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保住辛苦征战换来的县尉一职?

读书班


刘备是有远大抱负的,那就是光复汉室,这是刘氏孑孙的共同愿望,当然更是刘皇叔的野心。一个县尉,对于没有历史责任的贫苦学子,通过十年寒窗,科举国试,好不容易得到,应说十足满足感。但刘备不是,县尉没法实现抱负,更谈不上满足感了,辛苦打下来的县尉,能不能保住不说,至少从心里上,不想要。他要的是争分天下,做分蛋糕的人。


历史温度7758


刘备县尉的官职当时是非常想保住的,不能让演义懵逼了历史的真相。应该看三国志中的真实记载。下面我来讲一下刘备县尉官职的得而复失。


1.县尉官职的由来

刘备县尉的官职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桃园结义后,张飞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卖了,穷尽所有资产招兵买马招募了一支队伍,经历了剿灭黄巾军二十多战,军功卓越,所以领导刘备这才有幸被封为安喜县尉。

刘备被封为县尉后。刘关张三个人非常的开心,变卖家产,放弃祖业,放弃原有安逸的生活,经历二十余战总算是有了个落脚之处,都在为来之不易的官职所开心。那县尉是个什么官呢?在当时就是负责闻喜县当地地区治安的官吏。和现在县城的公安局的老大是类似的官职。那会儿县尉的官职在在一个县排名差不多应该是第四位。


2.县尉官职为何保不住了?

东汉末年大家都知道,朝廷腐败挥霍官员昏庸,国家财政空虚,东汉王朝已经无力赏赐在剿灭黄巾军战役当中所立下军功的有能力的人了,于是朝廷就专门把之前的一些不干事的官员清理淘汰一部分,一来是把不干事的直接下课,留干事的人为国家干活。二来清理闲人就能减轻朝廷的负担。朝廷有能力继续赏赐军功之人。


3.《三国演义》中官职怎么丢?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督邮到安喜县去巡查,主动向刘备索要贿赂。刘备为人爱民如子且正直就不答应。督邮就随便开始了找茬的路子,说县尉是刘备花钱买的。后来张飞把督邮捆起来毒打。把印信挂在督邮脖子上就出走了。小说描述的是朝廷腐败无能,刘备刚正不阿所以才有这一段。


4.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

史料三国志中有记载,督邮到安喜县这件事没有毛病,确实存在。但是他是来巡查执行朝廷法令的。当时刘备知道朝廷裁员这个消息后,就找督邮想要通融,试图保住县尉之职。刘备前去拜访督邮,督邮知道刘备来想要干什么,于是假装自己生病了闭门谢客。刘关张兄弟几个人一想,县尉一职得来的确实辛苦,大小数战。另外张飞为帮助大哥建立丰功伟业拿出自己所有家当,现在如果被朝廷裁员了之后,三人又要等于从零开始了。张飞的火爆脾气就来了,到督邮住的驿站把督邮抓了毒打。刘备发现的时候,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打都打了县尉肯定没办法再干,刘备只好交出了官印,离开了闻喜县。


不过刘备当时如果不走,可能也没有后面的天下三分。所以演义里边有句话说得好,‘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有李行天下


东汉末年的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年仅二十三岁的刘备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封为中山府安喜县县尉。后来,刘备竟鞭打督邮,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张飞鞭打督邮,是为了突出刘备仁慈)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保住辛苦征战得来的县尉一职呢?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嫌县尉官职小

中国古代,一个县的官员大致有三位,分别是县令、县丞和县尉。

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是主管一县事务的一把手;县丞相当于现在县里的副书记兼副县长,是县令的副手之一,一县的二把手;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县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是主管一县捕盗、治安等刑事、司法事务的官员,品级一般略小于县丞,也是县令的副手之一,一县的第三把手。

刘备东征西战,冒着生命危险镇压起义军,才换来个县尉之职,他压根也没看上这么小的官职。

二、刘备志向远大

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有大汉王室血统。但他幼年丧父,从小就家里很穷,与母亲靠编草鞋卖草席为生。虽然穷,可刘备从小就志向远大,不干平凡。《三国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刘备少年的时候,看到一棵大桑葚树的时候,说自己长大了要乘坐这么大车盖的车子。当时他的叔叔子敬捂着他的嘴说:“你别乱讲话,不然一家人要遭灭门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刘备从小就与众不同。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汉室江山岌岌可危,刘备做为皇室后裔,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匡复汉室。如果做个小小的县尉就满足,何以使汉室复兴啊?

三、怕想保也保不住

当时朝廷下令: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该郡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但督邮称病不肯见刘备,刘备大怒,派人进去抓了督邮,并将他捆绑起来用鞭子抽打了两百下,然后才弃官的。

可见刘备也是个暴脾气,他看当时的情形,督邮是铁了心的要淘汰他,这个小官怕是想保也保不住了,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打完人就跑。

人生感悟:

我们很多时候都劝别人“做什么事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话听起来没错,但是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是错的呢?那样的话坚持做是不是就南辕北辙了?或者当时做的事是我们不喜欢的或自己不擅长的,那么有必要坚持做吗?

刘备如果一直做县尉他以后会当皇帝吗?比尔•盖茨如果在哈佛大学不缀学,能创立微软成为世界首富吗?马云如果继续在大学教英语,能创立阿里巴巴成为中国首富吗?

人生没有如果,只要有梦想,有追求,到底是傻傻地坚持还是勇敢地放弃,或许只有多年以后的自己才能知道答案。




博超讲堂


大家都知道刘备最初一直在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就帝业,《三国演义》中,是张飞毒打督邮,而兄弟三人弃官而逃,其实正史中是刘备毒打的督邮,那他为什么不保住辛苦征战换来的县蔚一职,而毒打都邮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刘备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豪侠,喜欢结交朋友,而且素有大志,一个小小的督邮都看不起他,心中就怒火中烧,谁没个年轻时候,也就年少轻狂了一把。

刘备当初的理想是匡扶汉室,在汉室多灾多难,生死存亡之际,官员上下还贪污成风,连一个小小的督邮都横行作恶,对汉朝,对官员们都很失望吧。

刘备素有大志,一个小小的县蔚还看不到眼中,再说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太大,就是发展的再好,以东汉末年的混乱程度,上升空间也不大。还不如另找机会。


涛哥聊古代历史


其实刘备很想保住这个县尉的职务。但是由于鞭打督邮的事件,不得不弃官不做,逃亡在外。

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点其实很可信。因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做官的,只不过越做越小,到了刘备他爹那一辈,已经没有官做了。刘备有个叔叔,也是当官的。刘备能够师从卢植,又和公孙瓒等人交朋友,说明刘备的身份真的很高,只不过家道中落了。

刘备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摆脱困窘的局面,重现祖上的辉煌。所以,经过血战黄巾军,立了战功以后,刘备当了一个小小的安喜县尉。那一年,刘备才23岁。

县尉官职虽小,总比平民身份强的多。有了安喜县,就有了军队、声望等等。

所以刘备极为珍惜。

当督邮来检查安喜县里工作,刘备屁颠屁颠就跑过去,送上礼物。结果这个督邮假装生病,不见刘备。这可把刘备气坏了。当时就带着关羽张飞,把督邮狠狠地打了一顿。

殴打朝廷命官,真不是开玩笑的,肯定要下狱治罪。所以刘关张三人,立即丢下安喜的一切,跑了一千多里地,逃亡到了丹阳。

在这里,刘备时来运转,队伍重新壮大起来了。很快还占领了徐州,一跃成为一方猪狗。


上将嗳福斯


东汉末年,诸侯各霸一方,为己谋利,并非为了汉天下。

刘备因破黄巾立了战功,得郎中张钧举荐,被任命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刘备、关羽、张飞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些功劳,因此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的县尉 。刘备讨黄巾有功,本想能封侯拜爵,怎奈朝廷宦官十常侍当道,阻塞贤良,最后只封刘备一个县尉。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刘备绝不是甘于平庸之人,虽然被举荐为县尉,但是绝不是他之所愿。乱世出英豪,时势造英雄,有关羽、张飞两位猛将在旁,何处不能立功业,不在乎这区区县尉,挂印而去。再立功业,建立了蜀汉王朝。


可爱的小豫


引言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时年二十四岁的刘备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而后又于中平三年(188年)参与镇压张纯叛乱的战斗。而后以镇压黄巾军、张纯的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但是后来,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该郡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怀恨在心,将督邮捆绑督起来鞭打两百下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

因此,并不是刘备不想保住县尉的职位,而是保不住。桓灵两朝可以说是汉王朝四百年间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所谓“桓灵之时”,几乎就是君昏臣奸、政治腐败的代名词。刘备在这样说政治环境下,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此为其一。

其二,刘备是一个英雄,素有大志,并非甘愿做一个小小的县尉。说刘备是英雄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有一个事实就是很好的证明:关羽和张飞,可都是当时一等一的人才。而刘备呢?不但一无所有,而且半生坎坷,很长时间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然而这两个人却一直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忠贞不渝,至死不悔。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关羽和张飞都看出来刘备是英雄,是英雄就一定是要做一番事业的。因此刘备也不会甘愿做一个小小的县尉。


壹零壹肆


刘备不是不想保住县尉,而是保不住。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督邮因公事到县中,刘备前去拜见,但督邮不见,于是刘备生气了,直接闯进去将督邮绑了,打一顿后辞职跑了,注意“亡命”二字。

也难怪题主迷惑,毕竟陈寿写得不明不白。我们看看裴松之的注引《典略》的文: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

原来州郡政策发生改变:郡里要淘汰一部分因军功升迁的官,而刘备应该在其中。

这里不得不提一点东汉的官制。

县尉是郡里任免,县令由汉室中枢任命,因此刘备的命运在郡守。

督邮是什么官?他可不是一般的小官,职权很杂,也很重,有“督邮功曹,郡之极位”一说。

所以刘备也得上赶着巴结。以保全拿命换来的县尉。

但刘备出身低,得为郡里大家族子弟挪位置,也就是说他丢官丢定了。

罗贯中发挥点想象,弄成督邮索贿不成,被张飞教训。只是为了好看。


卧牛说历史


刘备弃官而走,实在是受不住督邮的傲慢和敲诈,一怒之下,鞭挞了督邮,然后重新寻找方向。

刘备从无做官经历,又无财富,不懂得贿赂上司的潜规则。与其低三下四,不如野马行空。刘关张结识于汉皇招揽天下英雄丶镇压张角起义的大背景下,三人欲响应朝廷号召,一展身手,出人头地,改变命运。

做个地方官不是三人初衷,建功立业才是三人目的。张飞是屠夫,关羽是隐姓埋名的杀人犯,遇到集皇叔丶有高级文凭丶有大抱负于一身的小贩刘备,甘心情愿地追随。而刘备有了关张两壮士,犹如猛虎添翼,自然想大干一番事业。

三人弃县尉一职是必然的,尔后暂栖同窗好友辽东诸侯公孙瓒帐下,步入了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的勤王军之列,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刘关张才真正斩露头角。


夏雨风


刘备不是不想保住,但吏治腐败,宦官专权,刘备表示臣妾不能啊。同时期的曹操,通过征战获得的济南相,因为整顿吏治,得罪权贵,害怕被报复,都不得已而辞官。就可以看出刘备这种出身卑微而心怀大志,又不甘心与世俗同流合污,必然会被排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