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颱風猶可避,心中的“風”呢?


地球之颱風猶可避,心中的“風”呢?


莊子《齊物論》中說:“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大地吐出的氣叫做風,風不發作則已,發作則地球上所有的洞竅怒吼,聲音極其嚇人。

其實莊子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世間萬物是齊一的,包括我們人類與地球。人的思想如風,內心若風平浪靜,則歲月靜好;一旦人思潮湧動,身體中便有一股氣,如同萬箭齊發,牽起無限煩惱。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你思想平靜無憂無慮時,你覺得身輕如燕、神清氣爽;如果你心煩氣燥時,就會有渾身不自在的感受,好像有一股無名之氣在全身遊蕩,非得發作出來才舒暢。如同金庸筆下的武俠,打通了任督二脈便無所不通,便能笑傲武林。

其實,這股氣如同地球上的風,是自己產生的,不發作則會永遠在血脈中到處流走,時不時發作一下。今天看到別人賺大錢了,便眼紅嫉妒,明天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就憤怒至極。真的發作起來則無法控制。我想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修道成功戰勝的心魔,應該就是內心颳起大風。

大自然的風並不可怕,颱風來臨時我們躲一躲便好。現在的科學技術如此發達,隨時可監控狂風的動態,有效減少傷害。但是我們心中的“風”呢,至今無人能預測。

大家還記得多年前大學生馬加爵殺人案嗎?因為忍受不了室友的嘲諷,終於一日內心狂風大作,殘忍地殺害四名同窗。

很多人都知道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為什麼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情緒其實是我們內心大風的在外表現,風的強勁程度直接導致我們的喜樂哀怒甚至愛惡懼。所以我們管理控制情緒只能一時的抑制發作的“怒呺”,並無法平息真正的根源。

很多時候“人慾靜而風不止”,我們的思想似乎不受我們的心、腦所控,我的大腦告訴我:“不要去生氣,不要生氣!”但是,我的心卻與大腦對抗,偏要生氣。

難道就沒有辦法平息我們自身內在的風暴嗎?有,我想只有遁入空門: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