,幸虧我媽沒聽你的。”

3.為什麼不對?

媽和三姨經常做家務,二姨不用做,確實看起來像是勤快人伺候懶人,但長遠看,結果顯而易見,受益的,還是勤快人自己。

我媽想穿新鞋了,不用求人自己做,很快就能穿上。被子髒了,自己會拆會洗還會做,乾淨清爽

睡覺舒服。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想做就做。

二姨行嗎?自己不學不會,老得求人。她家的被子黑成鐵色,正著蓋了反著蓋,怎麼能好受?做什麼事也沒個章法,兒媳婦都不敢讓她帶孩子,輕鬆倒是輕鬆,心裡還是不好受的。

幸虧我媽沒信姥孃的話,否則我們也跟著倒黴。

一家之內是這樣,勤快必受益;放眼看所有的人更是這樣,

誰家勤快,誰家就過得好,吃穿住行用都好。懶人家只有羨慕的份兒。

“勤快人是懶人的奴”這句話表面看起來沒毛病,其實是大錯特錯,一點也經不起推敲,更經不住現實考驗。

我媽學會了“辨證地聽”她媽的話,有了飛躍變化。會觀察會思考,不盲從,這其實才是精華所在,我也在學。

“姥娘,幸虧我媽沒聽你的。”


總之,家長的話可能多數是對的,畢竟是實踐中得出的經驗。但一定不可能全對,因為那是他們的環境造就經驗,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經歷,時代在變,要找到適合的方法,還要靠自己,勤看勤學勤總結才行。

一個家族要想好起來,真的不容易呢,要經過幾輩人的不懈積累和更新迭代。不過總有一些人能做得漂亮,各行各業的大佬們不都是這樣麼。

我是 ,相信“不停行走,終將相遇一一與更好的自己”,關注我。

“姥娘,幸虧我媽沒聽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