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人物楊修和司馬懿看如何善露與善藏

在人際關係中,即便是極聰明的人,若是不善露也不善藏,辦不了大事,而且很難為人;善露善藏的人才能保護自己,成就大業。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兩個這樣的典型。

楊修就是一個既不善露也不善藏的人。

楊修極聰明,但是雖有展露聰明才智的慾望,卻是不擇時機,不擇場合,不擇對象,隨意拋撒自己的才能,以至被他的上司由忌到惡,由惡到恨,最終將其殺之而後快。楊修這種露,只是"露能"、"顯擺",按現在普遍的說法叫"嘚瑟"。

從三國人物楊修和司馬懿看如何善露與善藏

楊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曹操讓人修了一個園子,修好後,請曹操去看,只在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什麼也設說就走了。

一夥人看了,不知何意。楊修說:"'門'框內有一'活'字,這不是'闊'嗎?改窄一些吧。"人們按楊修說的作了修改。

曹操見了,大喜,問:"是誰理解了我的意思?"人們以楊修的話回了,曹操雖然稱讚,"心卻忌之"。

塞北給曹操獻上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字,放在桌案上。曹操離開之後,楊修讓大家分吃了。曹操問何故,楊修回答說:"盒上分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怎敢違背丞相之命呢?"曹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楊修這兩次的露,雖然使曹操由"忌之"發展到"惡之",尚且是曹操出題目,讓下面人猜,楊修只是露了些聰明,下一次就比較嚴重了。

一次曹操帶兵行軍到藍田,見山下一簇林木,極其茂盛,問是什麼地方。近侍回說,這裡是藍田,那莊園是蔡邕莊。曹操帶百餘騎至莊內探視。

曹操見蔡家牆上掛有一圖,原是"曹娥碑"的碑文,曹娥碑背面的文字,是蔡邕的手筆,寫的是"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

曹操看了不解何意,問蔡琰(葵邕的女兒蔡文姬)時,卻說,雖然是先父遺筆,但也不解其意。

曹操問眾謀士,眾人都不能回答。此時楊修說:"我己經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曹操說:"你先不要說,容我再想想。"

離開蔡邕莊三里地之後,曹操對楊修說:"我已經理解其中的意思了,你說說看。"

楊修說:"這不過是隱語。'黃絹'是有色的絲,色傍加絲,是'絕'字;'幼婦'就是少女,女傍加少,是'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傍加子,是'好'字;'齏臼'(蒜臼)是裝辛辣之物的器皿,受加辛,是'辤 '(即'辭')字。總而言之,是'絕妙好辤'四個字。"曹操大驚,說:"正合我意。"

從《三國演義》字裡行間的意理解,當時楊修說:"某己解其意。"曹操尚不能理解。出蔡邕莊三里路之後,曹操雖擺出一副頓悟的樣子,實際仍末理解。按曹操的性格,若是真理解了,會直接說說出來,不會再讓楊修"試言之",況且聽了楊修說出結果之後也不會大驚。雖然說了句"正合吾意。"不過是顧全面子。

如果說楊修在關於"門"和"酥"的事上顯露聰明,還是曹操自己出的題目,讓大家去猜,這一次卻是楊修與曹操置在同一個題目之下。

楊修一個主簿,只管露能顯擺,把曹操在眾目睽睽之下,置於尷尬之地。所以曹操己經由"忌"而"惡"發展到"大驚"了。

曹操為防人在他睡著的時候,刺殺他,曾對眾人說:"在我睡覺的時候,不要靠近我,我有夢中殺人的毛病。"

一日曹操白天在軍帳中睡覺,被子落地,一個近侍去給他蓋被子,曹操一躍而起把近侍殺了,然後倒頭而睡。

半晌後睡醒,裝作大驚,問:"誰把我的近侍殺了?"眾人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大家都真的以為曹操是"夢中殺人"。而楊修在葬近侍時,指著死者的臉說:"丞相不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啊!"曹操得知"愈惡之"。

從三國人物楊修和司馬懿看如何善露與善藏

如果說前面楊修的露,曾使曹操尷尬,這一次是戳穿曹操的陰謀,能不更加厭惡?

真正使曹操對楊修起殺心的,是楊修參與了曹操兒子們的世子之爭。

曹操的兒子中,有能力爭儲位當接班人的,只有曹丕和曹植,而曹操更偏重於曹植,但卻因為楊的不善露且又不善藏,誤了曹植害了自己。

曹操與眾人商議,欲立曹植為世子,曹丕得知,密請吳質入內商議,恐人發覺,讓吳質藏於大簏之中(竹箱子,即用竹子編的盛物的器具)只說是內裝絹疋。

楊修知道了,就去告知曹操,曹操令人到曹丕門前暗訪。曹丕很恐慌,吳質說:"不怕,明天再用大簏裝絹由外而入府,迷惑他們。"

曹丕依計而行。曹操派去的人搜看大簏,果然是絹,回報了曹操。曹操因此惑疑楊修故意加害曹丕,對楊修更加厭惡。

曹操要試二子的才幹,命他們各自出城辦差,一面又派人暗中告知門吏,不準放行。曹丕先到城門,門吏不放行,曹丕就返回了。

曹植得知,就問楊修。楊修說:"您奉王命出城,如有阻擋者,就殺了他。"

曹植到門前,門吏不放行,曹植怒叱:"我奉王命而出城,誰敢阻擋!"殺了門吏。

曹操以為曹植有才幹。可是卻有人告訴曹操,是楊修教曹植這麼幹的。曹操大恕,從此再不喜歡曹植。

曹橾每次以軍國大事問曹植,總能對答如流,曹橾有些疑惑,曹丕就買通了曹植身邊的人,偷出了楊修為曹植編寫的答教十餘條,拿去告知曹操。曹操見了大怒,說:"匹夫,敢欺我!"此時殺楊修的心就有了,只是缺一個正當的理由。

曹操與蜀軍作戰,兵敗後退守陽平關,戰不能勝,退兵又怕被蜀軍恥笑,正在猶豫不決,夏候惇來請示夜裡用什麼口號,曹操此時正在喝雞湯,看著碗中的雞肋有所感悟,就隨口說:"雞肋。"

楊修聽了"雞肋"二字,便叫隨行軍士各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

有人告知夏侯諄,夏侯惇大驚,就問楊修。楊修說:"聽這口號便知魏王要退兵迴歸了。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現在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迴歸,所以早收拾行裝,以免到時候慌亂。夏候惇聽了,也回營叫軍士收拾行裝。

當夜曹操巡營時,發現夏候惇營中都在收拾行裝,回到軍帳叫來夏候惇詢問。

夏候惇說:"主簿楊祖德(楊修字)早己知道大王要回歸了。"曹操叫來楊修,楊修即以雞肋的事相告。曹操正好得了殺楊修的理由,大怒:"你敢造謠,亂我軍心!"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了。

楊修不善露也不善藏,對己只顧顯擺才能,不知"藏鋒",與人謀事,不知隱藏機密,結果誤人害己,把自己的小命玩完了。

《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處境最為艱難,卻最後取得了勝利,原因就是,司馬懿最善藏也最善露。

藏時,收斂鋒芒,不露聲色,藏得讓人放心;露時,動如脫兔,狀如風雷,使人迅雷不及掩耳。

司馬懿,字仲達,人送外號"冢虎",河南焦作人,出身名門望族,其父為京兆尹(京城的市長)。

《三國志》中對司馬懿的評價是:少有奇節,聰明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常慨然有憂天下之心。

南陽太守楊俊,只見了司馬懿一面,就贊為人傑,並預言他前途不可限量。

在司馬懿二十二歲的時候,曹操派人去請他到曹府任職。司馬懿認為時機不到,稱病不出。

往時,那些大才,把"稱病"常作為政治鬥爭的"秘密武器",司馬懿把這一"秘密武器"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這是後話。

七年後,曹操升為丞相,又派人去請司馬懿,並下令說:"若是再不出任,就殺了他。"

此時司馬懿為保命也只能委曲出任。

曹操兩次請司馬懿出任,並非要重用,因為曹操認為司馬懿的長相"鷹視狼顧",曾對他的兒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對司馬懿一直壓制,只給了個"文學椽"的職務。

從三國人物楊修和司馬懿看如何善露與善藏

直到曹丕繼位之後,司馬懿雖然得到重用,卻是既用又防。

曹丕臨死前,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等託孤曹叡。

在曹叡繼位之後,司馬懿自請守西涼等處,曹叡封司馬懿提督雍、涼兵馬。

諸葛亮素知司馬懿大才,現提督雍、涼兵馬,守備西涼,必為蜀國大患,派人於洛陽等處佈散流言,說司馬懿要反,並作司馬懿的榜文,貼於鄴城(魏國都城)門上。

此舉果然使曹魏內部驚慌失措,太尉華歆再次提醒曹叡:"先時太祖武皇帝(曹操)曾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司馬懿因此被削職回鄉。

司馬懿被削職後,在宛城郡閒居,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整日陪伴左右。

司馬懿閒居卻閒而不閒,悉心靜現大局,得知魏軍屢敗於蜀,仰天長嘆。

司馬師問:"父親是感嘆魏主不用您嗎?"

司馬懿說:"早晚會來下詔的。"

果然話音末落詔書己到。原來是大督都曹真屢敗,戰局不可收拾,曹叡己御駕親征至長安,命司馬懿帶宛城郡各路兵馬,解前線之危。

此時司馬懿又得知孟達要反。孟達是顆牆頭草,原是蜀將,投降了魏,如今見蜀勢大,又要背魏歸蜀,不想機密敗露。

司馬懿大驚,說:"今天子不得已而幸長安,孟達一舉,兩京(指長安和都城鄴郡)休矣!孟達必聯合諸葛亮,我先破之,諸葛亮必知難而退。"

司馬師說,應寫表急奏天子。司馬懿說,若寫表等待等聖詣,往返需一個月,就來不及了。於是傳命人馬立即起程,一天趕兩天的路程,遲者立斬!

當孟達得知司馬懿由宛城起兵時,他按常理計算,在他與諸葛亮約定的起事時間之前,司馬懿根本不可能趕到,高興地說:"我事成矣!"。

可是正當他高興的時候,不按常理出牌的司馬懿,已經把城池圍得鐵桶一般,孟達被司馬懿活捉。

司馬懿再一次的善藏善露,是在曹叡死了之後。

曹叡死時,其子曹芳只有八歲。將死的曹叡急令司馬懿還朝,並把大將軍曹爽,侍中劉放、孫資等宣至病榻前託孤,對曹芳說:"仲達與朕一體,爾宜敬禮之。"(意思是,讓曹芳對待司馬懿要像父親一樣,待之以禮)。

這是曹魏對司馬懿的第二次託孤。可是大將軍曹爽畢竟是曹家自己人,奏於曹芳,授司馬懿太傅之職,從而奪了司馬懿的乒權。

司馬懿見勢,稱病在家,連兩個兒子也退職閒居,以使曹爽無所顧忌。從此曹爽果然恣意專權,橫行內宮,一切用度如天子,以至天怒人怨。

李勝被任荊州刺史,曹爽命李勝借辭行之名,去查看司馬懿的病情。

從三國人物楊修和司馬懿看如何善露與善藏

門人報告李勝到訪。司馬懿對兩個兒子說:"這是曹爽派來查探我病情的。"急忙上床裝病。

李勝到病床前相拜,說:"一向不見,怎麼病成這樣了?今天子任我為荊州刺史,特來拜辭。"

司馬懿故意說:"幷州在朔方,你要好好誰備。"

李勝說:"是荊州,不是幷州。"

司馬懿笑著說:"你剛從幷州來?"

李勝說:"是漢上荊州!"

司馬懿大笑說:"你是從荊州來?"

李勝說:"太傅怎麼病成這樣子了!"

旁邊的人說:"太傅耳朵聾了。"

李勝就在紙上寫了給司馬懿看,司馬懿笑著說:"我病的耳朵聾了,此去保重。"

司馬懿說著用手指口,傭人喂他喝湯,他把湯故意流在衣衿上,還裝出哽噎的聲音,說:"我現在衰老病重,死在旦夕啊,我這兩個不爭氣的兒子,拜託你以後多教導他們呀。您見了大將軍,千萬要看顧一二。"

李勝走後,司馬懿一躍而起,對兩個兒子說,李勝這番去見曹爽,回報消息,曹爽必然不會再防備我們,待他出城狩獵,我們就可以行動了。"

司馬懿的精妙表演,的確騸過了曹爽。趁曹爽帶軍出外狩獵,司馬懿趁機起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了鄴城的守備,斷絕了曹爽的歸路,並誘殺了曹爽,盡除曹爽遺黨,從而掌握了曹魏的大權。

之後司馬氏將曹氏逼宮,奪取東漢天下的鬧劇如何重演,如何對曹魏取而代之,那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對於從東漢到晉,曹氏和司馬氏的兩次逼宮奪權,以唯物主義歷史觀來看,就不能簡單的用一個好或者不好去評論了。

狡猾的人裝老實,厲害之處,正如錢鍾中先生說的"如同飯中的沙礫、去骨魚片中沒有除淨的刺,"使人不防。

在對手不防備時,正好行動。這,就是司馬懿的善藏與善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